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4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杨育楷 《兽医导刊》2016,(2):189-189
犊牛泻痢是犊牛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病症,之所以这种病多发于犊牛身上,主要是因为犊牛刚出生之后对细菌的抵抗能力比较弱,非常有机会感染各种类型的疾病。另外犊牛的身体机能也非常的弱,这也是它们容易感染泻痢的重要原因。针对犊牛泻痢当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是中兽医治疗手段,效果也比较好。本文首先就犊牛泻痢的症状进行分析,然后注重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犊牛泻痢病例以及治疗手段,文章最后浅谈了以下治疗泻痢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STEC O157:H7)是大肠埃希氏菌中致病性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牛肉、牛奶、水果及其制品中,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甚至引发死亡。食品中STEC O157:H7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STEC O157:H7的检测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标准在样品前处理、快速筛选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需要加强,以便为该菌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帮助,实现与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接轨,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五更泻又称鸡鸣泻、黎明泻,其特征为黎明泄泻,肠鸣腹痛,泻后痛减,患畜每天五更时痛,肠鸣即泻.临床上多为脾肾阳虚,多见于老龄患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多年来,我们运用四神丸加味内服配合火针治疗马牛五更泻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病因 多由于久病及肾,或久泻不止,损伤肾阳,或继发于脾虚泄泻,或老弱体衰,或配种过度,或经产母畜,命门火衰,脾失温养,运化失常而发.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水谷精微,需要肾阳的温煦维系;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久虚,多损及肾阳,最终均可形成脾肾阳虚之证.  相似文献   
15.
牛湿热泄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8例,用药2~3次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减少或废绝;  相似文献   
16.
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学俭 《植物医生》2005,18(3):28-28
黄芪别名绵芪、绵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和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以根入药.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生肌的功能.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血栓、白细胞减少症贫血,并用于预防感冒等.膜荚黄芪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蒙古黄芪主产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系治疗肝实火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各种病症的主方。近年来,笔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用龙胆泻肝汤试治牛湿热泻泄32例,治愈30例,治愈率达95%。1龙胆泻肝汤组方龙胆草60克、黄苓30克、栀子30克、泽泻24克、木通30克、车前子30克、当归30克、柴胡30克、生地45克、甘草15克、  相似文献   
18.
牛脾虚型泄泻多因病畜体质较差,久泻伤及脾胃之阴或过食等而致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笔者多年来运用滋阴固涩、益气健脾,佐以温阳之法治疗该病23例,治愈19例,无效4例。大多数为瘦弱病畜,病史有一月之余者,也有发生数天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为中医经典名方,源于清代汪昂《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当归、生地黄、木通、车前子、泽泻、甘草10味组成[1]。由于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对其药理学、毒理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1药理学研究1.1中兽医药理论龙胆泻肝汤是以“凉肝猛将”大苦大寒的龙胆草为君,上清肝胆实火,下利三焦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臣以黄芩、栀子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除湿,使邪出有路;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使祛邪不伤正,燥湿不伤阴,并用柴胡疏畅肝胆。综观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不伤正,…  相似文献   
20.
1 症状 病犬直肠外翻,一柱状物从肛门突出。直肠黏膜呈红色,且有光泽。病犬反复努责,在地上磨擦肛门,仅可排出少量稀粪。诊断病状为久泻引起的直肠脱,该症属于直肠脱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