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林业   30篇
农学   489篇
基础科学   30篇
  202篇
综合类   2174篇
农作物   168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575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14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大麦高产的制约因素 ,探讨了大麦高产品种的株型、棱型和产量结构问题 ,对大麦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性状改良等进行了讨论 ,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2.
53.
54.
大麦籽粒蛋白质和麦胶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55.
在室内人工模拟干旱条件,测定了干旱胁迫下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亲本披碱草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低,细胞膜受害最轻,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多,相对生长率最高,表现出很强的抗旱性。亲本野大麦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大,细胞膜受害最重,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少,相对生长率最低,抗旱性弱。杂种F1幼苗的保水能力、细胞膜受害程度和游离脯氨酸积累能力、相对生长率均介于双亲之间,亦即其抗旱能力大于野大麦而小于披碱草,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正、反交对杂种F1的抗旱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6.
晋南冬麦区大麦黄矮病毒流行株系监测及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5年(1996~2000年)采集晋南冬麦区小麦黄矮病标样,采用生物学和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法)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该地区的大麦黄矮病毒流行株系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该小麦黄矮病流行区近五年以GAV株系为主流株系,兼有少量GPV、PAV和混合株系存在。同时对小麦抗黄矮病新品种“临抗1号”进行了GPV和GAV两种株系的抗性测定,明确了该品种兼抗GPV和GAV两种株系。根据小麦黄矮病发生现状,提出了一套以选育推广抗耐病品种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小麦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57.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8.
转基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苗期初筛、复筛、抗谱测定和田间自然诱发试验等不同鉴定方法,对经分子检测证明已整合有碱性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精酶基因的22个转化系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筛选出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原种对照七丝软占有明显提高的一系列转基因水稻品系,其中表现高抗的有来自F4-9转化株系的7个品系。高抗材料的R7代品系,经室内抗谱测定及田间病圃试验结果,仍然表现高抗稻瘟病。本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优质感病品种改良成高抗品系,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水稻新品种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59.
采用单花注射接种法对大麦属、黑麦属和小黑麦共19个种217份材料进行抗赤霉病性鉴定。大麦属一年生野生种高感赤霉病,栽培大麦品种间抗性有较大差异,二棱大麦比六棱大麦抗性强。在大麦多年生野生种中,发现了一些高抗赤霉病的新抗源。大多数黑麦和小黑麦表现中抗赤霉病  相似文献   
60.
施保克浸种防治大麦散黑穗病目前大面积推广的种子处理剂对大麦条纹病、坚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但对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不够理想。1995年全县调查六棱大麦146.7hm2,散黑穗病自然病穗率5.5%~12.0%,平均6.7%,损失大麦27.5kg/667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