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9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541篇
林业   340篇
农学   290篇
基础科学   648篇
  1689篇
综合类   1942篇
农作物   156篇
畜牧兽医   215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49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9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0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991.
科尔沁沙地坨甸交错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相间地区,地貌形态多样、土地利用类型众多,从而导致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复杂性。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典型沙丘-草甸相间地区的调查取样与试验分析,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土壤水分总体表现为草甸地大于沙丘地,过渡带介于两者之间。就草甸地而言,植物生长越好,其土壤水分越高,保水持水性能也越好;沙丘地则与之相反,植被最稀疏的流动沙丘,其土壤含水量大于半流动半固定沙丘与固定沙丘,且有良好的储水条件。垂向上,高覆盖草甸、低覆盖草甸和农田(草甸)土壤含水量在地表下0~40 cm波动最大,40~160 cm随深度增加而递增;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呈微弱加大趋势。林地、撂荒地、农田(沙丘)变化程度居中。从空间分布看,研究区中东部土壤水分偏大,且向南北两侧区域递减。  相似文献   
992.
天津城市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及参数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评估天津城市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的适应性,运用张力计法获得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选取Brooks-Corey模型、Gardner模型、Campbell模型、Van Genuchten模型、Gardner-Russo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确定模型参数,使用剩余平方和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an Genuchten模型较常用的Gardner模型更好地描述天津城市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Gardner-Russo模型模拟效果最差。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计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参数的精度优于非单纯形法、阻尼最小二乘法、混合遗传算法以及随机粒子群算法。  相似文献   
993.
道路边坡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世纪50年代修建成昆铁路时形成的路堑边坡为对象,对道路边坡土壤水分在不同坡度、坡长、坡位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道路边坡土壤水分随着坡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同一坡面不同坡位上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道路边坡土壤水分随着坡长的增长而减小,最短的10m坡长土壤含水量为23.27%,而最长的40 m坡长土壤含水量为21.78%,最短坡长比最长坡长的土壤含水量增加了6.84%。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地下穴灌技术对苹果树冠下土壤水分分布和叶片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明确地下穴灌方法的作用特点。【方法】以8年生苹果树为试材,通过穴贮肥水和地面集中灌溉的比较,研究地下穴灌处理果树冠下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分析苹果叶片光合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采用地面集中灌溉处理,果树冠下土壤含水量在灌溉后第3天快速下降,土壤水分主要集中于10—30 cm土层,水分分布区呈“盘子状”。采用地下穴灌土壤含水量在灌溉7 d后迅速下降,土壤水分主要集中在40—60 cm土层。地下穴灌使土壤含水量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最高水平,土壤水分“上少下多”,分布区如正立的“葫芦状”;采用穴贮肥水灌溉处理后,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10—60 cm土层,分布区如“圆筒形”。采用地下穴灌的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率在3种灌溉方式中均最高。【结论】地下穴灌将土壤水分稳定在根系集中分布层,提高了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5.
土壤水分特性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容重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更好地了解施用生物有机肥培养的土壤水分特性,通过对室内培养的土壤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容重下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常数以及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并利用VG模型进行参数求解。结果表明:VG模型能较好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相同容重不同处理条件下,施加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群)有机肥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其次是施加土壤改良剂,最小的是不加任何试剂;在施加EM原液处理中,随着EM原液稀释浓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在相同处理不同容重条件下,随着容重的增大,土壤持水性和土壤水分有效性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M_CI)对广西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效果,探讨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广西农业干旱监测评估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广西89个台站的气象资料,使用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FSWB)、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M_CI)分别模拟监测1961-2010年的广西农业干旱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指数的应用效果。【结果】IM_CI对农业干旱的历史灾情、典型过程的旱情演变、季节干旱频率的时空特征及季节的干湿特点有较好的描述,总体优于FSB。【结论】IM_CI对广西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效果较好,适用于广西农业的干旱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997.
一、关于品种的选择问题—适区种植1、品种选择的原则:(1)早播选中、晚熟品种;(2)整地质量好的选择偏晚熟的品种;(3)栽培水平高的选择偏晚熟的品种;(4)土质肥沃的,选择繁茂性中等株型品种;(5)气候条件好选择偏晚品种。选用品种的生育期要比当地无霜期短5-10天,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争取年年换种。2、进行种子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挑选剔除病粒、  相似文献   
998.
一、合理规范建园苹果基地大多处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要提高苹果一次定植的成活率,达到全园树龄一致、树体大小一致,一方面要提高苗木质量和整地质量,选择有分枝的3年生优质壮苗建园,提前一个雨季挖好定植沟穴,回填后使沟内土壤肥料充分下沉,并接纳降水,聚集水分;另一方面做好栽后管理,及时、充分灌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及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埋土、覆膜、包膜等方法保持苗木和土壤水分。另外,为了提高果园的整齐度,定植时还要留一定数量同规格的苗木作为预备苗,假  相似文献   
999.
桉树—紫茎泽兰复合系统为近年在云南省出现的一种新生物入侵现象。基于其成因探析、风险评估、演替预测的多重需要,研究了紫茎泽兰入侵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茎泽兰入侵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出季节差异,即在干季可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重度入侵的阴坡样地除外),在雨季则具有降低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该研究将为生物入侵条件下桉树人工林的持续经营与科学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统计了2011年2月23日至2011年10月28日的莱西市气象局土壤水分固定观测地段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土壤水分站测得的相对湿度数据的绝对差值、差值分布概率、相关系数等特征值。结果显示:少雨时段的中上层和多雨时段的表层土壤较干,这种情况下,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传感器工作较为正常,所得到的观测数据通过一定的订正后较为接近人工观测数据。少雨时段的下层和多雨时段除表层以下土壤相对较湿,自动站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差值明显,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