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1.
1病虫越冬方式 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各种病虫也以不同形式进行越冬休眠。病菌的越冬形态一般是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等,害虫则以卵、成虫、幼虫或蛹进行越冬。病虫潜伏场所一般为果树的皮缝、伤疤、枝权、芽鳞、落叶、落果、树上僵果、杂草、土石裂缝或土层中,其具体越冬形态和场所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规律 1.圆斑病 由子囊菌亚门真菌的柿叶球腔菌感染所致。该病主要为害柿叶,也侵害柿蒂。发病初期在叶片上表现为大量浅褐色圆形小斑,小斑边缘模糊不清,以后扩大形成深褐色圆斑,直径1~8毫米,而以2~3毫米大小的圆斑居多,边缘黑褐色。一片叶常有100~500个病斑。随后叶片渐变红色,病斑周围出现黄绿色晕环,外圈往往有黄色晕。从叶片发病到落叶仅需5~7天。发病后期,病斑背面出现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壳。柿树落叶后,果实变红、变软,风味淡,迅速脱落。病菌在病叶中越冬,第2年从气孔侵入。8-9月份开始出现病斑,9月为盛期,10月中下旬渐停。雨量大.树势弱.则发病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用菌》2005,24(6):30-30
一五五 乐静珠 我国当代真菌学家。早期有兴趣于酵母菌的研究,后转为子囊菌类黑壳菌目Sphaeriales的分类研究,这些子囊壳小,分布广,种类多,文献浩翰的微型真菌,往往使人望而生畏,故国人问津者很少。有幸她有趣于此。九十年代,她根据国产材料与瑞典真菌学家Ove Eriks—SOil合作,有不少论文问世。乐为人谦和,少与人争,喜爱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4.
1发病规律苹果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孢子角和子囊壳在病枝、病皮上越冬。早春产生分生孢子,孢子随风雨传播,萌发后从伤口及带有死组织的叶痕、皮孔、果台和果柄痕处侵入树体,侵入后潜伏。苹果腐烂病有两个发病高峰,即春季高峰(3~4月)和秋季高峰(7~9月)。  相似文献   
15.
米兰炭疽病是米兰的主要病害之一,多发生在从广东引种到北方的苗株及栽植后的缓苗期,病害发展迅速,造成大量毁株。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及寄主范围鉴定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分生孢子阶段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该菌在米兰上寄生迄今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6.
黄瓜白粉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俗称"白毛病",是瓜类蔬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黄瓜、南瓜、西葫芦、冬瓜等。一、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和叶柄上也可发病。发病初期叶面和叶北面上出现白色小霉点,以叶正面为多,后渐渐扩展为不规则的霉斑。发病严重时霉斑连成大片白粉区,或扩大到全叶。后期白粉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后期有时在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子囊壳)。白粉病多从下部叶片先发  相似文献   
17.
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p)是我国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 of wheat)的优势病原菌,目前该病害呈不断蔓延和为害加重的趋势.本研究从五月中旬小麦灌浆期至玉米收获期,在河南开封和焦作田间调查采集小麦茎基腐病样,对13份小麦茎秆和小麦残茬上...  相似文献   
18.
李松 《河北果树》2014,(2):38-38
<正>1清园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广泛存在于枯枝、落叶、病果。苹果落叶后,要及时清理这些病残体,将其运出果园,集中烧掉或深埋。2轮纹病病原菌的防治枝干病瘤是是主要初侵染源。枝干刮皮是铲除越冬病原菌的有效措施。刮皮一般于早春进行。将果树主干和主枝上的老皮层刮下,刮到绿白色活皮层为止,刮掉皮层浅处的溃疡组织。将刮掉的粗皮应收集起来,集中烧毁。为彻底消灭越冬病原菌,刮皮结  相似文献   
19.
依据稻桩带菌量、子囊壳发育进度以及抽穗扬花期天气趋势,预计2006年四川省小麦赤霉病总体中等程度发生,局部地区偏重。(1)稻桩带菌率较去年偏高。据仁寿、绵竹、渠县、威远、乐至、简阳、高县、邻水、双流、江油、安岳、巴州、雅安、宣汉、东坡、仪陇、射洪等监测点3月上中旬春季菌源调查,稻桩支带菌率0.3—14.11%,平均为4.51%,比去年高18.37%。(2)小麦抽穗扬花期与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较吻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黄淮地区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严重,假禾谷镰刀菌是黄淮地区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同时也可引起小麦赤霉病。为明确假禾谷镰刀菌与小麦赤霉病的关系,本研究从山东省商河县小麦茎基腐病重病田块分别采集苗期和成熟期小麦病株,通过分离鉴定发现,苗期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假禾谷镰刀菌,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假禾谷镰刀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能够引起严重的小麦赤霉病;此外,在小麦苗期田间的玉米秸秆上能够观察到尚未成熟的子囊壳,对子囊壳进行真菌分离鉴定,发现其包含禾谷镰刀菌和假禾谷镰刀菌形成的子囊壳。在小麦成熟期,从小麦赤霉病病穗中也分离到了假禾谷镰刀菌。这是山东省首次报道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综上,在小麦茎基部和穗部均能分离到假禾谷镰刀菌,且假禾谷镰刀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能够引起严重的小麦赤霉病。结合当前黄淮地区小麦茎基腐病严重发生以及普遍秸秆还田的现状,推测假禾谷镰刀菌可能会助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