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125篇
基础科学   237篇
  1501篇
综合类   1074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44篇
园艺   145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大棚秋番茄具有前期高温多雨、后期又急剧降温等特点,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中后期管理要求更高. 一、防水淹水浸 秋番茄移植后,雨量较大,容易遭水淹水浸,要在大棚四周开挖排水沟避免雨水流入棚内,降雨时,棚顶盖膜防雨水淋入棚内.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析微地形下土壤受雨滴打击后产生的结皮类型及团聚体组成差异。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坡面不同位置的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以及土壤可蚀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含量为指标,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0.2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占37.28%、43.58%、36.69%、40.34%;(2)以降雨历时5 min为例,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的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率分别为:51.49%、46.00%、62.76%、51.02%;(3)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分别为:0.15、0.20、0.14、0.17 mm;(4)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土壤可蚀性K值的大小分别为:0.223、0.200、0.229、0.205。微地形下产生结皮差异使得水稳性团聚体分布有所区别,因此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3.
马金春 《中国林业》2011,(17):36-36
石硐乡地处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在-3℃~30℃之间,全年无霜期250~280天,降雨日数160天,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250米,是盒银花适生地之一。2008年,石硐乡中坝村部分农户引种栽植盆银花,初见成效。2011年,石硐乡金银花产业将进一步做大倘强。现对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4.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近年来我国延河流域的土壤质量逐渐下降,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退耕还林(草)计划,可以有效改善土质。降雨变化对延河流域的土壤也有一定的侵蚀。文章分析事实退耕还林(草)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退耕还林(草)和降雨变化对延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干旱区不同降雨模式对藻结皮覆被区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为精确估算干旱区生态系统土壤碳释放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为例,通过人工增雨和改变降雨频率来模拟全球气候变化,对藻结皮覆被区土壤碳释放量进行长期野外监测。[结果]降雨能够刺激藻结皮覆被区土壤呼吸速率迅速大幅度提升,并在1 h内达到峰值,12 h左右降至较低水平。但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不断增大,土壤再湿润后所产生的呼吸脉冲逐渐减弱,最后1次降雨与第1次相比土壤呼吸峰值降低了40%~60%。在降雨后16 h累积碳释放量、总碳释放量都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降雨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其对土壤碳释放量的促进作用不再明显。就单次降雨而言,低频率、大雨量的降雨事件所引起的碳释放量明显高于高频率、小雨量的降雨事件。但总降雨量一致的情况下,则是高频率的小降雨事件所释放的总碳量最高,其次为低频率的大降雨事件,正常降雨频率下最小。[结论]气候变化所引起的降雨量增加和降雨频率的变化将会增加藻结皮覆被区的碳排放量,在预测碳收支时,也应将藻结皮的碳排放量变化作为考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期对粤西地区青贮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选用雅玉青贮8号、文玉3号、曲辰19号和北农青贮356共4种青贮玉米为原料,在雄穗开花后5(t1)、10(t2)、15(t3)、20(t4)、25(t5)、30(t6)、35(t7)、40 d(t8)时收割,测定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收获期相同时,雅玉青贮8号、文玉3号和曲辰19号的农艺性状较好;随着收获期延长,4种青贮玉米在t5、t6、t7时茎粗、茎重较优,在t5、t6时叶片重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各青贮玉米的穗重和籽粒重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4种青贮玉米的鲜重产量在t4、t5、t6时较高。研究表明,4种青贮玉米在t5、t6时的茎重达到最大,株高及穗部性状趋于稳定,产量较高,此阶段适宜收获。  相似文献   
27.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近年来干旱频发且不断加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干旱监测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遥感技术以其客观、及时、经济、覆盖范围广、数据连续等优点,已被证明是干旱监测中最具前景的技术手段。本文基于遥感原理,介绍了归一化植被指数、温度状态指数、标准化降雨指数和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等几种常见的干旱指数,综述了运用不同指数干旱监测的主要应用。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农业气候资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60-2016年153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热量、光照和水分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期内≥10℃积温平均为4 944.53℃·d,10年倾向率为47.76℃;积温有效率平均为86.920%,10年倾向率为-0.279%;高温日数平均为21.93 d,10年倾向率为0.84 d;低温日数平均为5.81 d,10年倾向率为-1.26 d;日照时数平均为1 228.94 h,10年倾向率为-41.04 h;降水量平均为1 048.91 mm,10年倾向率为7.52 mm;降水日数平均为61.04 d,10年倾向率为-1.38 d;降水强度平均为11.24 mm/d,10年倾向率为0.25 mm/d。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期在1960-2016年热量资源增加明显,但积温有效率呈下降趋势,光照资源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这将对该地区水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揭示降雨引发区域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分析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基于近60 a(1960—2020年)山西省气象站点均一化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Hurst检验和地理信息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山西省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近6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结果]山西省1960—2020年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变化范围为828.29~3 002.21 MJ·mm/(hm2·h),最低值出现在1997年,最高值出现在1964年;各站点的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趋势迥异,其中五台山站呈显著下降趋势,除侯马站外,其他站点均呈下降趋势,且Hurst指数均高于0.5,表明该下降的趋势将长期持续;山西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且与降雨侵蚀力与地形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黄河沿线表现为上升趋势,未来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工作依旧艰巨,应进一步加强山西省黄河沿线生态建设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0.
<正>过去1个月,由于降雨分布不均,造成中国12个省份干旱和南方部分省份洪涝,主产区的大宗农产品产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下面以甘蔗主产区的降雨情况,结合农作物生长周期对水分的需求,分析降水量对不同农产品的产量影响。夏季甘蔗处于大伸长期,是甘蔗需水最多的时期,在此期间干旱会降低甘蔗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加强,最终导致甘蔗减产。据广东、广西有关甘蔗耗水量试验,甘蔗伸长期平均每天耗水量为4-5 mm,即每月耗水150 mm左右,由于降水有效性不可能达到100%,因此平均每月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