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3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35篇
  6篇
综合类   389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6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2016至2017年开展了饲用毯苗移栽油菜(Brassica napus)田间试验,设5个移栽期(10月10日至30日,每5 d移栽),分析了生育性状、饲草产量和主要营养含量,旨在明确稻茬毯苗油菜的饲用特性及其适宜的移栽期和收获期。结果表明,油菜苗期至终花期饲草产量迅速增加,青角期产量趋于平稳而粗蛋白含量下降。移栽期推迟明显抑制了苗期叶龄、根颈粗和花期株高。与最晚移栽(10月25和30日)相比,10月10日、15日和20日移栽可提高终花期和青角期饲草产量和花期粗蛋白含量,但10月10日下青角期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移栽处理(P 0.05)。青角期饲草产量与二次分枝数、根颈粗、一次分枝数和冬前有效叶片数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兼顾油菜饲草产量、营养价值及后期贮藏等,长江三角洲带饲用毯苗油菜适宜栽期为10月15至20日,适宜收获期为终花期至青角期前。  相似文献   
82.
利用作物秸秆栽培秋延迟黄瓜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秋季农作物秸秆经生物菌处理后栽培秋延迟拱棚黄瓜,表现出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经济效益显著。经过笔者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利用作物秸秆栽培,结瓜盛期20cm地温可增高  相似文献   
83.
1机械化收获长根茎类中药材的迫切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材及其所制药品、保健品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为以中药材种植为支  相似文献   
84.
为分析不同收获期对豫东地区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选取豫东地区6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不同收获期对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指标(破碎率、杂质率、落粒损失率、落穗损失率和总损失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收获期、品种×收获期都能显著影响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总损失率,F值的排序都表现为收获期>品种>品种×收获期.收获期的推迟可显著降低机械粒收的破碎率、杂质率,但如果过度推迟收获期,会使总损失率极显著提高.通过分析籽粒含水率与机械粒收质量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及拟合方程看出,选择适宜的籽粒含水率可以提高机械粒收的质量水平,在豫东地区6月10日播期条件下适宜机械粒收的籽粒含水率为24.80%~29.80%,适宜收获期为9月30日-10月7日,较该地区传统收获时间推迟7~10 d.  相似文献   
85.
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与成熟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杂交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以及晚熟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为材料,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分析种子活力与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新疆地区早熟玉米品种在授粉后45~48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29.1%~34.3%时收获可获较得高活力种子;晚熟品种在授粉后54~57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34.7%~38.1%时收获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86.
不同生态区域玉米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单588亲本为试验材料,在3个不同生态区域杂交制种,研究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及收获期对玉米种子活力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与收获期的同一杂交组合的种子活力指标差异明显,不同收获期种子的子粒含水量下降趋势为海南甘肃辽宁,脱水速率平均为海南甘肃辽宁,灌浆速率平均为海南甘肃辽宁。制种区域的活动积温与活力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积温与活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与标准发芽率和冷发芽值呈显著负相关,与人工加速老化值相关性不显著;日照时数与标准发芽率和人工加速老化值均达到显著正相关,与冷发芽值相关不显著。辽单588种子在辽宁地区适宜收获期为授粉后53 d,甘肃地区为授粉后56 d,海南地区为授粉后47 d。  相似文献   
87.
摘要:文章以来源于花甜糯072自交后代的糯质玉米为研究对象,于授粉后16,20,24,28,32,36,40 d收获种子,自然晾干至比较一致的含水量后进行活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糯质玉米在授粉后32~36 d前后收获种子质量较高。授粉后32 d 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和顶土萌发率最高,种子浸出液电导率降至最低,后趋于稳定。授粉后36 d的种子千粒重最大,低温发芽率最高。授粉后40 d收获的种子呼吸代谢最强,此时增加代谢时间(IMT)、氧代谢率(OMR)、相对发芽时间(RGT)分别为878 h,386 %·h-1,4256 h,说明此时收获的种子已具备旺盛的呼吸代谢能力。建议糯质玉米种子电导率为41~43 μS·cm-1·g-1,IMT,OMR,RGT值分别为1165~1178 h,286~340 %·h-1,5051~5446 h时采收,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88.
