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65篇
  免费   1262篇
  国内免费   1748篇
林业   3554篇
农学   1276篇
基础科学   1224篇
  3889篇
综合类   11036篇
农作物   1542篇
水产渔业   573篇
畜牧兽医   1193篇
园艺   1126篇
植物保护   1062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653篇
  2021年   748篇
  2020年   737篇
  2019年   837篇
  2018年   472篇
  2017年   885篇
  2016年   1236篇
  2015年   977篇
  2014年   1610篇
  2013年   1403篇
  2012年   2229篇
  2011年   2048篇
  2010年   1566篇
  2009年   1541篇
  2008年   1335篇
  2007年   1386篇
  2006年   1181篇
  2005年   935篇
  2004年   694篇
  2003年   547篇
  2002年   449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特优175高产结构分析和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175分蘖力中强、穗大粒重、株型理想、高产稳产.经调查分析,其高产结构中,以每穗结实粒数的变异(cv=17.20%)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r=0.591 1**,对产量的通径(p=1.035 6)和净贡献率(pr=0.612 1)最大;其次为有效穗(cv=10.40%,p=0.709 5,r=0.184 4,pr=0.130 8);千粒重是品种的稳定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有限.每公顷产量7 500 kg左右的适宜产量结构为:每公顷250万穗,每穗结实120粒、千粒重28 g左右.在保持一定的穗数下,较高的每穗结实粒数是高产栽培的主攻重点.配套栽培技术是:(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每公顷基本苗150~180万);(3)合理调控水肥,每公顷施纯氮150~180 kg,氧化钾120~160 kg,五氧化二磷60~80 kg;(4)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52.
城市拆迁空地对城市绿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产生了大量的拆迁空地,就拆迁空地对城市绿化率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介绍了万寿菊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根据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探索了万寿菊的育苗技术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日本落叶松在四川引种栽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日本落叶松在四川20多年来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证明引种是成功的。并进一步探讨了日本落叶松在四川各地的引种效果和树种生态适应性,提出了按四川自然地理分区和森林分区为基础的引种适生区划分标准。综合分析认为日本落叶松应成为四川省中山地带和高山峡谷区低海拔地带主要速生丰产造林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55.
猴头菌新菌株宁猴6号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孢分离技术产生多个新组合 ,经驯化筛选获得猴头新菌株宁猴 6号 ,宁猴 6号为适合用针叶林木屑物料栽培的新菌株。生物学特性表明 :猴头菌宁猴 6号菌丝生长适温 2 5~ 2 8℃ ,子实体生长适温 15~2 0℃ ,菌丝生长期短 ,36~ 4 0d长满瓶底 ,栽培袋在常温下培养 4 3~ 5 0d菌丝满袋。室内栽培生物学效率达5 6 .0 0 % ,室外栽培生物学效率达 6 1.4 0 % ,子实体中型匀称近球型 ,柄短或无柄 ,刺长 0 .9~ 2 .2cm。宁猴 6号不仅适于阔叶木屑栽培 ,最突出的是适应针叶林木屑栽培  相似文献   
56.
应用冷冻血清对1株采自自然感染的水牛牛巴贝斯虫进行了长达72d的体外连续培养,共继代20次,培养72h红细胞染虫率最高达14.1%,平均为8%~10%。培养20d和30d的牛巴贝斯虫经液氮保存复苏后,接种于去脾水牛犊均引发了严重的牛巴贝斯虫病,从而说明已建立了水牛牛巴贝斯虫的体外连续培养,且经培养后的牛巴贝斯虫致病力没有改变。本试验利用6头份的冷冻健康水牛血清同时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并非所有的健康水牛血清均适合于体外培养牛巴贝斯虫。这一发现对建立水牛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和研究水牛牛巴贝斯虫病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保护地甜椒新品种海丰26号选育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国外优良的甜椒杂交种,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大量花培当代单株。再选留优良花培品系,配制杂交组合,并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并在各地的保护地内进行试种。  相似文献   
58.
优良乡土树种观光木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光木是木兰科单种属植物,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是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建群树种。以其树干通直、材质优良、速生、树形优美等特性而备受关注。我们在观光木科学引种栽培的基础上,对其生物生态学特性、繁育技术、营林配套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为全面选育和开发该树种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9.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增辉  赵俊杰 《大豆科学》1994,13(3):185-192
研究了夏大豆中油-89D亩产262.1kg各项生理指标:叶面积系数,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3.98、5.80、4.91;总光合势18.2万m^2·日,平均净光合生产率4.81g/m^2·日,氮磷总积累量分别为22.28kg和3.13kg,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8.50kg,磷1.19kg,总干物质积累876.47kg,粒茎比0.51,经济系数0.30。  相似文献   
60.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s of 1992–93 and 1993–94 at An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YM, nitrogen and source of fertilizer on growth and yield of mustard [ Brassica juncea (L.) Czernj & Cosson].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leaf area index (LAI), crop growth rate (CGR),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seed yield. The direct effect of farmyard manure (FYM) was conspicuous in improving the growth of mustard. FYM application at 10 tonnes ha−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AI, CGR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er plant at almost all the stages during first year study (1992–93) and in pooled analysis. Similarly, nitrogen application registered maximum LAI, CGR at 75 kg level and RGR and NAR at 50 kg level at almost all the during both years. Sulphur carrying source (Ammonium sulphate plus single super phosphate) increased all stages growth characters. Maximum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er plant and seed yield were recorded with highest levels of FYM (20 tonnes ha−1), N (75 kg ha−1) and source having S. Seed yield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LAI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er plant at all the st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