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16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59篇
  957篇
综合类   35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of an assessment of the hydr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reallocating water in the Musi sub-basin, a catchment within the Krishna Basin in India, are reported. Policy makers identified a number of different but plausible scenarios that could apply in the sub-basin, involving; supplying additional urban demand from agricultural allocations of water, implementing a number of dem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changing the timing of releases for hydropower generation, changing the crops grown under irrigation, reducing existing stream flows and allowing for more environmental flows. The framework chosen to undertake this assessment was a simulation model that measures and compares the economic values of water allocation scenarios determined from a water allocation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supplies of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across a number of regions and over a variety of uses. Policy makers are provided with the range of measures on the security of the supply of water and the social costs and benefits of reallocating water between sectors and across regions within the sub-basin. Taking water from agriculture to supply urban users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irrigation supplies during dry year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changing the allocation of water between sectors, by taking it away from agriculture had a large positive economic impact on the urban sector. Yet the costs involved in undertaking such a strategy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loss in 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the scheme. Stream flow reductions, if significantly large (at around 20%), were found to have a large physical and economic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mplementing water saving strategies in Hyderabad was found to be more cost effective than taking water from agriculture, if rainwater tanks are used to achieve this. Changing the timing of hydropower flows resulted in best meeting of irrigation demand in NSLC and NSRC. Under this scenario, the crops grown under irrigation were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economic impact on the sub-basin, but not as large as farmers undertaking crop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ones which result in farmers growing less rice. The security of supplying water to different agricultural zones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under this scenario. Finally, releasing water for environmental purposes was found to have only a minor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相似文献   
92.
以巢湖的最大入湖支流杭埠-丰乐河及其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国际较新流域管理模型WARMF(Watershed Analysis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为研究工具,通过入河负荷、水质、水量的综合分析确定流域关键控制区,提出总量标准转换系数、结合功能区水质要求、计算河段的总量负荷标准。以分段计算总量标准取代总量分配,以负荷流失率和化肥流失率为基准进行非点源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削减分配,通过局部灵敏度分析和摩尔斯敏感判别因子筛选风险因子,尝试以个别关键区域的控制达到全流域的改善,并且以Jacknife模拟为风险分析方法对控制方案进行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93.
对非点源污染物模型研制的各个发展阶段和模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总结,系统介绍和对比了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物输移模型的总体结构、特点、适用领域及模型的局限性,尤其对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进而归纳了以往非点源污染物输移模型和污染负荷定量化方法的发展特点。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流域非点源污染物输移模型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景,以期为我国非点源污染物输移模型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4.
MRI诊断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分水岭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分水岭性脑梗死(CWI)的病因与机理、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MRI及临床证实的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CWI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12例的病因中以严重低血压及低血容量为主,MR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T1WI为低,T2WI为高信号,信号均匀,占位不明显,加强扫描无强化。结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CWI病因主要为严重低血压及低血容量。MRI能较早及敏感地显示其变化,其与一些好发于基底节区病变的MRI表现相似,鉴别时须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5.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为水土流失状况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结合最新调查数据,对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结果】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每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112.884亿元。土壤养分流失损失、土壤水分流失损失、土地废弃损失和泥沙滞留、淤积损失分别占96.028%,0.589%,1.528%和1.855%。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42.97万元/km2。各市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大小依次为安康市>商洛市>汉中市>宝鸡市>西安市。强度损失的县(区)主要集中在2个区域,即汉江源头的宁强县、略阳县和汉江中游的安康市大部及丹江上游的镇安县、山阳县。【结论】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与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水土流失状况的一个直观、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96.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表层(0~20 cm)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因子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1.72 kg/m2,变幅为0.97~2.93 kg/m2;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的首要因子;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呈镶嵌的树枝状和条带状空间分布格局,其高值斑块区与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分布一致,中值斑块区与草地和川坝地的分布一致,低值斑块区与梯田、果园、坡耕地、疏林地和未成林地的分布一致。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76.81×103t。  相似文献   
97.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对皖南红壤地区的荣胜河和兆溪口两个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的结果表明,分布广泛的常绿阔叶林和灌丛以及牧草等植被类型具有较好的土壤保持效果,其中以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土壤保持量最大,而且其抗土壤侵蚀能力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表现最强;两个小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区域多位于上游地势较高的中山丘陵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8.
小流域生态林业的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8a的研究,对里石门水库水游的田芯村小流域治理,按照生态林业的原理,确定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果牧副业全面发展的技术路线,以蓄水保土为基础,发展经济为核心,根据不同地类,地形,坡位,因地制宜地采用营造防护林,经济林,开发荒滩,扩田造地,改坡地为水平梯田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
川中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对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地下水中氮素各种形态的监测分析,研究了该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中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特征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污染强度约从6月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10月,集中在降雨丰富的时段。夏季3个月(6月—8月)是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高发季节,这与年雨量的60%集中于该季节而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关。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强度中以小流域上部为最高,明显高于该流域的中下部。小流域上部的塘边井样点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平均达11.26mg·L-1,最高值达14.23mg·L-1,超过WHO所规定的生活饮用水NO-3-N浓度上限的42.3%;小流域中下部地下水硝态氮的污染水平相对较小,以张飞井为最低,平均浓度仅为1.03mg·L-1。小流域地下水中氮素存在形态以NO3--N为主,平均占97.6%,最高达99.4%。  相似文献   
100.
黄河6条支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河流域6条支流域的土壤、河床泥沙、河流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荷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黄河6条支流域土壤中,洛河流域硝态氮含量高达45.2 m g/kg,远高于其他流域;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土壤的铵态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其中洛河流域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窟野河流域最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土壤pH值高于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各流域泥沙中硝态氮含量以渭河中的最高,并远高于其他河流;皇甫川流域泥沙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泾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最低;与土壤相比较,6条支流域泥沙中的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土壤。渭河和泾河流域泥沙中的全氮含量差异较小,但均高于其余4条支流域。流域泥沙中全磷含量总体差异不大;泥沙中的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窟野河流域>泾河流域>渭河流域>洛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泥沙中的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全氮含量在6条流域泥沙中都是最低的,但有机质含量在6条河流中却最高。水体中pH值以无定河流域的最大,渭河流域水体最小;渭河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以泾河水体中最高,窟野河最低;泾河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远高于其他河流;6条河流水体的COD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在6条河流中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