玉米种子成熟度对其活力及F_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河西制种基地玉米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F_1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确定适宜收获期、避免种子遭受早霜冻、确保种子质量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偏马齿型豫单603杂交种子和偏硬粒型豫单606杂交种为材料,从授粉后40 d开始采收果穗,每隔5 d测定一次籽粒乳线发育、籽粒含水量、百粒重、种子发芽率和浸出液电导率,并检测F_1田间表现及籽粒产量,研究玉米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和F_1产量的影响。【结果】豫单603和豫单606 2个杂交种乳线出现时间和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别,整体表现为豫单603乳线出现晚、消失早,而豫单606乳线出现早、消失晚。授粉后40 d,豫单606乳线位置达0.16,而豫单603尚未出现,二者在授粉后65 d时乳线位置接近0.50,此时,豫单603和豫单606籽粒含水量分别为31.66%和35.09%;授粉后40 d,豫单603的籽粒含水量高于豫单606;授粉后45 d及以后二者的籽粒含水量呈相反趋势;生理成熟时,豫单603(授粉后75 d)的籽粒含水量26.71%,豫单606(授粉后80 d)的籽粒含水量为27.00%。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杂交种子F_1的发芽率不断提高,生理成熟时达到最大。授粉后40d,2个品种的杂交种子F_1已具有一定发芽能力。授粉后75 d,豫单603达到生理成熟时,标准发芽率96.67%;豫单606授粉后80 d生理成熟,发芽率98%。种子简化活力指数随成熟度增加而提高,2个杂交种在授粉后65 d达到最大,分别为5.89和8.70,之后略有下降。与标准发芽率一致,2个杂交种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也随成熟度提高而上升。授粉后40 d,种子成熟度低,老化发芽率分别为58.33%和54.67%;生理成熟时,豫单603老化发芽率90.00%,豫单606为92.33%。田间出苗率、整齐度、干物质积累量和F_1产量均随种子成熟度提高而上升,至生理成熟时达到最大,但豫单603和豫单606生理成熟期收获的杂交种子F_1的产量与授粉后65 d收获的杂交种子F_1的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个品种在授粉后65 d时收获的杂交种子F_1均可获得较高的幼苗素质和籽粒产量。【结论】在河西张掖玉米制种区,雌穗授粉后65 d,籽粒乳线在1/2位置左右,籽粒含水量30%—35%,可作为玉米种子适宜收获期,比目前生产上(乳线基本消失)提前15 d左右,不仅有利于争时晾晒防冻害,同时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89.
为确定新疆制种基地甜玉米种子适宜收获期,为高活力甜玉米种子生产提供依据,选用4个甜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新疆制种基地甜玉米杂交种不同成熟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授粉后20~45 d之间的不同收获期,参试品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生长势、干物质积累、抗冷性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京科甜179和京科甜533在授粉后35 d收获,京科甜183和京科甜158在授粉后40 d收获时,各品种种子活力指标和生长指标值均达最大,抗冷性最强,为最适收获期;品种之间,最适收获期的发芽率为京科甜183 (92.00%)>京科甜158(89.00%)>京科甜533(87.00%)>京科甜179(85.33%).在抗冷性方面,京科甜183抗冷性最强,京科甜179抗冷性最弱.  相似文献   
90.
不同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青贮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收获期和施肥水平对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收获期和施肥水平均极显著影响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其中,氮肥对青贮玉米的鲜、干生物产量的提高及青贮玉米营养品质、饲用价值的提高贡献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影响较小。建立了氮、磷、钾肥和青贮玉米鲜、干生物产量,蛋白质产量,中、酸性洗涤纤维产量,脂肪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得出了青贮玉米新饲玉14号在海南中等肥力土壤上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9.00万株/hm2;最佳收获期是籽粒乳熟中期; 预测出了获得青贮玉米最大鲜、干生物产量,蛋白质产量,中、酸性洗涤纤维产量,脂肪产量时所需氮、磷、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