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63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63篇
  98篇
综合类   386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杨伊 《绿色科技》2013,(7):274-275,277
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助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较传统的随团旅游而言,目的地选择更加多样化,行程安排更加自主化,旅游体验更加深度化。以法学为视角,从自助旅游的概念、分类、特点,自助旅游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应对自助旅游法律风险的对策三个方面对我国自助旅游者权益保护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监测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驱动因子作用机理,对当地因地制宜进行土壤盐渍化调控。[方法]采用决策树、克里金插值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的剖面分布特征,着重分析了样本点海拔、植被覆盖度、地下水位、TW( I 地形湿度指数)、地下水矿化度5个驱动因子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结果]①研究区表层土壤(0~10 cm)属于重度盐渍化土壤,10~20、20~40、40~60 cm各深度剖面土壤属于中度盐渍化土壤。土壤EC1:5有强的空间变异性,其分布格局受灌溉等人为驱动因素的影响较大。②绿洲内部(即耕作区)表层土壤属于非盐渍化区域,绿洲东部10~20、20~40、40~60cm土层有轻、中度的盐渍化现象。绿洲内部表层以下土壤盐分高于表层,绿洲存在潜在的盐渍化风险。耕作区外围绿洲-荒漠交错带区域各剖面层均属于盐渍化区域,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盐渍化程度在不断减弱。③样本点海拔、植被覆盖度、地下水位、TWI、地下水矿化度与土壤EC1:5的灰色关联度大小次序为:0~10 cm土层:地下水矿化度>TWI>样本点的海拔>植被覆盖度>地下水位;10~20、20~40 cm土层:地下水矿化度>样本点的海拔>TWI>植被覆盖度>地下水位。[结论]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在绿洲-荒漠交错带区域,土壤盐分表聚强烈,地下水矿化度是造成该研究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基于耦合关联分析的护岸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贤健  张彬 《土壤》2019,51(3):609-616
为综合评估护岸植被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选取草地、灌木、乔草和乔灌草模式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坡面为对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理化指标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土壤抗蚀性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抗蚀性指标的耦合模型,以综合评价不同护岸植被模式土壤的抗蚀性。结果表明:0.25mm水稳性团聚体、容重、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重量直径和水稳性指数是影响研究区土壤抗蚀性的主要因子,其中0.25 mm团聚体对区域土壤抗蚀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平均重量直径、水稳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呈中等关联性,其关联性排序为0.25 mm团聚体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容重;不同护岸植被模式土壤抗蚀性质与理化性质指标的系统耦合度整体属于弱协调,协调度的大小顺序为乔草乔灌草草地灌木自然坡面,乔草模式属于中度协调,其他模式均属于弱协调状态,说明乔草模式为护岸植被的最佳组合模式。土壤抗蚀性质与理化性质指标的协调程度可以为科学改善河岸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蚀性及为护岸植被的优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4.
基于弹性薄层接触模型研究衬砌渠道双膜防冻胀布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渠道衬砌下双膜防渗层可解除渠基土冻结力,释放衬砌结构位移以适应不均匀冻胀,但会影响衬砌结构的刚度与稳定性。为研究最佳双膜防渗层布设形式及其适应性,考虑双膜防渗层接触本构及衬砌结构与渠基土的相互作用,依据基土水热力三场耦合理论建立了寒区衬砌渠道的冻胀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不同断面及不同双膜防渗层布设形式的弧底梯形渠道衬砌的冻胀受力与变位。结果表明:宽浅断面渠道采用双膜衬砌结构时,膜间摩擦力过小造成刚度和稳定性严重降低以及衬砌拉应力增加。适当的膜间摩擦力可以解除部分冻结约束,调整局部不均匀冻胀,而且发挥弧底反拱作用不产生拉应力。采用PE膜与无纺布作为层间接触的双膜衬砌结构,冻胀位移方差减小25%,同时整体位移增加不超过0.2 cm,削减冻胀应力50%以上。在不显著降低结构整体稳定性前提下,其整体刚度和结构强度提高程度最大,故同时适用于窄深渠道和宽浅渠道。研究为寒区衬砌渠道中双膜防渗层的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王慧敏  朱仲元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1):178-183,191
为了探清锡林河流域历年干湿变化情况,利用锡林河流域1981-2016年共36年的降水与气温的逐月数据,在全年尺度和季节尺度上分析了36年来的降水与气温的时间变化,并计算了各月不同时间尺度(SPI1,SPI3,SPI6,SPI12)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气温与SPI的相关性、不同时间尺度SPI的敏感性和干湿事件的年际变化,根据逐月SPI序列,在牧草生育期内分离出不同月份的逐年序列来分析了生育期内SPI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多年来年降水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极不明显,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夏季占总降水量的一半还多;气温的年际变化比较显著且呈上升的趋势。(2)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I序列上升趋势减弱、波动频率减小、旱涝的起止时间延后。在各等级干湿事件发生频次来看,重涝、中涝、重旱与中旱事件表现出了明显的年际变化,而轻涝与轻旱事件每年均有发生,年际变化不明显。(3)生育期内5月、6月、10月SPI序列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7月、8月、9月则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春末夏初更为湿润,夏季整体偏旱,进入秋季则呈现出由涝变旱的趋势变化。(4)干湿事件与5月份和12月份的气温呈现出的是正相关关系,其他各月呈现出的均为负相关关系,且1月、6月、7月、8月、11月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6.
87.
利用云南省蒋家沟1995-1997年43场泥石流数据和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泥石流暴发的前期降水与始发日降水的权重关系.研究发现,前期降水和始发日降水是泥石流启动的主要因素.依据它们之间不同的权重关系,将蒋家沟泥石流分为前期降水型、强降水型和特殊型3种形式.不同权重降水下的泥石流输沙与降水量之间均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从泥石流出现的规模和数量看,前期降水型泥石流是该地区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8.
为了筛选在山西省雁门关地区最适宜种植的小黑麦品种以及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小黑麦品种在不同密度和肥料条件下的产量和饲草品质。结果表明,小黑麦饲草品质指标中糖类和蛋白类指标变异较大,但是总的可消化养分以及能量品质变化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饲料价值(RFV)与粗蛋白含量、瘤胃降解蛋白含量、醇溶糖含量、总可消化养分、产奶净能、维持净能、增重净能和相对饲料质量(RFQ)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FV主要通过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计算而来,在单一指标中最能反映饲草品质。综合考虑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晋饲草1号(播种量150kg/hm2,复合肥750kg/hm2、尿素150kg/hm2)最适宜雁门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9.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ourcesink Relationship of Bt Transgenic Cotton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CCRI30)及其对照品种中棉所16(CCRI16)为材料,在大田和温室盆栽条件下初步研究了Bt抗虫棉源库器官的发育特点和源库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光合叶面积及根系活力均低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6,源器官的功能较为低下;但前者库器官的活性较强,对同化物的竞争能力高于后者。虽然中棉所30在盛花期和结铃期提高了叶片中14C同化物的输出率,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源器官的制造能力和库器官需要之间的矛盾。文中提出了Bt抗虫棉生产中栽培措施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0.
夏玉米产量与水分关系及其高效用水灌溉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灌溉试验资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给出了大田夏玉米的高效用水灌溉定额,并用动态规划技术优化得出了夏玉米的最优灌水时间和每次的灌水定额。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段的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的生育和产量均会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尤以抽雄~吐丝期前后40天左右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拔节期缺水;在1997年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只有137mm的条件下,得出其最优灌溉定额为1966.08m3/hm2,3次灌水时间分别为7月4日、7月28日和8月1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