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2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761篇
林业   1289篇
农学   377篇
基础科学   197篇
  2769篇
综合类   3586篇
农作物   283篇
水产渔业   141篇
畜牧兽医   620篇
园艺   211篇
植物保护   270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605篇
  2022年   561篇
  2021年   488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华北落叶松针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碳(C)、氮(N)和磷(P)在林木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三者的含量变化和元素比值控制着林木的营养和生长状况。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秦岭山区同一树种不同林龄叶片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为林木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林木生长季的不同月份(2012年5月到10月每月中旬),对秦岭5年生(5a)、10年生(10 a)、20年生(20 a)3种林龄的华北落叶松针叶进行定期采集,并测定不同月份各林龄针叶的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值,对不同林龄不同生长季华北落叶松针叶的C、N、P及C∶N、C∶P、N∶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C∶N与氮含量、C∶P与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龄针叶的碳含量从生长初期(5 6月)到生长旺盛期(7 8月)逐渐增加,生长末期(8 9月)逐渐降低,但到落叶期(10月)又小幅回升。2)3种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氮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5 10月)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各林龄针叶氮含量升高和降低的时间存在差异,5 a和20 a林龄的针叶N含量从6月到生长旺盛期(7月、8月)基本上保持上升趋势,而10 a林龄针叶的氮含量6 7月份先逐渐降低,7 9月份急剧升高,落叶前期到落叶(9 10月)这段时间3种林龄针叶的N含量均急剧下降为最低值。3)3种林龄针叶磷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终维持稳定。4)5 a、10 a和20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在生长季节内针叶的C∶N变化范围分别为21.83 56.42、18.4358.49和22.54 87.83,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37.74%、42.05%和68.42%,随着树龄的增长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大。5)5 a、10 a、20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在生长季节内针叶C∶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9.17 402.85、180.54 395.01和213.02 398.75,变异系数依次为31.35%、31.43%和22.88%。6)针叶的N∶P,5 a、10 a、20 a在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7 15.42、6.38 20.13和4.44 14.45,变异系数分别为39.65%、50.86%和33.03%。7)各林龄针叶的C、N、P平均含量以及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3种林龄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C∶N、C∶P均与相应的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N、P含量的变化以对数方程的形式减小。同时发现,氮是秦岭地区幼、中林龄华北落叶松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土壤中的氮养分不足会制约林木的生长,因此对本研究区的土壤应及时补充氮肥以满足华北落叶松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42.
利用青海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气候数据、通量塔数据、遥感数据,通过Biome-BGC模型对1998—2012年青海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水循环和养分循环进行模拟计算,并利用2012—2013年监测所得的森林样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实际含水率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得到1998—2012年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水资源及蒸散量。根据模型结果选择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2年4个年度对青海省森林土壤的固碳功能、保水功能和提供营养3项生态服务的价值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的12年期间,青海森林土壤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年均为8 442 287.22万元,且以年均0.25%的趋势递增。森林土壤固碳功能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为总服务价值的98.37%,但是,森林土壤保水和提供营养功能的价值不足总服务价值的2%。枯落物层固碳量的增加是森林土壤固碳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森林土壤中应注重森林凋落物层的保护。  相似文献   
43.
碳金融市场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克服“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是政府监管。通过对我国碳金融市场基本情况的分析,得出导致碳金融市场无法有效运行的三大原因分别是CERs价格非理性波动、市场垄断和非法经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监管。政府对碳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一方面是为了保障碳金融市场有效运行,另一方面也是政府自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文章从组织机构、价值取向和法律制度三个角度提出了完善碳金融市场中政府监管的举措。  相似文献   
44.
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牛突然超量采食富含碳水化物的谷实类精料及易发酵产酸的根类饲料,在瘤胃中急剧产生、积聚并吸收大量D-乳酸等有毒物质所致的急性全身代谢紊乱的疾病。病牛以消化紊乱、瘫痪和休克为特征。黄牛、奶牛均可发病。笔者治疗牛急性酸中毒48例,治愈46例,治愈率95.8%。现将该病的诊治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英国利物浦大学和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改变C60的晶体结构,不同C60晶体结构下的Cs3C60能够从磁绝缘体转变为超导体,而其超导转化温度也从38K转化为35K。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使用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的散裂中子源  相似文献   
46.
不同施氮方式下烤烟大田期碳氮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在不同施氮方式下,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后期叶面积指数略有下降。无机氮肥处理(T1)在干物质积累量、碳素积累量上均高于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T2);叶面积指数则是T2高于T1,表现在烟叶生长中,叶长宽比T1大于T2。淀粉酶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T1大于T2。烟株氮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呈下降趋势,氮素积累量在前中期不断增加,在后期呈下降趋势;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和蛋白质含量在整个时期均逐渐下降,烟碱含量呈上升趋势。硝态氮和烟碱、蛋白质、总氮呈负相关,总氮与烟碱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总氮与蛋白质间呈极显著正相关。T1的硝态氮、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均高于T2。从烟碱等化学成分及烟叶生长碳氮代谢来看,T2处理较T1处理更加适合优质烟叶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47.
围绕我国林业编制温室气体清单这一重要工作,介绍了IPCC关于LULUCF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系列技术指南的技术要点和要求,阐明了我国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进展,提出了林业开展LULUCF碳监测工作未来面临的需求。同时,在分析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LULUCF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森林资源清查样地系统上构建"、"新布设LULUCF大样地系统"等2种开展LULUCF碳监测的思路,目的是为推动我国林业LULUCF碳监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8.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是我国特有树种,它不仅利用价值广,而且由于独特的"黄山松文化"而备受人们喜爱和关注,但涉及黄山松天然林生物量、碳汇的研究未见报道。基于此,以黄山松天然林单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模型选优得到较优的方程来描述生物量与林分调查因子的关系,利用联合估计法,建立了木材和树皮与树干、树枝和树叶与树冠的二级控制关系式,以及树干、树冠、树根三个因子与总生物量的一级控制关系式。在建模过程中,为提高研制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引入了交叉建模和检验计算思路来建立黄山松天然林单木生物量模型,编制了黄山松天然林单木碳货币收获表,弥补了黄山松天然林生物量、碳汇的空白研究,为更好地保护好黄山松天然林,实现黄山松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充分发挥黄山松天然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以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林2种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有机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初步探讨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生态系统中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均呈现递减的趋势;有效钾含量在杨树纯林中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杨农复合系统中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土壤有机碳、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6.34±0.22)~(16.88±1.07)g/kg,(0.57±0.09)~(1.35±0.17)g/kg,(4.76±0.44)~(13.88±1.01)mg/kg和(52.8±3.99)~(176.1±8.45)mg/kg。由于间作植物的影响,N,P,K和有机碳的含量在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层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杨农复合生态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包膜肥在直播早熟油菜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不同用量包膜肥对‘湘杂油1613’碳氮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条件下,施用包膜肥油菜碳氮代谢活跃,叶绿素含量(SPAD)升高,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含量差异不明显;单株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明显增加,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小幅提高。施用包膜肥增产效果明显,包膜肥施肥量为15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2066.9 kg/hm~2。通过拟合建模,包膜肥用量为1611.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164.9 kg/hm~2;而普通肥的用量为1870.5 kg/hm~2时,最高产量为1904.8 kg/hm~2,包膜肥产量增加13.6%,同时用量减少1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