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05篇
  免费   1251篇
  国内免费   1188篇
林业   2148篇
农学   1425篇
基础科学   1617篇
  2959篇
综合类   10220篇
农作物   420篇
水产渔业   1373篇
畜牧兽医   1398篇
园艺   288篇
植物保护   1196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511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627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651篇
  2016年   840篇
  2015年   730篇
  2014年   1035篇
  2013年   982篇
  2012年   1693篇
  2011年   1574篇
  2010年   1265篇
  2009年   1316篇
  2008年   1289篇
  2007年   1482篇
  2006年   1384篇
  2005年   1179篇
  2004年   844篇
  2003年   699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浙江地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期二茬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秋眠级别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刈割期株高、分蘖数、根系、茎叶比及生物学产量间的变化,为生产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2.
NaCl胁迫下高羊茅生长及K+、Na+吸收与运输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探讨了NaCl胁迫对高羊茅苗期生长及K 、Na 吸收与运输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羊茅苗期的干物质重和分蘖数随盐分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且与NaCl浓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90 2**);NaCl胁迫对高羊茅苗期茎叶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根系的影响;NaCl盐浓度的增加使高羊茅地上部干物质重、K 的相对含量、K / Na 、S K / Na 吸收降低,Na 的相对含量增高;胁迫时间对K 、Na 含量的影响显著.高羊茅根系对K 的吸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收选择性系数S K / Na 吸收主要受环境盐分浓度的影响,但运输选择性系数S K / Na 运输却主要受胁迫时间的影响,且盐分阈值随胁迫和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3.
根据中兽医辨证论治理论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选择体外有良好杀菌效果的中草药组成一个复方制剂对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作灭活试验和地面现场消毒试验。结果显示所选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杀灭大肠杆菌的最低有效量为1:64,对肠炎沙门氏菌为1:32。该制剂在现场使用90分钟可杀灭99,90%的细菌,显示该消毒剂是一个良好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104.
105.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7):187-195
自汉代苜蓿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民国时期亦不例外,苜蓿种植利用也得到了发展。在收集近现代有关苜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种植利用情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结果表明,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乃为我国苜蓿种植集中区,在陕西、甘肃、新疆、绥远(西部)、宁夏和青海等都有种植,据不完全考查,种植苜蓿的县有52个,其中以陕西最多,达22个县,甘肃次之为14个县,新疆为8个县,绥远(西部)为3个县,宁夏2县(道)和青海1个县。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发展苜蓿的势头高涨,如1942年边区政府在延安、安塞、甘泉、志丹、定边、靖边等县种植苜蓿达3万亩,陇东种植苜蓿2.3万亩;1944年延川县紫花苜蓿保留面积2.0万亩,到1949年,陕西全省种植苜蓿约98.49万亩。1949年新疆苜蓿保留面积达29300 hm2。绥远河套地区还进行了苜蓿粮草轮作,并建立了苜蓿种植基地。为了鼓励苜蓿种植,边区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1941年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关于种牧草的指示信》,1942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卅一年推广苜蓿实施办法》等,李仪祉在治理黄河的方略中,从大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出发,提倡广种苜蓿,肥田养畜,并提出了4条种植苜蓿的措施。李烛尘提出,苜蓿根入土深,且能耐旱,适宜西北地区种植和培植草原。苜蓿除用于饲喂家畜外,幼嫩时可当蔬菜食用,在灾荒年也是百姓很好的救荒食物,苜蓿作为农产品常出现在兰州的市场上,试验表明苜蓿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要大于作物。  相似文献   
106.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巍  刘璐璐  吴丹 《草业学报》2018,27(6):10-22
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对三江源区1997-2012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模拟,并对其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空间叠加法分析降雨侵蚀力及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影响,利用模型参数控制法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变化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增加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较工程实施前增加6.5%,但局部地区土壤侵蚀状况有所好转,约占总面积的45%;2)长江流域在工程实施后的土壤侵蚀量与工程实施前基本持衡;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增加明显,增幅超过45%;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量有所下降,降幅为9.8%;3)降水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贡献率达到180%,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变化的贡献率为-80%。全面遏制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增加趋势,仍需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有效防控云南布朗山区木薯重要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本试验针对性地开展种茎无害化药剂处理的防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环保型杀虫剂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的1∶1混合液浸泡木薯种茎5和10 min后种植效果最好,平均出苗率分别由无任何处理对照的62.5%及清水对照的75.0%和75.6%显著提高到96.5%和97.0%,平均虫害率分别由无任何处理对照的56.8%及清水对照的45.0%和44.8%显著下降到6.3%和5.5%,平均产量分别由无任何处理对照的1 11  相似文献   
108.
  
  张明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18-123
利用海南岛1990—2010年的芒果产量数据和1961—2010年的气象数据,计算了芒果的寒害减产历史序列,应用极值理论构建了产量风险分布模型,依此对各市(县)纯保险费率进行了厘定。并根据寒害的气象风险与产量风险区划成果,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区域风险系数,对纯保险费率进行修正,确定了不同免赔额下海南各市(县)芒果寒害保险的纯保险费率。结果表明:不同免赔额下白沙、琼中、五指山和澄迈的纯保险费率最高,说明其寒害风险最高,儋州、临高、屯昌的纯保险费率次之,风险也较高,这与气象指标统计的寒害风险基本一致,说明中部和西北部的芒果种植受寒害影响较大,适合采用高免赔额的费率标准。本研究中纯保险费率是根据气象资料计算而得的,避免了因采用产量资料出现资料短而不稳定的问题,可以有效的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利于其他热带水果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借鉴,并使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保险中来。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为该流域及流经国家的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5,2010,2015和2018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评价流域景观生态安全,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明确城市、道路、河流、高程、坡度、气温和降水等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的驱动作用。[结果] ①2005—2018年,澜沧江下游流域的整体景观生态安全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其中,北部和中西部景观生态安全较差,东部、南部和东南部较好,但也有恶化趋势;②各景观类型中,景观生态安全度从大到小为:水域 > 林地 > 草地 > 耕地 > 建设用地 > 裸地。其中,林地和草地的景观生态安全度存在波动,耕地和水域的景观生态安全度一直上升,而建设用地和裸地的景观生态安全度持续下降;③距城市距离、距道路距离、气温和降水等社会和气象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最强,距河流距离也对景观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有一定解释作用,而高程和坡度等地形因素并非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 应尽量降低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负荷,积极发挥气象因素对生态安全的正向效应,促进澜沧江下游流域的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多品种叶面肥水稻田间应用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多品种叶面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水稻作物上施用不同品种的叶面肥产品,对比不同叶面肥产品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在抽穗阶段喷施根外生长调节剂,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结论]根外追肥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