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2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594篇
林业   3051篇
农学   483篇
基础科学   251篇
  886篇
综合类   3184篇
农作物   529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364篇
园艺   427篇
植物保护   28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633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猴头菌新菌株宁猴6号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孢分离技术产生多个新组合 ,经驯化筛选获得猴头新菌株宁猴 6号 ,宁猴 6号为适合用针叶林木屑物料栽培的新菌株。生物学特性表明 :猴头菌宁猴 6号菌丝生长适温 2 5~ 2 8℃ ,子实体生长适温 15~2 0℃ ,菌丝生长期短 ,36~ 4 0d长满瓶底 ,栽培袋在常温下培养 4 3~ 5 0d菌丝满袋。室内栽培生物学效率达5 6 .0 0 % ,室外栽培生物学效率达 6 1.4 0 % ,子实体中型匀称近球型 ,柄短或无柄 ,刺长 0 .9~ 2 .2cm。宁猴 6号不仅适于阔叶木屑栽培 ,最突出的是适应针叶林木屑栽培  相似文献   
22.
禽I型副粘病毒广西分离株F基因序列及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源于鸡、鹅、鸽的 9株APMV_1广西分离株及我国常用的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的F基因N_端前段进行了RT_PCR扩增 ,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用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其它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广西分离株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均符合强毒株的特征 ;根据F基因绘制的系谱树来看 ,广西鸡和鹅分离株都归属于基因型VII,证实近年来广西流行的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同 ;并发现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也属于基因型VII。研究还对分离株进行了常规的毒力和致病性测定试验 ,并与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发现其中一株鸽源和两株鹅源分离株根据常规方法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不相符 ,而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23.
枇杷果实采后呼吸与乙烯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郑永华  应铁进 《园艺学报》1993,20(2):111-115
  相似文献   
24.
研究对象只限于散生于江西省山下及村落的30851株古树,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中的古树。根据古树生长特征,分析其时间分布(古树级及树龄)、空间分布(设区市分布、县域分布),借助于动态聚类统计分析方法从不同方向进行数量分类,并对数量分类成果用判别分析进行检验。最后对各县域每km^2和每万人负荷古树数进行核算,用数据资抖说明县域保护古树的重要性,增强县域保护古树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5.
试验于1992~1994年在山东和北京的6个地区,14个苹果园进行。田间试验表明,用灭菌肥Ⅰ型50倍液涂治苹果树腐烂病患处,平均治愈率可达90%以上,比对照2%福美砷当年平均治愈率提高7.22─29.51%,周年平均治愈率提高18.05%~32.39%,愈伤组织宽度增加3.03%~29.23%。室内试验表明,灭菌肥Ⅰ型最低抑菌剂量1000倍,抑菌面积可达2289.06mm2。  相似文献   
26.
栎粉舟蛾Femtoma ocypete(Bremer)是柞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此虫在辽宁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中旬开始羽化,持续到8月中旬。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7月下旬到8月下旬均有幼虫孵出。幼虫经6个龄期,于9月中、下旬入土化蛹。防治方法:8月中旬往柞树上喷洒0.025%浓度的“杀虫灵”农药,能杀死各龄幼虫,防治效果为90%左右,七天后养蚕无害。  相似文献   
27.
28.
An outbreak ofDichelia cedricola (Diakonoff) (Lep.: Tortricidae), the cedar shoot moth (CSM), began in spring 1998 and lasted 3 years. This was the first monitored outbreak of the CSM in Isparta, Turkey. Tree crowns recovered to near normal condition by the middle of each growing season (in early June) during the outbreak. Tree volume and volume element increments were examined throughout the outbreak cycle from 1954 to 2001. In the past, CSM activity in stands of Lebanon cedar (Cedrus libani A. Rich.) was assessed through radial increment analyses. Cedar tree ring chronologies were analyzed for evidence of the CSM. Tree-ring chronologies from nonhost cedar (nondefoliated sample tre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potential growth in the host cedar (defoliated sample trees) during current and past outbreaks; all trees selected were the same subspecies and varieties. Regional outbreaks of the CSM were identified by synchronous and sustained growth periods of the trees. In 2001, increment 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17 host and 16 nonhost dominant or codominant trees and annual radial growth indices from 1954–2001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of two host and two nonhost sample plots. Growth functions were defined as the cumulative sum of radial, height, and volume increment, and were graphically compared between CSM host cedar and nonhost cedar trees. Tree r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 large-scale outbreak occurred in 1955 (from 1955 to 1966) and a small outbreak occurred in 1985 (1985–1990) and in 1998 (1998-continu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average diameter growth reductions around 1955, 1985 and 1998 were 40%, 46% and 7% of potential, respective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narrow latewood band is significant indicator of defoliation by the CSM and the outbreaks appear to be associated with dry winter and spring weather prior to the autumn and winter in which wood feeding occurred. http://www.phytoparasitica.org posting Nov. 24, 2004.  相似文献   
29.
中国果树类病毒的发生及其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平  洪霓  Ahmed Hadidi 《果树学报》2005,22(1):51-54,F003
概述了在中国发生且己鉴定明确的5种果树类病毒,即苹果绣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梨泡状溃疡类病毒(Pear blister canker viroid,PBCVd)、葡萄黄斑类病毒-1(Grapevine yellow speckle viroid-1,GYSVd-1)、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和桃潜隐花叶类病毒(Peachlatent mosaic viroid,PLMVd)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害的首次发现、症状特征、发病规律、检测方法与防治对策以及这些类病毒的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0.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蛋白质组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它能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 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 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质谱(Mass-spectrometric)技术、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技术、酵母 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双向高效柱层析和生物信息学等。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 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 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同时展望了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前景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果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