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林业   216篇
农学   388篇
基础科学   74篇
  306篇
综合类   2278篇
农作物   210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543篇
园艺   1063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碱化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寻找合理高效的增碳方式,降低碱化土壤有机碳损失。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轻度、中度盐碱土为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生物炭(BC)添加、羊粪(GM)添加,对照(CK)3个处理,对比和分析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后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CK相比,轻度碱化土壤BC、GM处理土壤DOC含量分别增加3.28%,20.66%,SOC含量增加5.40%,10.30%,中度碱化土壤BC和GM处理下可溶性碳增加41.32%,74.10%,土壤SOC含量增加60.24%,79.16%;(2)轻度碱化土壤BC和GM处理土壤DOC含量与SOC含量呈负相关,中度碱化土壤BC和GM处理下呈正相关;(3)盐碱土壤SOC、DOC含量主要与土壤pH、电导率的变化有关;BC处理较GM处理相比土壤电导率低约1.93%~29.15%,而GM处理土壤pH、碱化度比BC处理低0.31%~1.53%,7.10%~24.63%。总体来看,有机物料添加后均能使土壤中SOC、DOC含量提高,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碱化程度,且羊粪添加较生物炭略好,因此羊粪添加对河套灌区碱化土壤碳含量的提高比生物炭添加更有效,土壤改良效果更好,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夏训对优秀运动员铁调素等铁营养状况以及IL-6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26人(男15人,女11人)参加测试,调查夏训前和夏训后血红蛋白、铁调素、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白介素6变化情况。结果:夏训后,男运动员组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显著上升(P<0.05),总铁结合力显著下降(P<0.05),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女运动员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极显著上升(P<0.01),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结论:夏训可引起运动员炎症因子升高、铁调素升高,导致功能铁不足;铁调素介导的铁代谢紊乱可能是运动性低血色素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几种烟雾剂防治波纹杂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纹杂毛虫[Cyclophragma undans(Walker)]是危害马尾松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采取不合理的经营、防治措施,波纹杂毛虫已成为马尾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为了探索其无公害防治的方法和措施,解决山地树高、林分密、水源匮乏、劳动工资昂贵等因素给防治工作带来的困难,总结出环保、经济、高效与林区林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防治方法,2013年在福建省沙县选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喷烟型)、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采用喷烟技术,防治波纹杂毛虫幼虫,药后3 d其效果均在85%以上,可在波纹杂毛虫危害时应用。  相似文献   
64.
<正>1 Valley Pearl(溪谷珍珠)该品种果穗圆锥形,整齐,平均果穗质量1112 g,果穗中紧;果实浅绿色,圆形,平均单果粒质量7.2 g;果皮厚度与优无核(Sugraone)(美国植物品种专利号3106)相似;果肉脆、味甜,无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7.4%;100mL果汁中含可滴定酸0.48 g。该品种易感葡萄白粉病,栽培时应重点防控。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河谷地区栽培,果实6月25日左右成熟。该品种极早熟、丰产、大果穗、外观诱人。  相似文献   
65.
正香是扬州帮达蔬菜研究所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的最新促成栽培草莓品种,早熟,味香,色艳,耐贮运,商品性佳,抗炭疽病,不抗白粉病、灰霉病。1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几乎无休眠期,株型直立,叶大、淡绿色,果柄较粗,不需要赤霉素处理,每花穗着果数多,果实圆锥形,第一级穗果平均单果质量25 g,最大果质量3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13.1%。成熟果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几乎无酸味。抗炭疽病,不抗白粉病、灰霉病,花瓣脱落时易感灰霉病。  相似文献   
66.
李德华 《当代农业》2014,(24):23-23
特早黄肉油桃新品系来源于48油桃的芽变,果实椭圆形或近圆形,果顶圆,果皮底色黄,整个果面着鲜红色,果实较大,单果重140~200克,果肉黄色,风味浓甜,香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12%~15%,品质优。果肉硬溶质,汁液多,粘核。果实发育期55天,是目前大果型黄肉油桃品种中最先成熟,口感、颜色最好的油桃品种。该品种花粉多,自花结实,极丰产,挂树持久不变软,极耐运输,是发展早熟油桃生产的最佳品种。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宁0145和粳稻品种武运粳21进行杂交,获得F2群体与F3株系。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含有Wx^mp基因的F2单株与F3株系,将这些F2单株与F3株系分成SSⅡa^nPUL^n、SSⅡa^nPUL^w、SSⅡa^wPUL^n和SSⅡa^wPUL^w4种基因型(n和w分别表示该基因来源于宁0145和武运粳21),分析不同基因型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同一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SSⅡa和PUL等位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间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武运粳21的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分别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29%~1.00%和0.62%~1.18%,且PUL的效应大于SSⅡa,两者间存在互作效应。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降低胶稠度和崩解值,提高了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对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峰值时间的作用较小。【结论】明确了Wx^mp背景下SSⅡa和PUL基因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该研究结果为SSⅡa和PUL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基于叶片元素的配方施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以草莓叶片元素为参考得出的施肥配方对草莓果实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影响,以草莓品种"圣诞红"为试材,先利用叶片元素分析法测定草莓矿质元素的含量,确定了3种施肥配方(配方1、2、3),进而利用比例注肥泵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对温室中栽培的"圣诞红"进行施肥和管理。通过定期检测果实SSC和统计产量来评价配方效果。结果表明:利用配方1、2、3施肥管理的草莓果实在总产量、平均单株产量、平均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上都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方式下草莓果实的各参数(P0.05);配方3施肥下,草莓在果实产量、平均单株产量和单果质量上高于配方1和配方2施肥下的果实;配方2施肥下的草莓SSC最高,但与配方1和配方3施肥下的草莓SSC无显著差异。说明草莓种植时更适合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营养元素供给,以草莓叶片矿质元素分析为依据的施肥配方明显提高了其果实产量和SSC,多组比例注肥泵并联使用保证了其配方肥料的均衡比例和投加的精准度,该方法更具科学和合理性,具有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0.
豆粕大部分用作饲料,少部分用于发酵食品生产,以豆粕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研究相对薄弱。常见的加工豆粕方法是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大豆蛋白通过蛋白酶酶解或微生物发酵降解为可溶性蛋白和小分子多肽的混合物。经过酶解或发酵处理的蛋白由于比传统大豆中蛋白质更易于吸收、低抗原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