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71.
以小麦叶片条锈病和白粉病为研究对象,针对同类型病害的不同严重度之间的图像颜色及纹理特征差异较小,传统方法病害严重度估计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空间变换的卷积神经网络(Recurrent spatial transforme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RSTCNN)对小麦叶片病害进行严重度估计。RSTCNN包含3个尺度网络,并由区域检测子网络进行连接。每个尺度网络以VGG19作为基础网络以提取病害的特征,同时为了统一区域检测过程中前后特征图的维度,在全连接层前引入空间金字塔池化(Spatial pyramid pooling,SPP);区域检测子网络则采用空间变换(Spatial transformer,ST)有效提取尺度网络特征图中病害的注意力区域。小麦叶片病害图像通过每个尺度网络中卷积池化层得到的特征图,一方面可作为预测病害严重度类别概率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ST进行注意力区域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区域作为下一个尺度网络的输入,通过交替促进的方式对注意力区域检测和局部细粒度特征表达进行联合优化和递归学习,最后对不同尺度网络的输出特征进行融合再并入到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小麦叶片病害严重度的估计。本文对采集的患有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叶片图像结合数据增强方法构建病害数据集,实验验证了改进后的RSTCNN在3层尺度融合的网络对病害严重度估计准确率较佳,达到了95.8%。相较于基础分类网络模型,RSTCNN准确率提升了7~9个百分点,相较于传统的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的机器学习算法,RSTCNN准确率提升了9~20个百分点。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病害严重度估计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2.
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高光谱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小麦条锈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染病冬小麦冠层光谱及其病情指数(DI).把冠层光谱一阶微分数据与相应的DI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技术,建立小麦DI的估测模型,并利用不同品种小麦样本对模型精度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DI与一阶微分在432~582 nm、637~701 nm以及715~765 nm区域内有极显著相关性,以红边峰值区(725~735 nm)一阶微分总和与绿边峰值区(521~530 nm)一阶微分总和的比值为变量的线性模型估测DI精度最高,且其对小麦品种相对不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对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害及其严重程度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两种葡萄霜霉病抗性鉴定标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比较了葡萄霜霉病抗性鉴定中反应型与严重度两种鉴定标准。结果表明,两种抗性鉴定标准呈极显著相关,均可以反映葡萄植株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反应型标准简便、准确、稳定,是定性的分级方法,而严重度标准可以反映植株抗病性的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74.
高梁炭疽病的严重度和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品种在乳熟期的各叶位炭疽病发生程度和不同抗炭疽病性分级方法的准确度,并进行了高感对照筛选.结果制定了以株为基本取样单位的炭疽病分级标准,确定了以矮子高梁为高感对照的品种抗炭疽病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