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贵州超高产杂交稻生育习性和种植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调查,在简述杂交稻生育习性基础上,经过汇总、筛选、归类及模型分析,将贵州省当前主栽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分为多穗、兼用和大穗3种类型,并建立了不同类型产量因素及互作项的回归模型,模型相关系数高,理论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拟合误差小。围绕数学模型提出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对挖掘贵州水稻超高产潜力,从理论到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志农  徐叔云 《杂交水稻》1998,13(2):17-21,28
杂交水稻病虫随着栽培水平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其发生危害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杂交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品种抗性与丰产性的协调应用,健身栽培与高产栽培技术的融合,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调应用,并初步组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的IPM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2007年和2008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和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用ASI法推荐的氮、磷、钾平衡施肥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2051.2 kg/hm2和13246.3 kg/hm2,施用氮肥平均增产8.92%,钾肥平均增产7.14%,增产效果显著,氮和钾为超高产夏玉米养分主要限制因子。超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每生产100 kg经济产量吸收养分比例N∶P2O5∶K2O为2.40∶1∶2.73。拔节期至吐丝期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养分吸收速率大,积累量高,吐丝后植株仍能吸收较多的氮、磷。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磷的分配中心,生育后期茎叶中氮、磷的转运率较高,而钾转移比例较小。超高产夏玉米整个生育期能持续吸收养分,吐丝后适当追肥保证灌浆期养分充足供应对夏玉米超高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二熟制粮食超高产田土肥水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通过创造性地引用节水高产栽培、因土平衡施肥等技术,基本做到了经济利用水、肥、土资源;在三年的高产实践中,实现了粮食单产保持1.4t/667m2以上水平的同时,水分生产效率达到2 kg/m3以上高水平,按土壤、肥料实际供应有效养分总量计算的养分生产效率也基本达到7 kg/kg以上,且粮食单产达到1524.75 kg/667m2时,总有效养分生产效率提升至8.07 kg/kg,较好地体现了高产高效同步。  相似文献   
15.
小麦超高产栽培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有关理论研究并结合超高产实例分析,提出稳叶(LAI)控株(型)增穗途径是现阶段实现小麦超高产的较好途径。沿着这一途径在龙口市进行超高产示范连获成功,既创出国内平原区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667m~2产量731.73kg),又在较大面积上使单产600kg的超高产麦田得到重演。初步看出,根据源流库的协调状况大致可把麦田区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受限于流的类型,表现形式是潜在源>潜在库>总流量或潜在库>潜在源>总流量;二是受限于源的类型,表现为潜在库>总流量>潜在源;三是受限于库的类型,表现为潜在源>总流量=潜在库。  相似文献   
16.
测苗定氮综合氮素管理提高直播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直播水稻生长期和养分吸收均不同于传统插秧稻。本研究比较了直播稻不同品种对苗期定氮综合氮素管理措施的响应,以期为直播稻的最佳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2017年在成都平原,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普通常规稻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两种氮肥调控处理:"一基多追"(即基肥、苗肥、分蘖肥、穗肥,N1)和"无基多追"(即氮肥不基施,中后期采用测苗定氮综合氮肥管理技术,N2),以不施氮为对照(N0)。于分蘖中期、幼穗分化期、齐穗期,采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叶片SPAD值。于收获期,取样测定氮磷钾含量,调查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施氮量减少了33.3%~40.0%,直播稻产量并未出现显著下降;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平均分别提高了48.9%、56.7%、11.9%;N2处理直播稻氮、钾吸收量平均分别降低了10.8%、5.8%;生产1000kg稻谷氮、钾需求量平均分别降低了9.4%、4.0%,磷吸收量和生产1000 kg稻谷磷需求量与N1处理相当。与普通杂交稻和普通常规稻相比,相同氮素管理措施下,超级杂交稻产量平均增加了11.7%,氮、磷、钾吸收量平均分别增加了21.5%、37.7%、17.5%,每生产1000 kg稻谷氮、磷、钾需求量平均分别增加了8.9%、24.3%、6.5%。超级杂交稻较高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较低的氮、磷、钾收获指数是其生产单位稻谷氮、磷、钾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直播稻基肥不施氮,中后期采用测苗定氮综合氮肥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减少1/3的氮肥投入量,还可维持直播稻较高的产量,减少生产1000 kg稻谷的需氮量和需钾量,提高氮肥效率。超级杂交稻比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更适合采用测苗定氮综合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特点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探讨超高产夏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为制定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在大田条件下,以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结果表明,超高产夏玉米DH661在成熟期内整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为33475.53 kg/hm2、369.76 kg/hm2、117.85 kg/hm2、285.78 kg/hm2,均显著高于ZD958,较ZD958分别高15.82%、23.72%、32.17%、21.89%.超高产夏玉米DH661的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在叶片和茎秆中的分配比例均低于ZD958,而籽粒和根系中的分配比例高于ZD958,因而具有较高的养分收获指数与偏生产力.整个生育期内,DH661各器官的养分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ZD958,具有较高的养分吸收效率;茎、叶及根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在灌浆期前保持较高水平,之后下降较快,而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于灌浆期后增加较快.吐丝期后,DH661仍能吸收积累较多的养分,因此吐丝后适当追肥对于超高产夏玉米灌浆期养分充足供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湘北油稻稻三熟制区晚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了两系杂交组合培两优特青“三虫两病”发生特点、种群消长、演替规律及影响种群变动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更有利于病虫繁衍,发生量和危害程度均有加重趋势,在时空结构及危害特点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原理,用MINQUE(1)法和Jakknife数值重复抽样法,对1 995~1997年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非平衡资料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品种中,参试两年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温麦6号、百农64、豫农015,平均产量分别为554.07kg/667m^2、530.30kg/667m^2、527.80kg/667m^2;回归系数分别为1.085、0.665、1.015。  相似文献   
20.
超高产生态区水稻产量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永胜涛源乡是保持中国水稻小面积超高产纪录的特殊生态区,其水稻高产成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地区水稻产量形成的相关研究,重点从生理状态和生态条件两个角度深入分析水稻产量的形成原因,以期揭开超高产生态区的神秘面纱,为将来在其他地区建立高产模式、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展望了涛源超高产生态区水稻产量成因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