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60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王书明  宗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80-18082,1815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生态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经济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等是国内学界研究的重点,主要对生态经济区的环境保护、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产业规划、城市竞争力、体制机制、战略定位等进行了探讨,但目前的研究还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2.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与分光光度计,分析浸渍纸受到紫外光辐照后,颜色及碳价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浸渍纸在受到紫外光辐照过程中,颜色变化规律分3个阶段,两端变化大,且呈现黄蓝轴色品指数的增强,中间变化较小;同时,碳价态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高结合能含量增加.结合其变色规律,推断出其表面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膜"结构.  相似文献   
83.
黄河三角洲植被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对湿地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油田开发、人类活动增多以及环境变化,滨海湿地发生了局部退化.为了探讨湿地退化的机制,在该地区选择典型湿地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基本是由白茅→柽柳→碱蓬→到光板地进行演替的.在湿地演替过程中.光板地、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白茅群落相比,分别降低了81.0%,67.4%,59.5%,全氮含量则分别降低了61.1%,59.6%,41.2%,速效P含量分别降低了19.5%,7.9%和4.7%.同样,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酶活性从白茅群落→光板地,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逐渐降低,盐分含量则逐渐提高.这说明植被的演变与湿地退化几乎是同步响应的.土壤盐碱化,加快了植物群落的退化演替,植物的退化又反作用于土壤,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向着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转化,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土壤水盐运动是盐渍土演变过程的核心,也是影响湿地植被演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长三角不同地区蔬菜种植土壤硝态氮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调查了长江三角洲苏卅、镇江、扬州、宜兴、常州市的蔬菜大棚和露天菜地种植情况,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江苏省长江三角洲蔬菜地土壤无论是多年大棚菜地还是露天菜地,都有较为严重的硝态氮残留.设施蔬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比露天菜地的普遍要高,按平均值比较依次为,宜兴>常州>扬州>镇江>苏州.露天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依次是常州>苏州>镇江>宜兴>扬州.其中,设施蔬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宜兴达88.4mg/kg,通过分析采样信息得出,环太湖地区蔬菜地土壤硝态氮污染程度较大,地下水的污染加重了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85.
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种植的光合、光温、光温水、光温土和光温水土生产潜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种植的光温生产潜力远大于实际生产力,分别实际生产力的161.06%,134.15%和196.71%,光热资源丰富;光温土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力较接近,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实际生产力的80.40%、66.97%和98.20%,土壤肥力限制因子很大;光温水和光温水土生产潜力都远小于实际生产力,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实际生产力的10.36%和5.17%、8.63%和4.31%、12.68%和6.31%%,水是制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最关键因子,没有灌溉,颗粒无收。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光热资源是作物气候生产力最突出的优势,土壤水肥条件是限制作物气候生产力的主要可控因子,改善土壤水肥条件是实现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绿道沿线古村落的可达性研究,提供古村落结合绿道发展的一种新的可能性。研究通过珠三角绿道与古村落的空间分布,提取古村落至绿道的距离可达与时间可达数据。在对此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绿道对沿线古村落的空间整合以及沿线古村落的慢行系统可达性问题,提出"点-面-线"的发展策略和以"三级优先发展模式"促进各市域古村落均衡发展,进而加速"绿道-古村落"网络系统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7.
渭-库绿洲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盐度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盐渍化土壤面积大,分布广,对区域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探索土壤景观格局与盐度的关系将有助于盐渍化监测和评估。该研究选择渭-库绿洲GF-1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同期38个样点不同剖面土壤盐度数据,对样点缓冲区景观格局与土壤盐度做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土壤盐度空间分布格局,探讨景观格局与盐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水平方向上,土壤盐分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绿洲东部荒漠地带和绿洲西部农牧交错区;垂直方向上,渭-库绿洲表层土壤盐渍化现象最为严重,其他各层土壤盐渍化情况相对较轻,盐渍化程度随着深度下降呈降低趋势;2)绿洲区域易受人类活动影响,景观破碎化程度高,而同一区域不同梯度下,随着缓冲距离的增加,区域景观类型增多、均质性降低、多样性增强;3)耕地利用数量指标能较好指示土壤盐度状况,而水体面积、盐渍地面积、其他用地面积、最大斑块指数(largest patch index,LPI)、蔓延度(contagion index,CONTAG)和分维数(perimeter-area fractal dimension,PAFRAC)对盐度影响相对较弱;4)除0~10 cm层外,自10~20 cm至80~100 cm层逐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中,耕地面积、水体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LPI为负效应,而盐渍地面积、其他用地面积、CONTAG和PAFRAC为正效应,最优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537。该研究确定了渭-库绿洲土壤盐度的分异规律,以及不同盐度对绿洲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区绿洲土壤盐度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干旱区景观格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植被群落演替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步采样方法收集了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的资料,并利用定量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制定了3个大类和12个小类来代表种群结构的3个演替阶段和12个演替种群。研究区植物种群的演替过程为:盐质荒地→盐地碱蓬→柽柳→草地。这些种群大多数处在较低演替阶段,但芦苇 柽柳种群和白茅 柽柳种群接近草地群落的演替阶段。种群演替过程中的物种丰度、物种均匀度和多样性的变化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来表示,其结果为:异质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增加,但物种均匀度随着演替的发展呈下降趋势。运用统筹技术研究演替与环境关系的结果表明,对现代黄河三角洲的盐生演替而言,土壤盐分含量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影响到种群的结构、物种组成和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89.
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建成芦苇湿地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江  谷幸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8-5640
结合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立地环境与气候条件,介绍了潮上带重盐碱荒地发展为人工芦苇湿地的具体情况,肯定了取得的效益并提出了维持湿地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
在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上修建水库,由于坝基土粉粒含量较高,渗透性较强,因此,必须确保坝体坝基的稳定性。结合胜利油田修建的纯化水库,对坝体坝基静动力应力变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原型观测值进行了对比,最后得出了结论,对该地区地质条件下修建高坝水库并保证坝体、坝基的稳定性,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