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60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建成芦苇湿地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江  谷幸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8-5640
结合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立地环境与气候条件,介绍了潮上带重盐碱荒地发展为人工芦苇湿地的具体情况,肯定了取得的效益并提出了维持湿地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
在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上修建水库,由于坝基土粉粒含量较高,渗透性较强,因此,必须确保坝体坝基的稳定性。结合胜利油田修建的纯化水库,对坝体坝基静动力应力变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原型观测值进行了对比,最后得出了结论,对该地区地质条件下修建高坝水库并保证坝体、坝基的稳定性,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不同价态金属阳离子对天然富含木质素的椴木屑在腐解期间腐殖质组成的影响,明确各金属阳离子对椴木屑腐殖化进程的贡献,为以木质素为主要成分的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以富含木质素的椴木屑为供试材料,在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0.5 mol/L K+、Mn2+和Fe3+,以不添加任何金属阳离子为对照(CK),于28 ℃恒温好氧培养90 d,分别在培养0,45和90 d时取样,分析椴木屑腐解期间总有机碳(TOC)、水溶性物质碳含量(CWSS)、可提取腐殖酸碳含量(CHE)、胡敏酸(HA)碱溶液色调系数(Δlg K)、胡富比(胡敏酸与富里酸碳含量之比,CHA/CFA)和胡敏素碳含量(CHu)的变化。【结果】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的TOC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培养结束(90 d)时与CK相比,Mn2+和Fe3+处理的TOC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Mn2+处理的TOC含量下降幅度较大。②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处理CWSS先降低后升高,最终表现为K+和Fe3+能够促进WSS的积累,而Mn2+更易促进WSS的消耗。③与其他处理相比,添加Fe3+不仅减缓了CHE的下降,而且在整个培养期间使CHE维持在最高水平。④与培养0 d相比,培养结束时,Fe3+和K+处理的HA碱溶液Δlg K均下降,而Mn2+处理的HA碱溶液Δlg K则增加;Fe3+和Mn2+处理的CHA/CFA分别降低了13.1%和6.7%,K+处理的CHA/CFA无显著变化;Fe3+、Mn2+、K+和CK处理的CHu分别下降了37.9%,14.6%,11.2%和21.5%,其中Fe3+更有利于促进Hu的矿化分解。【结论】相比于K+和Mn2+,Fe3+可有效促进椴木屑的分解并释放WSS,在促进Hu矿化的同时还能减缓HE的下降。  相似文献   
94.
[目的]土地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土地资源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它严重威胁着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约束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监测盐渍地的分布范围及其盐渍化程度,分析其成因对绿洲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盐渍地普遍发育区域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利用 1989年TM,2001年ETM +和2007年ALOS 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进行了盐渍地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1989~2007年的19 a中,重度盐渍地面积从1 177.78 km2增加到1 192.33 km2,中度盐渍地面积增加了1 353.25 km2,轻度盐渍地面积减少了3.40;,总盐渍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增加面积为981.30 km2.[结论]盐渍化影响因子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对水和土地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加重了盐渍化问题.  相似文献   
95.
利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年、2001年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1989~2007年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景观结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由此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发现:在1989年~2007年间,研究区林地、草地、盐碱地和水域在减少,其中林地减少最多,草地和盐碱地其次,水域面积减少最小。耕地、建设用地和沙砾在增加,耕地增加最多,建设用地其次,沙砾变化较小;在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从1989年的5744.1×106元,分别下降为2001年的5543.0×106元和2007年的4540.2×106元;在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气体调节、授粉、生物控制和食物生产所占比例在1989年~2007年间呈增长趋势,干扰调节、水分调节、营养循环和废物处理所占比例则在减少,气候调节、水分供应、侵蚀控制、原材料和休闲娱乐变化较小,土壤形成、栖息地、基因资源和文化服务所占比例则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6.
延长组长61油组是陕北绥靖地区主要目的层,研究陕北绥靖地区长61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分布对于加快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和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长61油组的沉积相和测井相标志,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发育多条主河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砂体厚度8~20m,呈条带状分布,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基本一致,河道砂体物性相对较好,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7.
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简称沙三中)是临盘油田盘一断块区的主要储集体。为了明确该区沙三中的沉积相类型,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沙三中砂体属于牵引流沉积,其沉积相类型为湖成三角洲和湖泊相。  相似文献   
98.
基于RS与GIS的近代黄河三角洲丹顶鹤生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代黄河三角洲3期TM遥感影像(1986年,1996年,2001年)及研究区1980年的地形图为基础数据,应用RS与GIS技术,结合野外调查,采用空间多样性指数(S_d)对1986-2001年近代黄河三角洲丹顶鹤生境适宜性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依据S_d值的高低与丹顶鹤生境的相关性我们将S_d分为4类:低值区(0,0.25]、中低值区(0.25,0.50]、中高值区(0.50,0.65]、高值区(0.65,1.00],值越高,生境质量愈高,适宜程度亦愈高.结果表明:从1986-2001年近代黄河三角洲丹顶鹤生境的破碎化程度加深,生境连通性降低,适宜性下降.不适宜生境(S_d≤0.5)的区域面积比重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从1986年的65.11%增加到1996年的70.79%,又增加到2001年的77.06%;S_d>0.5的区域面积比重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1986年,1996年和2001年的面积比重分别为34.9%,28.2%,22.93%.  相似文献   
99.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中山、佛山、深圳市郊公路两侧的土壤和蔬菜中的重金属铅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壤和蔬菜中的铅污染程度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距离增大,土壤和蔬菜中的铅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珠三角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的驱动力,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珠三角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分析珠三角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的过程。并结合5个时期的年降水量、年均温度、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采用相关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珠三角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部较低,边缘区域较高的分布格局,在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广州市西南部、东莞市和深圳市较低,肇庆市、江门市和惠州市较高。植被覆盖度总体上表现为改善的趋势,改善的面积比例为64.99%,在时间上存在阶段性的差异,2010—2015年期间高植被覆盖度(80%以上)增长的面积最明显;(2)影响因素对植被覆盖度的驱动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年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程度起抑制作用的面积大于起促进作用的面积,年均温度和人口密度起促进作用的面积大于起抑制作用的面积;(3)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因子探测表明土地利用程度的解释力最强,交互探测表明年均温度与土地利用程度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