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538篇
农作物   19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接上期)7.玉米小斑病菌毒素专化致死过程中寄主的抗性反应及凋亡现象研究单位名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该项目利用玉米小斑病菌不同小种(T小种、C小种和O小种)产生的致病毒素处理同核异质玉米材料,比较了处理后一些防御酶系的活性变化和抗病相关物质的产生情况,发现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发展趋势争抗线虫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演变的选择作用的论述,阐述了大豆抗线虫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3.
西瓜嫁接可有效预防枯萎病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萎病是溧水县西瓜生产中最常发病害,目前无特效药进行药剂防治,瓜田一旦发病,轻则病株率达20%~30%,重则全田失收。生产上虽然推广一些抗病品种,但这些品种往往专一性很强,对不同地区的生理小种抗性不一,表现并不理想。推广西瓜嫁接栽培技术,可有效预防枯萎病发生。  相似文献   
994.
辽宁省番茄叶霜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6年,从辽宁省不同生态地区共采集番茄叶霉菌标样67份,采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该省番茄叶霉病菌以生理小种1.2.3为主,是当前生产上流行的优势小种,而1.2.3.4为稀有小种。  相似文献   
995.
大豆品种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佳环  高洁 《大豆科学》2000,19(2):180-183
在广泛的田间抗病性调查的基础上,用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的4号和2号生理小种对12个大豆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在这12个大豆品种中有丹豆4和吉农1号2个品种对4号和2号小种均表现抗病,并讨论了其它大豆品种的抗性表现。  相似文献   
996.
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和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的复合侵染为害给香蕉产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有必要建立相关病害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检测技术。本文基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1, FOC1)基因组contig 438区间(35 631-37 693 bp)(GenBank: AMGP01000438.1)和4号生理小种(F.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 FOC4)基因组contig 195区间(4 028-6 126 bp)(GenBank: AMGQ01000195.1)存在160 bp插入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扩增引物FOC-F/-R, 同时以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 zeae的促旋酶B 亚单位基因(the subunit B of gyrase gene)(GenBank: JQ284039)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gyrB-F/-R。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技术可在一次PCR扩增反应内同时检测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和细菌性软腐病菌; 多重PCR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检测香蕉枯萎病菌的DNA浓度最低限为0.1 ng/μL, 细菌性软腐病菌的灵敏度为10 3cfu/mL;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因此, 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检测香蕉发病组织中的香蕉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 也可用于香蕉种苗和田间土壤带病菌的监测, 为香蕉种植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97.
焦荻  任毅  宫国义  张海英  郭绍贵  张洁  许勇 《园艺学报》2015,42(6):1112-1120
基于已获得的二倍体西瓜与抗枯萎病基因Fon-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一步完成了Fon-1基因的精细定位。利用两个四倍体西瓜材料(易感病的NF3为受体,抗病的JH为供体),构建以NF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群体,使用新开发出的SNP标记对各世代群体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苗期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发现,在分离世代群体中通过接种鉴定获得抗病株比例较分子标记检测值低12.64% ~ 15.34%,这可能是由于基因剂量效应造成的。抗病基因杂合位点对枯萎病抗性依次为:三显体(AAAa)> 二显体(AAaa)> 单显体(Aaaa)。目前分子标记尚无法检测杂合基因型的剂量效应,容易将感病的单显体(Aaaa)误判为抗病株。在构建的673株BC1F2代自交群体中检测到29株纯合基因型(AAAA)抗病单株,占总检测株数的4.31%,与苗期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符合度达到100%。  相似文献   
998.
朱红毛斑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 Walker)(鳞翅目:斑蛾科)是榕树上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室内观察和野外调查,研究了朱红毛斑蛾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结果表明,朱红毛斑蛾卵粒聚集排列成连续线状;幼虫共6龄;雌雄成虫可通过触角鞭节颜色、腹末有无毛须和腹部腹面体毛颜色加以区分。在广西1年发生2~3代,以第2代预蛹期幼虫及蛹和第3代低龄幼虫越冬。成虫羽化高峰为10:00-13:00;交配高峰期为13:00-18:00;产卵高峰期为11:00-15:00;幼虫仅为害榕属植物叶片,当食料缺乏时还会为害其枝条韧皮部;越冬幼虫喜欢在位于地表突出的根系附近或杂草丛下化蛹越冬,极少数在土壤表层0~10mm处做蛹室化蛹。自然条件下发现2种朱红毛斑蛾的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999.
2010-2012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锈菌新小种的产生并成为优势小种是造成品种抗锈性丧失及历次条锈病大流行的先决因素。为了系统监测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对2010-2012年采自甘肃省28个县(市)的1 008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010、2011和2012年分别监测到30、23和25个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优势小种仍为CYR33和CYR32,其中CYR33出现频率分别为19.06%、29.88%和16.29%;CYR32出现频率分别为24.49%、16.69%和30.57%;其次为2010年首次监测到的感染‘贵农22’的新致病类型G22-9,其出现频率分别为2.81%、7.99 %和10.86%,在2012年已上升为继CYR33和CYR32之后的第三位小种类型;同时在2011年监测到新致病类型G22-14,其出现频率也较高,分别为7.40%和2.57%。感染‘贵农22’新菌系的出现及扩展,标志着我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异,应引起育种和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对东北地区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群体的构成及分布,以及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菌9号小种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群体由6个小种,即Race 1、Race 2、Race 3、Race 6、Race 8和Race 9构成。小种Race 1、Race 2和Race 9在东北三省吉林、辽宁和黑龙江都有分布,小种Race 3和Race 8只存在黑龙江省,Race 6只存在辽宁省。在30个水稻品种中,对9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的有13个,出现频率为43.3%;中抗7个,频率23.3%;中感6个,频率20.0%;感病4个,频率13.3%。本研究为在东北粳稻地区挖掘白叶枯病的抗源,以及利用抗病品种控制白叶枯病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