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591篇
农学   903篇
基础科学   156篇
  99篇
综合类   3941篇
农作物   5215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522篇
园艺   370篇
植物保护   37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648篇
  2016年   737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497篇
  2004年   468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48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9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绿色农药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茶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其生产过程必须截断外来污染源和自身对环境的污染,笔者选用三种绿色农药在有机茶园中试验应用,分析其对茶小绿叶蝉、茶叶产量、茶叶品质等的影响,旨在为云南有机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九华佛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良胜 《中国茶叶》2004,26(4):43-43
九华佛茶产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以地方群体茶树良种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而成,因产地位于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及周边区域而得名.该地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植被丰富,林茂花香,地形地貌复杂,土壤母质主要是花岗岩和页岩的风化产物.茶园大多分布于崇山峻岭之中,海拔高度在600m以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该茶的优异品质.  相似文献   
103.
茶诗二首     
君山银针彩云薄雾漫山坡 ,一曲离骚一曲歌。名士名茶香送永 ,千层碧浪拥青螺。高桥银峰银峰挹翠出高桥 ,郭老吟诗赞碧娇。嫩绿鲜爽香满室 ,金钗榜上美名豪。茶诗二首@石爽溪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湖北省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攀升至全国前列。据调查,全省现有63个县市生产茶叶,其中主要产茶县市有25个,涉茶人员300多万。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07.6万亩,产量8.5万吨,茶叶农业产值16亿元,系列产值超过35亿元。面积和产量居全国产茶省市第4位,茶叶产值仅次于浙江、福建位居第3位。茶叶产业已成为湖北省山区农村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省政府将茶业列入农业板块基地建设,不仅对促进湖北茶产业中部崛起作用巨大,而且对推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5.
湖北宜昌市所辖县市茶区、统称宜昌三峡茶区,青山碧水、兰天绿地、气候温和、土垠肥沃、生态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生产基楚良好,社会知名度高,是全国最适宜发展茶叶优势区域中心区,中国长江上中游特种绿茶和出口绿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6.
喜欢打个盹、睡个午觉的人,可不要太紧张了。因为研究人员认为,经常习惯睡午觉的人。主要是偏向静态生活,缺乏运动习惯的缘故。因此,增加活动体能,随时让自己动一动,反而会让自己的精神比睡午觉来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7.
茶与茶具     
饮茶的习俗 ,饮茶的艺术 ,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茶录》、《大观茶论》、明代《阳羡茗壶系》中作了大量的论述。据载饮茶始于东晋 ,兴于唐 ,盛于宋代。我国饮茶习俗历史悠久 ,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 ,已成为文化中的一部分。俗语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为获得饮茶的视觉艺术效果和文化氛围 ,当然就离不开茶具 ,茶具随着陶瓷历史发展而发展 ,由粗到精 ,由大到小 ,由简到繁 ,同时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是艺术化、工艺化、技术化的发展过程。在唐以前人们是将盛饭的盂用作茶具 ,二者兼容。到唐代便流行饮用饼茶 ,饮用茶具是盏。…  相似文献   
108.
徐钢军 《茶业通报》1989,11(3):16-17
鲜叶—杀青—揉捻—干燥是绿毛茶初制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是初制茶质量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原料是决定产品质量的物质基础,但加工工艺处理不当,初制技术掌握不好,即使有优质的原料也不会生产出内外兼优的毛茶。因此,从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观点出发,对操作者、鲜叶原料、初制设备、加工工艺方法、生产环境等五个方面必须环环扣紧,层层抓好,加强对这五大因素的管理,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这无疑对国家、集体、个人都会带来一定的好处。本文就初制毛茶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谈几点看法。初制绿毛茶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鲜叶质量保证、在制品质量保证和质量检验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9.
高山茶区如何早采名优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荣华 《茶叶》1994,20(4):18-19
余姚市四明山镇的绝大部分茶树栽培在海拔600公尺以上的坡地上,属高山茶区。全镇有茶园面积8122亩,其采摘茶园7018亩,在正常年景年产量(大宗珠茶)45万余公斤,产值达350万元,占农业收入32.3%。1990年春开始推行多茶类生产,并试点采制名优茶,至1990年春各类名优茶产量  相似文献   
110.
巴渝是利用茶的起始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咏梅 《西南园艺》2004,32(2):46-47
茶,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誉为原子时代的绿色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