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2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林业   452篇
农学   767篇
基础科学   115篇
  268篇
综合类   3522篇
农作物   855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595篇
园艺   522篇
植物保护   32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利用,优良家系选育,树种内种源研究,高世代种子园研究,乡土树种栽培驯化,外来树种引种,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所采取的措施,无性繁殖技术等林木良种繁育概况;并就林木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黑亚15号是2004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意注册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641.7、897.2、1282.3、619.o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9.3%、20.2%、12.2%、11.9%。长麻率20.O%,比对照高2.8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1.ON。属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0月至1993年7月,笔者用Co-27等12个菌株做了四批十二次金针菇品种比较试验,菌株Co-27比优良品种三明一号,F908分别增产14.26%和12.39%,差异显著性测验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程度;Co-26,Co-14,Co-23,Co-15,Co-24,Co-13等菌株与两个对照品种相比,其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Co-25之外,各菌株之间菌丝生长速度没有表现出显  相似文献   
14.
评价适合选育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杂交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以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纷纷建厂,对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根据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6项选育指标(炸制品质、薯形、产量、大中薯率、抗病性、熟期),对14个马铃薯杂交组合进行单个指标的评价和组合的级别评价,最终确定组合F81109×B5141-6、B5141-6×F58050、F67128×F61101、F49013×F61101、F71002×F59103可作为选育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有前景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阜新杂交沙棘来源及从优树中选育出的有发展前途的7个优良类型。这些杂交沙棘在没有土、肥、水管理的条件下,经1999~2002年连续干旱,虽然严重影响生长和果实产量,但是却能生存下来并有一些产量,而附近两片中国沙棘到2003年已有95%的植株死亡;在虫害方面,杂交沙棘虽然也遭木蠹蛾为害,但为害的速度比中国沙棘慢得多,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鹰咀豆品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世界热带半干旱作物研究中心“CICRISAT”引入鹰咀豆(CiceraritinumL.)品种材料112份,在引种筛选的基础上筛选出17个优秀品种材料,进一步作了品比试验,得到:A3、A21、B5、B7、B10、C1、D4、D58个引入品种。它们抗性强,植株发育生长良好,分枝多,结英率高,种子在甘肃河西走廊可完全成熟,百粒重、籽实产量等均显著地优于当地品种。可在甘肃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示范性推广,丰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Vari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110 doubled haploid (DH) lines of wheat derived from wheat × maize crosses. Field observation revealed visible variations in 15 DH2 lines such as extreme dwarfism, low seed fertility, alteration of spike type and stripes. Six agronomic traits, i.e., heading date, spike number/ plant, culm length, spike length, seed fertility and grain weight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the DH2 and DH3 generations. Out of the 88 DH2 lines/DH3 groups, 26 %/64 %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e parental variety in the means of one or more traits. Ranges of the DH3 line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DH2 lines, except for spike number/plant. Furthermore, analyses of variance within and between DH line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heterogeneity/heterozygosity in the DH2 lines/plan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e occurrence of gametoclonal variation in the DH lin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most of the variations detected were due to the colchicine treatment rather than to the 2,4-D treatment or in vitro culture.  相似文献   
18.
干椒1号是由母本二金条-12-6-4和父本羊角-2-3配制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早熟,高抗病毒病、疫病,耐寒、耐热、耐湿、耐瘠。果实细长羊角形,青椒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皮薄、籽少、味辣,易脱水,晒干率高,宜作晒干椒或鲜食。一般667m^2产鲜红椒2500kg,或干椒800kg。全国各地均宜种植,特别适宜嗜辣、习惯晒干椒的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苜蓿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新疆大叶苜蓿为对照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苜蓿的出苗速度、生育期、产草量、抗寒性、抗病性及根茎直径与根茎入土深度等项指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FunduleaⅠ苜蓿出苗速度高于对熙2.8%,第2,3年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6.4%与12.4%,成熟期比对照提前9~16d,且抗霜霉病。就抗寒性而言,FunduleaⅠ苜蓿第2年越冬率略低于对照新疆大叶苜蓿,第3年与对照品种相同,2种苜蓿干叶率相比,FunduleaⅠ苜蓿低干时熙品种新疆大叶苜蓿。  相似文献   
20.
绵羊角的有无是由或主要由一个基因位点(Locus)上的三个等位基因(H、h’、h)所决定。三个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是:H为显性无角基因,对h为完全显性,即Hh基因型均表现无角性状;h为隐性有角基因,即hh基因型均表现有角性状;h,为一个频率很低的基因,对h为不完全显性,即h'h基因型仍表现为有角性状;但H对h’基因为不完全显性,即Hh’基因型可能出现角痕(角突或角基)。而h’h’基因型公羊表现为小角、发育残缺不全的矫型角,母羊表现为无角。培育无角革的关键是选择使用无角公羊,通过测交试验能确定无角公羊基因的纯合度,从而决定如何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