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29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89篇
  93篇
综合类   612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91-19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整个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各行业、各市场都受到了相应的冲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而四川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关乎全省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趋势进行分析,探寻科学有效的劳动力供需模式,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农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弹性力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独立工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立体化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科研促进教学等方面阐述了"弹性力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弹性力学"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力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达到了人才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993.
在常温或深海低温条件下,含蜡原油与水形成的W/O型乳状液易发生胶凝,容易对管道再启动安全性造成威胁。基于含蜡原油乳状液凝胶复杂的流变行为,分别探讨黏塑性和黏弹性两类含蜡原油触变模型对其乳状液凝胶的适用性。通过对比目前常用于含蜡原油的4种黏塑性触变模型,以及近期发展的黏弹性触变模型,筛选出能够准确描述乳状液凝胶加载后整个流变响应过程的模型。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发现,滕厚兴提出的黏弹性触变模型对包括屈服前蠕变和屈服后裂降的整个过程的描述最准确;在黏塑性触变模型中,滕厚兴提出的黏塑性模型对屈服点后裂降过程的描述结果偏差最小,而传统的Houska黏塑性模型对乳状液凝胶裂降过程的描述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该模型的速率方程与实际裂降过程不符。由于黏塑性触变模型无法描述屈服点之前的黏弹性响应,因此推荐采用滕厚兴的黏弹性触变模型进行管道再启动计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辅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56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ɑ-2b(PegIFNɑ-2b)及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采用PegIFNɑ-2b及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疗程24周,持续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测定肝脏硬度值(LSM)、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应答(SVR)20例,对照组18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LSM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LSM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ALT、HA、LN、PC-III、IV-C、TNF-α、TGF-β1、IL-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显著改善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幼苗气力拾取弹性苗托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幼苗气力拾取机构是育苗生产装备的关键机构,拾取机构采用气力拾取方法捡拾刚性平台上的幼苗时,由于幼苗存在个体差异,气力拾取手固定的吸附位置难以同时适应幼苗的尺寸和形态变化,存在损伤幼苗、作业耗时长耗能多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由气力拾取手与弹性苗托构成的幼苗气力柔性拾取方法,设计了采用直径为0.32 mm钢丝进行缓冲的弹性苗托,对弹性苗托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并对刚性平台与弹性苗托的拾取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弹性苗托的两根缓冲钢丝支撑间距为9 mm,苗托槽口深度为6 mm,钢丝固定边距为4 mm的条件下,可保证对2.8~5.1 mm范围内茄子接穗苗的吸附成功率达到90%以上。在保证吸附直径4 mm茄子接穗苗成功的情况下,采用刚性平台时,平均幼苗损伤率为21%,平均吸附响应时间为0.08 s;采用结构参数优化后的弹性苗托时,平均幼苗损伤率降至5%,相对于刚性平台时损伤率减少16%,平均吸附响应时间减少至0.03 s,相对于刚性平台时作业时间减少62.5%。该研究结果为农业机器人幼苗拾取装置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为构造一种更加精准的黏弹性时温等效模型,基于黏弹性阻尼材料的分数阶本构关系和Vogel-Fulcher-Tammann黏度方程,结合WLF(Williams-Landel-Ferry)方程,提出了黏弹性阻尼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分数阶时温等效模型(fractional 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 model,FTTSM),导出频率转化因子,并给出参数识别方法。在DMA(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FTTSM和WLF两种模型,并应用分数阶Kelvin-Voigt模型对二者在参考温度5℃的主曲线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FTTSM和WLF所表征的频率转化因子在温度范围(–80~80℃)内最大相对误差为0.984 4%,FTTSM主曲线和WLF主曲线相对于Kelvin-Voigt模型理论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291和1.834 MPa,验证了FTTSM的精确性。另外FTTSM主曲线扩展的最低频域低于WLF主曲线2个数量级,证明FTTSM对黏弹性动态力学特性具有更广泛的预测能力。为黏弹性材料动态性能预测、物理老化、蠕变损伤演化机理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利用相变释能的农产品冷藏设备主动防除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小农副产品冷藏设备表面的结冰危害,提高部件表面的抗结冰能力和设备运转效率,该文提出利用相变释能的主动防除冰方法。试验以带有不同凹坑尺寸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和6061铝合金作为基体材料,凹坑内填充气体或不同冰点的介质,表面覆盖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试验采用水杯制冰法,测量表面结冰附着强度,结合剥离界面的形态,分析相变时差对界面附着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光滑PMMA试样的表面附着强度169.81 kPa,试样(凹坑内分别填充纯净水和体积分数为6%乙醇溶液)表面的附着强度分别降低了100%和82%;对比无凹坑铝合金试样表面的附着强度,凹坑内填充体积分数为15%乙醇溶液低冰点溶液的试样表面附着强度可减小76.52%。因此利用不同水溶液的相变时间差和膨胀释能可减小试样表面的附着强度,并且试验表明试样材料、凹坑尺寸对附着强度的降低作用影响较小。利用相变时差和相变膨胀释能破坏冰在弹性冻结界面的接触稳定性,达到降低结冰表面附着强度的目的,并且水溶液中水的体积分数越大,试样结冰表面的附着强度的越小。研究结果为农产品冷藏领域中的防、除冰方法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利用2012—2016年江苏省物价局微观农户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规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不同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结果表明:(1)样本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值达到0.907,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处在较高水平。(2)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这种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上,过小规模以及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都会拉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平均而言,当土地流转规模在0.67~13.33 hm~2之间时,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3)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劳动力配置,有效增加劳动力的产出率,且该趋势在流转规模为(0.67,3.33]、(3.33,13.33]hm~2时体现得更明显。另外,普通农户和小规模农户都存在过度使用劳动力的现象,而(13.33,+∞)hm~2的转入户存在过度使用机械的现象,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变化特点及消费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用能一直以煤炭等直接能源及化肥、农药等间接能源消耗为主,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如何科学合理用能已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1980—2015年我国农业生产用能数据,在明确农业生产用能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变化特点进行了总体分析,并采用消费弹性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的消费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能源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能源,间接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普遍低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结构正在朝着更为优化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利于我国能源的节约化、清洁化和安全化。  相似文献   
1000.
为准确把握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背景下我国玉米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关系,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和区域2个层面对要素产出弹性及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探讨我国玉米生产的技术选择方向。结果表明:1)我国玉米生产中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要素,替代弹性为1.099,玉米收获机械化快速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2)相比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我国西南优势玉米区机械对劳动的替代速度加快;3)样本期间化肥的产出水平持续下降,它对劳动、机械的替代程度在逐渐减弱;4)玉米生产采取了以机械技术为主,以生物化学技术为辅的技术。我国玉米生产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的结合,因地制宜地促进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