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235篇
农学   130篇
基础科学   222篇
  238篇
综合类   893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movement patterns of bigeye tuna (Thunnus obesus), we deployed archival tags on 87 fish ranging in fork length from 50 to 154 cm. Thirteen fish were recaptured, from which 11 archival tags were returned, representing in aggregate 943 days‐at‐liberty. We successfully retrieved data from 10 tags, representing 474 days in aggregate. The largest fish recaptured was 44.5 kg [131 cm fork length (FL)] and the smallest 2.8 kg (52 cm). The deepest descent recorded was 817 m, the coldest temperature visited 4.7°C, and minimum oxygen level reached ~1 mL L?1. Fish spent little time at depths where water temperatures were below 7°C and oxygen levels less than ~2 mL L?1. Five fish were recaptured near the offshore weather buoy where they were tagged. Based on vertical movement patterns, it appeared that all stayed immedia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buoy for up to 34 days. During this time they remained primarily in the uniform temperature surface layer (i.e. above 100 m). In contrast, fish not associated with a floating object showed the W‐shaped vertical movement patterns during the day characteristic of bigeye tuna (i.e. descending to ~300–500 m and then returning regularly to the surface layer). Four fish were tagged and subsequently recaptured near Cross Seamount up to 76 days later. These fish exhibited vertical movement patterns similar to, but less regular than, those of fish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structure. Bigeye tuna appear to follow the diel vertical movements of the deep sound scattering layer (SSL) organisms and thus to exploit them effectively as a prey resource. Average night‐time depth was correlated with lunar illumination, a behaviour which mimics movements of the SSL.  相似文献   
82.
介绍加强椰子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的背景及中国椰子科技国际合作概况,分析中国椰子产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和科技含量高的椰子深加工产品,缺乏高层次椰子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的人才,缺乏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较大的椰子产业的科研项目等我国椰子科技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中国椰子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和生长情况,采用样地试验,设置2种坡向(阴坡、阳坡)和3种坡位(坡顶、坡中、坡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各样地内的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划分为消耗期(5—6月)、快速补充期(6—7月)和消退期(7—9月),天然降水对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大;(2)各样地内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为土壤水分显著变化层(Cv>0.2)、土壤水分次变化层(0.2>Cv>0.1)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Cv<0.1);(3)不同立地条件对土壤水分及植株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阴坡土壤水分明显高于阳坡,土壤水分由坡顶向坡底呈递减趋势;沙棘的生长指标及存活率表现为阴坡>阳坡,不同坡位表现为坡底>坡中>坡顶。研究结果可为玛纳斯县前山地带沙棘造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对于阜新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介绍阜新地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各地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顺利进行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5.
为满足光伏行业的人才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而实践教学在这一新兴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该专业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围绕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系统这三个核心要素,探究如何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6.
采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开展福建、台湾生态旅游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提出福建、台湾开展生态旅游合作的对策,旨在为开展福建、台湾生态旅游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徐秀丽  袁小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886-1890,1899
通过回顾中国农业发展的绩效与经验,探究其对于非洲减贫和经济增长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才能更好的加强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与中国对非农业援助实践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8.
选取SCI/SSCI收录的国际"农业经济与政策"领域中的10个英文期刊作为研究基础数据,对作者发表论文及合作进行研究。发现作者发文量分布出现明显的"长尾现象",服从幂律分布规律,即少量作者和机构对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大量的贡献,而大量的作者和机构只做出了少量贡献。农业经济与政策领域合作网络中包含大量不相连接的小型网络,处于科研合作网络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9.
立式螺旋开沟器土槽试验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立式螺旋开沟器在不同前进速度、转速、开沟深度以及开沟角度组合工况下进行作业的功率消耗情况,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该装置以上位机和数据采集卡为控制系统核心,利用LabVIEW编写的测控软件实现了开沟器转速、转矩等参数的采集、显示以及土壤切削功耗的处理和分析,以获得不同前进速度、转速、开沟深度以及开沟角度组合作用下土壤功耗的变化情况.利用该试验装置在转速为250 r/min,开沟角度为0°,开沟深度为250 mm的情况下,进行了前进速度分别为3,4,5 m/min的单因素土壤切削试验,并将试验参数代入切削功耗的理论计算公式中,从而对试验结果加以计算验证.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模拟开沟器在不同前进速度、转速、开沟深度以及开沟角度组合作用下的土壤切削全过程,并且以前进速度为单因素变量的试验测得的土壤切削功耗与理论计算的最大误差为11.05%.  相似文献   
90.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法研究了不同处理秸秆改良土壤对磷的淋溶能力及其在不同团聚体中垂直分布的 影响,测定了淋溶液中全磷和水溶性磷以及土柱不同层次土壤中全磷、Fe-P、Al-P、Ca-P、O-P 和水溶性磷的含量。结 果表明院不同处理秸秆改良土壤中全磷淋失曲线呈降低趋势,碳化秸秆处理相比其他处理淋溶液中全磷的含量较 少,对全磷淋溶损失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T2、T3、T4 处理可溶性磷累计淋溶损失量比T1 处理分别减少59.44%、 30.56%、69.44%,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土柱中无机形态磷垂直分布中T2、T3、T4 处理在20~25 cm 处增加值都 低于T1 处理,不同处理秸秆改良土壤阻止了无机形态磷向下层土壤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