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06篇
  免费   1863篇
  国内免费   3931篇
林业   8042篇
农学   7104篇
基础科学   3408篇
  3103篇
综合类   43268篇
农作物   6280篇
水产渔业   1916篇
畜牧兽医   8754篇
园艺   10432篇
植物保护   2393篇
  2024年   514篇
  2023年   1666篇
  2022年   1885篇
  2021年   1997篇
  2020年   1814篇
  2019年   2262篇
  2018年   1268篇
  2017年   2080篇
  2016年   2440篇
  2015年   2632篇
  2014年   3772篇
  2013年   3873篇
  2012年   4856篇
  2011年   4851篇
  2010年   4422篇
  2009年   4574篇
  2008年   4579篇
  2007年   4267篇
  2006年   3620篇
  2005年   4476篇
  2004年   5215篇
  2003年   5524篇
  2002年   4456篇
  2001年   3874篇
  2000年   2575篇
  1999年   1477篇
  1998年   1525篇
  1997年   1254篇
  1996年   1245篇
  1995年   1111篇
  1994年   848篇
  1993年   640篇
  1992年   660篇
  1991年   710篇
  1990年   623篇
  1989年   543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19篇
  1957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以兰州吐鲁沟公园金花忍冬植物上采集的二点叶螨为敏感种群,在室内盆栽菜豆苗上饲养繁殖后分别用氧乐果、甲氰菊酯、四螨嗪及螨嗪菊酯(甲氰菊酯 四螨嗪)混剂喷雾处理20代,获得二点叶螨抗氧乐果种群(抗性指数RF=35.84倍)、抗甲氰菊酯种群(RF=479.79倍)、抗四螨嗪种群(RF=67.26倍)以及抗混剂螨嗪菊酯种群(RF=26.75倍)。用生化法测定离体酶活性的结果表明,上述四个抗性种群的形成与体内羧酸酯酶、磷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力增加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有关。4个抗性种群对常用15种供试药剂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氧乐果、甲氰菊酯与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水胺硫磷、久效磷、氰久合剂有交互抗性,甲氰菊酯还与螨蚧克有交互抗性;四螨嗪与三氯杀螨醇(RF=14.15倍)、齐螨素(RF=10.26倍)有交互抗性;螨嗪菊酯与双甲脒、氧乐菊酯有负交互抗性,RF值分别为0.85、0.71倍。  相似文献   
992.
朱砂叶螨对两种杀螨剂的抗性遗传力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室内抗性培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两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两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朱砂叶螨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分别连续汰选16、18代后,朱砂叶螨对两者的抗性分别为28.61和4.36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685和0.1385。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需要约13~6代,阿维菌素需要约28~13代。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菊酯类药剂甲氰菊酯。试验结果为朱砂叶螨抗性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洛夫林10和叶锈菌小种366组成不亲和组合,小麦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HR)是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重要因素。在接种前给小麦叶片分别预注射微管解聚药物磺草硝(oryzalin)和微丝解聚药物细胞松弛素D (cytochalasin D,CD),结果表明2种药物注射使得寄主因叶锈菌侵染诱导的细胞过敏性坏死数目明显减少,并且注射药物的浓度越大,寄主细胞发生HR的数量越少。说明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的聚合状态是诱发小麦叶片发生HR防卫反应所必需的,细胞骨架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以稀释倒平板法从0型菌086和IV型菌967-4和9620中分离到59个单细胞系;在12个近等基因系品种上,086和其单细胞系表现为弱毒力,2个IV型菌及其单细胞系能克服抗病基因Xa-1、2、3、8、10、11、14的抗性,不能克服Xa-21、4、5、7、13的抗性;带主效抗病基因的品种Asominori、XM5、M41、XM6和丰锦能把3个母株的59个单细胞系区分为12种数量差异或质量差异的不同致病型;将此5品种与近等基因系配合,适合作为病菌致病基因变异频度监测的寄主;采用"段叶沙培,切口取菌胶"法分离病菌,在中国致病型鉴定品种上划分的致病型,是田间病菌群体毒力结构的表型反应。  相似文献   
995.
植物杀虫剂苦皮藤素对柑橘潜叶蛾控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素Ⅳ(KPT乳油)有效成分30、15mg/kg防治柑橘潜叶蛾,采用离体叶片浸叶法处理5s,3d后,幼虫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63%、63.02%;枝梢浸液法处理5s,5d后,潜道伸长度校正抑制率分别为76.12%和41.51%;10d后,对秋梢的相对保叶效果分别为69.34%和52.29%。结果表明,采用KPT乳油有效成分30mg/kg对柑橘潜叶蛾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柑橘秋梢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96.
从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动态的统一观出发,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分析安徽沿江棉区棉叶螨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棉叶螨种群在时间过程中先后呈点片发生、扩张发生和猖獗发生3种主要动态类型。  相似文献   
997.
速生桉白蚁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缉健 《广西植保》2002,15(3):21-22
速生桉是群众对造林后约 4~ 6a可以成材的桉树种类的总称 ,如尾叶桉 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巨尾桉 E.grandis×urophylla、尾巨桉E. urophylla× grandis等品种 ,它生长快 ,效益显著 ,是我国南方一些省区目前发展的重要树种。但白蚁是桉苗、幼树期最危险的虫害 ,一般为害死亡率达2 0 %~ 1 0 0 % ,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控制该类虫害 ,笔者结合营林生产 ,于 1 997~ 2 0 0 1年间 ,在广西国营博白林场等多个大型国营林场对危害速生桉的白蚁种类、为害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对防治方法、补救措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得…  相似文献   
998.
转Bt基因棉在安庆市大面积种植后害虫发生特点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调查,转Bt基因棉大面积种植后,棉铃虫、红铃虫发生减轻;棉叶螨发生加重,为害时间延长;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面积扩大,为害程度加重。据此初步提出了当地转Bt基因棉害虫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99.
近年,北京平谷县板栗树上发现一种潜叶害虫,此虫在叶片内蛀食叶肉,并在叶内做成白色的绵茧.2001年京郊密云、怀柔等区县均发现此虫危害板栗叶片,据初步统计全市发生面积达1 100 hm2以上.经鉴定为潜蛾科潜蛾属害虫,暂定名为板栗潜叶蛾(Lyonetia bedellist sp.).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