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1篇
  6篇
综合类   129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对影响松类针叶树无性系林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如不同个体的生根性差异、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插穗规格、扦插环境等进行了探讨.认为选择易生根群体或个体、克服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利用外源激素调节、选择合适的季节、有效控制外部环境是提高松类树种无性繁殖系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2.
以圆环天线作为馈源,开口谐振腔作为反射体,设计了一款工作频段为2GHz的强定向圆环背射天线.对该款天线的输入阻抗进行了匹配,并进行了性能研究和实验测试,得到了具有增益高、前后比大、旁瓣电平较低、频带宽、馈电方便等优点的实用天线.  相似文献   
63.
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提高中国玉米育种技术水平而探索突破方向和寻找理论依据,对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年代的回归进行研究。【方法】试验于2005-2006年在新疆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和北京顺义屯玉公司北京研究院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3个密度为主区,华北地区近40年有代表性的23个单杂交种为副区。【结果】新疆点1980s-2000s中密度下的产量年代响应>高密度,北京点1980s-2000s中密度下的产量年代响应与高密度下的差异不显著,表明1980s年代以后中国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在每公顷60 000株的密度水平上没有实现更高的产量年代响应;1980s-2000s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千粒重、穗行数的正向改良,而秃尖度、出籽率的消极改良同时又限制了1980s-2000s年代玉米产量的提高;此外,空秆率、茎倒折率、根倒伏率、秃尖度等性状在1980s-2000s间没有得到显著改良。【结论】1980s-2000s期间中国玉米杂交种在高密度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年代响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今后的玉米育种应强化和完善高密度育种技术路线,使未来中国玉米单交种向依靠群体增产的早熟、耐密、出籽率高、秃顶度小的育种目标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4.
余为 《海洋渔业》2013,35(4):373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短生命周期种类,资源丰度及分布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20082009年72009年711月份我国鱿钓船生产数据,结合表温(SST)、叶绿素浓度(Chl-a)、海表面高度(SSH)和盐度(SSS),比较2008与2009年资源丰度年间差异,并利用信息增益技术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柔鱼传统作业渔场资源丰度及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2009年711月份我国鱿钓船生产数据,结合表温(SST)、叶绿素浓度(Chl-a)、海表面高度(SSH)和盐度(SSS),比较2008与2009年资源丰度年间差异,并利用信息增益技术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柔鱼传统作业渔场资源丰度及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2009年711月柔鱼渔获量出现大幅下滑,日产量不足2008年的一半。信息增益结果显示,水温因子是影响其资源丰度变动及分布的最关键因子,叶绿素次之,海表面高度和盐度影响最小。SST与CPUE叠加分析认为,2008年711月柔鱼渔获量出现大幅下滑,日产量不足2008年的一半。信息增益结果显示,水温因子是影响其资源丰度变动及分布的最关键因子,叶绿素次之,海表面高度和盐度影响最小。SST与CPUE叠加分析认为,2008年711月受SST影响,柔鱼传统作业海域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经度最大偏移2°,纬度方向最大偏移为5°左右,较高CPUE所处范围的平均SST逐渐降低,由7月份的16.5℃降至11月份的11℃。2009年711月受SST影响,柔鱼传统作业海域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经度最大偏移2°,纬度方向最大偏移为5°左右,较高CPUE所处范围的平均SST逐渐降低,由7月份的16.5℃降至11月份的11℃。2009年711月作业渔场随着时间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经度最大偏移1°,纬度方向最大偏移为4°左右,平均SST逐渐降低,由7月份的16℃降至11月份的9.5℃。同时2009年作业海域黑潮比2008年平均偏南2.8°,强度减弱,势力范围减小,亲潮冷水团向南入侵势力变强,温度相对2008年平均降低2.5℃,不利于柔鱼洄游。此外,2009年作业渔场大多分布于水温距平均值(SSTA)小于-0.5℃海域以及Chl-a浓度偏高等也导致了柔鱼资源丰度减少产生年间差异。  相似文献   
65.
对引进的105个嫁接白云杉(Picea gluca)无性系苗期6年生苗期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穗基径、苗高、接穗高、新梢、一级侧枝、主干侧枝、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接穗高极显著差异;接穗高与苗高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0,而接穗基径与冠幅相关系数次之,为0.90,接穗高与基径相关系数为0.88;接穗高无性系的重复力为0.74;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型;综合评价接穗高、基径及生长的生长状况选19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66.
农田林网生态工程是增强农区生态安全、提升农田抗干扰能力、实现农业增产丰收的人工系统工程,是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生态基础。通过对新疆Y县的考察,从营林结构、管护抚育与工程效益三个维度设计干旱区农田林网生态工程稳定性测度指标体系,应用AN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农田林网生态工程运行稳定性与结构稳定性评价模型,测度并评价新疆Y县农田林网生态工程稳定性。结果表明:1)从运行稳定性来看,Y县农田林网生态工程基本处于脆弱状态,工程运行的整体稳定性弱化;2)从结构稳定性来看,Y县农田林网生态工程接近于结构稳定性状态,但凸显为低效稳定水平;3)Y县应强化农田林网生态工程的营林结构科学性、管护抚育有序性、工程效益的稳定性,以实现农田林网生态工程的多维稳定与效能增益。  相似文献   
67.
在海南试验点分析了我国近60年有代表性的34个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增益。结果表明:产量、出籽率、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年代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茎倒率和秃尖长年代间存在显著差异。海南试验点不同年代(1950年至2000年)玉米品种产量每年增益为46.4kg/hm2,与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产量增益趋势一致,只是明显低于北京试验点。海南三亚冬季的生态环境适宜对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产量增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杉木57个自由授粉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结果表明,8 a生杉木种子园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超过对照5.82%、11.67%和31.08%,变异系数分别为20%、22.16%和58.4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间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6、0.35和0.36,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6、0.69和0.68.以材积超过家系平均值15%为入选标准,选择出优良家系13个,平均遗传增益为22.9%.  相似文献   
69.
兴安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及遗传增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算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林(25年生)3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显著。选择出树高、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5%以上、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15%以上的优良家系为4个;群体中35号为最优家系,其树高大于群体平均值6%,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8%,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22%。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07、0.26、0.41。若从37个家系中选出2个最好的家系进行有性繁殖后代,生长25a,树高能获得0.5%的遗传增益;胸径能获得2.5%的遗传增益;材积能获得8.7%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70.
对陇县八渡二代油松无性系种子园31个家系2年生子代苗主要生长性状苗高和地径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分析和多重比较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表明油松优良家系苗在苗高、地径性状上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苗高和地径均值分别大于对照10.26%和11.53%,遗传增益分别达到了9.68%和9.12%。验证了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建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通过对优良家系的初步综合评价,选出了B56、C1、C14、B37、81-69-66、B25、81-77-29、G1和B63等9个苗期生长表现较优的优良家系作为进一步遗传改良材料,选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