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125篇
基础科学   237篇
  1506篇
综合类   1079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44篇
园艺   146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与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獒作为世界大型犬的原始祖先,在世界犬品种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藏獒的品种基因库中汇聚了世界犬品种最优良的性状、性能基因,具有在不同生态环境与生存条件中保持高度协调、统一和适应的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藏獒是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培育成功的犬品种,能良好地适应于高海拔、低氧压、强辐射、多降雨等各种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在藏獒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然条件对生活在该特定环境下动物影响的烙印,了解环境与动物有机体产生互作的方式、途径及产生的影响,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青藏高原的奥秘,探索生存在世界屋脊的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与能力,为全面开展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研究基础,其理论与现实意义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2.
604豌豆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亚图 《农技服务》2006,(12):17-17
604豌豆是由台中11号豌豆改良的新品种。具有耐旱、耐寒,抗门粉病,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2~2004年连续3年在石榴镇种植,平均卣产1100公斤。由于在秋季种植,收获期在12月。次年1月,每公斤市场价达6.7元.亩可创产值6000—7000元。其高产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玉米螟的发生程度与5~8月初的降雨和种群质量密切相关,降雨主要影响越冬种群的复苏、化蛹、羽化、成虫的活动及3令前幼虫的存活,5~6月份特别干旱不利于越冬种群的复苏、化蛹和羽化.对成虫的产卵量有影响;7月份的干旱或大暴雨严重影响成虫的活动、卵的孵化和3令前幼虫的存活。不同年度间一、二化种群在越冬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越冬种群的质量,在以一化种群为主时,玉米螟繁殖力强、发生晚,危害重。  相似文献   
15.
经消毒好的母根入窖前必须选鲜健壮母根进行修削。腐烂和萎蔫的块根呼吸强度明显高于正常母根,可导致窖温升高,是真菌和细菌的侵染源,必须严格淘汰。同时母根的修削质量同样重要,修削标准是去掉母根根头上的老叶,以圆锥型多刀修削为宜,修好的母根应呈鱼鳞状,叶痕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  相似文献   
16.
17.
2010年由于不合时宜的降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鲜食葡萄产量预计将减少80万t,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预计达200亿印度卢比。该邦葡萄栽培面积约10万hm2,葡萄年产量约250万t,政府拟向遭受洪水灾害的农户提供约100亿印度卢比补偿,包括葡萄种植户。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农业耕作措施坡地水土流失特征。试验设计的坡地坡度分别为5°和15°,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120 mm·h-1;耕作措施分别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以相同坡度的平整坡地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各耕作措施坡地产流量显著增大1.51倍以上,最大增加幅度为等高耕作坡地的2.28倍。而坡地产沙量在降雨强度较小时增加不显著,当降雨强度增大到120 mm·h-1时,坡地产沙量显著增大;(2)与平整坡地相比,等高耕作在3个降雨强度下都具有明显的减流效益,减流量均大于15%,而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却不明显;(3)在5°坡地上,等高耕作和人工掏挖在3个降雨强度的减沙效益均大于25%,而人工锄耕减沙效益不明显;在坡度为15°、降雨强度为60 mm·h-1和90 mm·h-1时,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减沙效益与降雨强度关系无明显规律,在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3个耕作措施都不能有效降低坡地产沙量。可见,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具有降低坡地产流量的作用,而对于坡地产沙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在大坡度和大降雨强度下,不仅不能降低坡地产沙,反而加剧坡地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黄麻土工布覆盖条件下花岗岩红壤表土坡面侵蚀特性,为花岗岩红壤区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在2个坡度(5°和15°坡度)、3种密度(无覆盖,6 cm×6 cm及3 cm×3 cm网格)的黄麻土工布覆盖条件下,研究极端降雨条件下(90 mm/h)花岗岩红壤表土的坡面侵蚀特性,并观测径流系数、土壤侵蚀速率、泥沙颗粒变化规律及富集率等指标。[结果]坡面径流随降雨历时增加而增加,土壤侵蚀速率则相反,表明侵蚀过程是一个分离受限的过程。和对照组相比,黄麻土工布覆盖在不同试验条件下都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作用。另外,由侵蚀泥沙的粒径分选规律可知,坡面土壤中的黏粒和粉粒大小的颗粒倾向于被优先选择性搬运,其结果致使坡面石英粗颗粒富集,在缓坡(5°)与高密度黄麻土工布覆盖条件下(3 cm×3 cm网格)尤为突出。坡面石英粗颗粒随降雨历时增加不断富集进一步增加了原位坡面的侵蚀抗性,产生了土壤侵蚀速率随降雨历时不断降低的现象。[结论]高密度黄麻土工布的覆盖能够有效地减流减沙,增加原位坡面抗蚀性,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在今后的土壤侵蚀防治和劣地恢复工作中应该被重视。  相似文献   
20.
入冬以来,在黄淮海流域的一些冬小麦主产区,连续无效降雨天数已经超过了60天以上,出现了干旱现象。而且据气象部门预报,这种干旱天气可能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