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45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5篇
  19篇
综合类   558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杜仲35个无性系为研究材料,以5 a的性状测定数据为基础,对杜仲无性系叶片性状、树皮性状、果实性状、产量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和改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性状、树皮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为0.54~0.97.表型变异系数叶片性状和树皮性状的较低,而果实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对较高.分别根据叶片含胶率、树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产量筛选出了4个高产胶无性系,其遗传改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含胶率、树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产量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1.10%、54.95%、12.17%和55.22%.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均较好,所筛选出来的无性系可以大大提高产胶量和果实产量,该研究为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的进一步栽培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试验研究了复火温度(95、110、125℃)和复火时间(1、2、3h)两因素三水平交叉试验对杜仲红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茶黄素、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茶红素含量在95℃复火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05℃复火2h时达到最高值,125℃复火时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糖胺化合物含量在复火处理的前1h内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增幅以95℃时最高,但复火1h后均持续下降,且处理的温度越低,降速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结果判断,110℃复火1-2h较有利于杜仲红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3.
杜仲中桃叶珊瑚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正交试验法对杜仲中的活性成分桃叶珊瑚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研究,采用正交表L16(4^3),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液中有机溶剂乙醇含量以及料液比为因素,以桃叶珊瑚苷吸光度为指标进行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为70℃,时间0.5h,提取次数3次,提取溶剂为80%的乙醇,料液比为1:9。在此条件下,选取了提取桃叶珊瑚苷的最佳原材料,为杜仲新干皮。  相似文献   
74.
杜仲幼林豹蠹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豹蠹蛾(ZeuzeraleuconotumButler)属鳞翅目木蠹蛾科,又名六星黑点蠹蛾、白背蠹蛾。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陕西、山西等地,是危害杜仲幼树枝、干的主要害虫之一。1996年在安徽省泾县境内初次发现该虫危害之后,在相邻县区也相继发现该虫侵害杜仲幼树。到目前为止,该虫在皖南地区已  相似文献   
75.
杜仲果实内杜仲胶形成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年变化及逐年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果实内含胶特性的年变化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前,果皮和果实含胶率变化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果皮和果实含皎率随着果实的生长而迅速提高;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后,含胶率提高缓慢。不同树龄杜仲果皮和果实的含胶率比较稳定。采用高接换雌建园和嫁接苗建园两种方式建立杜仲高产皎果园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6.
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及其与若干宏观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果长、果宽、果厚、果形指数、果实千粒质量、果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单果含胶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供试的35个无性系中,果皮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4个无性系,果实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5个无性系;无性系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与果实主要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单果含胶量则与果长、果宽、果厚、果实千粒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果皮含胶率和果实含胶率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杜仲含胶细胞形态与分布,杜仲高产胶培育技术及杜仲果园栽培模式,杜仲胶的提取、分离以及杜仲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新进展;总结了杜仲胶开发的现状;阐述了杜仲胶产业化开发与培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明平茬对叶用杜仲林生长特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为杜仲的定向生态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对留茬10 cm(T1)、留茬20 cm(T2)、未平茬(CK)3种处理下杜仲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计算主要光合生理参数,包括水分利用效率(E_(WU))、叶片羧化效率(E_C)和气孔限制值(Ls)。【结果】平茬可使杜仲萌生枝条数、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及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P 0.05)。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r)在平茬处理下显著增加,且在T2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与C_K相比P_n、G_s和T_r分别提高31.4%、15.9%和10.1%。经平茬处理后,杜仲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降低,在T2处理中与CK相比下降21.7%(P 0.05)。与CK相比,T2处理中E_(WU)和E_C分别提高了10.5%和40.0%。平茬处理后,植株叶片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增加(P 0.05)。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T1处理组显著提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1.3%、37.4%、40.0%和34.6%(P 0.05);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在T2处理组显著下降(P 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杜仲植株总叶片数与枝条数、P_n、G_s、T_r和_Fv/F_m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适度平茬有利于杜仲补偿性光合作用的产生,从而为叶用杜仲林的优产和高产提供更有利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79.
杜仲的应用及其新发现王达明杜仲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药材,具有强筋骨、补肝肾、益腰膝、除酸疼、安胎气等作用,并有久服轻身耐老之说。近年来,经过对杜仲所含的各种生物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杜仲具有多种多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  相似文献   
80.
针对杜仲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研究结果:细致整地,施足基肥;选用壮苗,保证栽植质量;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修剪;主干刻伤;确定适宜砍伐期;选择适宜采皮方式;选留适当萌条;合理间作等是促进杜仲丛林速生丰产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4年生试验林,每丛5株,平均亩产干皮127.65Kg、把柄材471根、杜仲叶528Kg、间作收入501元,每亩总收入达461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