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林业   558篇
农学   596篇
基础科学   111篇
  203篇
综合类   3237篇
农作物   418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613篇
园艺   896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探究品种对大豆再生体系的影响,试验选取山西省选育的10个大豆品种,对其子叶节再生体系和胚尖再生体系中不定芽诱导率、伸长率、生根率及再生苗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子叶节再生体系中,晋豆37号与中黄13号的各个参数值较其他品种高,且差异显著;而在胚尖再生体系中,晋豆36号各参数值均较高。同一大豆品种在不同的再生体系中表现也不同。邯豆5号、晋豆19号、晋豆36号在子叶节再生体系中的4个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在胚尖再生体系中,而中黄13号与晋豆37号在子叶节再生体系中的各项数值均比在胚尖再生体系中高。初步认为,品种与大豆的再生能力有关,其中,邯豆5号、晋豆19号、晋豆36号较适合胚尖再生体系的研究,中黄13号与晋豆37号较适合子叶节再生体系的研究。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进行大豆遗传转化提供较好的受体材料作参考。  相似文献   
92.
介绍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原理、特点,探讨其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
陈世建 《作物研究》2014,(2):143-144
2011~2012年在湖南怀化利用岩洞冷水灌溉,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安农810S、云峰S进行一季加多次再生连繁试验。2年平均产量:安农810S头季繁殖为4906.7 kg/hm2、再生繁殖为5131.7 kg/hm2;云峰S头季繁殖为5790 kg/hm2、再生繁殖为6167.5 kg/hm2;种子质量合格。连繁方法简化了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繁殖程序,降低了劳动用工成本和物质消耗,提高了原种的繁殖系数,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水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4.
<正>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中存在畜禽疾病的发生。物理损伤、内科病等诸多因素,造成动物不得不进行手术,故而需进行科学的缝合。为此,缝合技术作为一种手术的重要细节,下面我们就常规缝合技术进行探讨。缝合是将已经切开的组织对合、靠拢、消除间隙,以利于愈合。缝合的目的是促进止血,减少组织的紧张度和避免创缘哆开,保护创伤免受感染,创造组织再生的良好条件,加速愈合。一、打结1.结的种类(1)单结仅用于准备切除的组织和临时结扎小血管  相似文献   
95.
‘木门’组织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OT型百合‘木门’鳞片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溶度激素,进行愈伤诱导及分化、生根诱导、组培苗移栽,建立OT型百合生根移栽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分化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 NAA。  相似文献   
96.
全粉加工兼早熟菜用马铃薯品种LK99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铃薯品种LK99试管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在6种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比较接种28 d时的出愈率及愈伤组织的形态,并将胚性愈伤接到8种不同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再生苗的分化。结果表明,在接种28 d后,6种培养基均可诱导出大量的愈伤组织,以MS+2.5 mg/L 6-BA+0.5 mg/L NAA+3 mg/L GA3+0.5 mg/L 2,4-D培养基上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生长状态最好。胚性愈伤在MS+2.5 mg/L 6-BA+1.0 mg/L ZT+3.5 mg/L GA3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并且分化苗键壮。  相似文献   
97.
张宜芹 《河北农机》2016,(10):48-49
本文对南昌市废弃发电厂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景观改造设计,在遵循三种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分区布局,旨在为南昌发电厂及其他工业废弃地文化遗产的再生利用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8.
秸秆还田对再生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在再生稻系统下,探讨秸秆还田对再生稻田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养分含量的影响。  【方法】  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CK)、水稻秸秆半量还田(SH)、水稻秸秆全量还田(SW)和水稻秸秆全量还田配施腐熟剂(SWF)共4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结果】  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CK处理相比,在头季和再生季水稻收获期,秸秆还田处理(SH、SW、SWF)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9.62%~22.63%、20.99%~41.48%;土壤中颗粒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8.47%~20.62%、24.71%~30.90%;三个施秸秆的处理间土壤总有机碳、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秸秆还田可以改变水溶性有机质结构,使其结构趋于简单。秸秆还田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头季水稻收获期,SWF处理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在再生季水稻收获期,与头季稻收获期相比,CK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秸秆还田下各处理速效养分含量均呈增高趋势。  【结论】  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再生稻田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以及腐殖酸组分的含量,促进水溶性有机质结构的变化,从而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99.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将家畜骨制成骨炭除氟剂,通过除氟效果的比较筛选出最佳除氟剂制备方法。利用所制得的骨炭进行除氟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骨炭对氟的吸附效果以及温度、pH和地下水中常见阴阳离子等不同影响因素对骨炭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骨炭除氟效果影响不大;低pH条件有利于骨炭对氟的去除;地下水常见阴阳离子中,Ca2+和Mg2+对骨炭除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阴离子则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氟后的骨炭可以利用NaOH浸泡方法进行再生,经三次再生后其吸附容量仍可达原来的94.3%,说明骨炭除氟剂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且可反复用于水中除氟。  相似文献   
100.
早春茬茄子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治平 《长江蔬菜》2015,(17):30-31
重庆地区菜农早春有种植茄子的习惯,一般10月中旬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采取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5月上旬开始采收至10月上中旬.但9月以后,因茄子长势衰弱、结果能力下降、品质差、效益低,菜农放弃了管理,果实有效采收期仅为130天左右,一般每667 m2产量6 000 kg左右.近年来,随着嫁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利用茄子老株剪枝再生特性,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可将采收期延长至11月上旬,增加有效采收期50天左右,提高产量45%以上,实现一次种植、两次采收,既节省种子、人工等成本,又可增产、提质、增效.现将重庆地区早春茬茄子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