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1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71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8篇
  151篇
综合类   986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242篇
畜牧兽医   1768篇
园艺   1314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5年   6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半边旗提取物6F对HL-60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边旗提取物6F对HL—60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从氧化机测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哩。方法:用邻苯二醛(OPT)荧光分光度法测定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58至231nmol/L 6F作用细胞20h及231nmol/L 6F作用细胞6至24h,HL—60细胞内GSH含量均明显降低,呈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化合物6F可降低HL—60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推测通过细胞内氧化机制杀伤HL—60细胞并诱导其细胞凋亡是化合物6F抗肿瘤作用机测之一.  相似文献   
922.
【目的】探究蛋白质代谢在鸡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完善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体外向雄性生殖细胞诱导分化体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分选的方法获取高纯度的ESC、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和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 stem cell,SSCs),分别提取细胞的总RNA,采用RNA-Seq方法对3种细胞的转录本进行深度测序,然后进行WEGO(web 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鸡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参与蛋白质代谢的关键通路及其关键基因,RT-q 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部分关键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并与RNA-Seq(RNA sequencin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别从体内和体外水平对关键基因NOS2进行抑制,观察各分组不同天数的细胞形态变化及检测NOS2和C-kit、Cvh、Stra8、Dazl、integrinα6和integrinβ1等生殖标记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整个阶段,有697个差异基因参与生物代谢,显著富集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酪氨酸代谢通路以及色氨酸代谢通路,在这3条通路上筛选出NOS2、FAH和IDO等关键性基因,这些基因的在ESCs向SSCs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趋势与其在RNA-Seq中的结果一致。体内抑制NOS2基因后,NOS2及C-kit、Cvh、Stra8、Dazl、integrinα6和integrinβ1等生殖标记基因在空白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而在抑制剂组中,NOS2及C-kit、Cvh、Stra8、Dazl、integrinα6和integrinβ1等生殖标记基因的m RNA表达量均出现了降低;而体外抑制NOS2基因后,对照组中的ESCs在2、4、6、8和10d内细胞不断增殖,但是未出现类胚体;RA诱导组中,2d出现小的类胚体,4d类胚体增大,且数量增多,6d类胚体边缘开始出现破裂,8d类胚体解体,10d出现类精原样细胞;抑制剂组中,ESCs在2、4、6、8和10d内无类胚体出现,且相较于对照组细胞增殖缓慢;RA+抑制剂组中,2和4d内无类胚体出现,细胞增殖缓慢,6d出现小的类胚体,8d类胚体数量少量增多,且体积稍显增大,10d类胚体开始裂解。并且经过抑制剂的抑制后,NOS2及C-kit、Cvh、Stra8、Dazl、integrinα6和integrinβ1等生殖标记基因的表达量在RA诱导组、抑制剂组和RA+抑制剂组中相对于对照组均呈显著性或极显著性的下调趋势。【结论】基于RNA-Seq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NOS2的基础上,通过对NOS2基因在鸡体内和体外的抑制,发现NOS2在被抑制后,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过程受到抑制。说明了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NOS2对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23.
黄鳝胃肠的生长抑素分泌细胞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妙安 《水产学报》2002,26(3):202-216
在肠卷石蜡法切片上,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消化管全长的生长抑素分泌细胞(又称D细胞),结果只在胃体部显现,主要散在分布于胃腺中,个别出现在粘膜上皮。消化道内分泌细胞根据基部有否胞质突起,可分为4种类型,在黄鳝胃中均有,其中Ⅲ型数量最多,I、Ⅳ型次之,而Ⅱ型数量最少。由于产生生长抑素的D细胞在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中作用多并且类型复杂,故黄鳝胃还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应用透射电镜,对黄鳝的胃肠作超薄切片观察显示在胃腺上皮细胞内含大量的微管泡系和一定量的酶原颗粒,表明其兼有泌酸及产生酶原的功能,属泌酸胃酶细胞。在肠上皮细胞游离面,含有大量微绒毛,但幼鳝比成鳝的长、密且整齐,提示幼鳝的肠上皮比成鳝有更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24.
对我国虹彩病毒感染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进行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学研究发现,该病典型的病理学特点是在病鱼的脾脏、肾脏、肠、肝脏、鳃、心脏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内出现嗜碱性的肿大细胞。病毒感染导致患病大菱鲆多个器官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中以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最为显著,表现为造血组织的严重坏死。此外,肾脏造血组织发生坏死、肠固有膜和黏膜下层出血和水肿、肝细胞水样变性、心肌局灶性坏死以及皮肤真皮层出血并伴有水肿和炎性渗出也是该病常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超微病理研究表明,肿大细胞内有虹彩病毒粒子存在。病毒分布于受感染细胞的胞质、组织间隙以及血管腔内。受感染细胞出现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肿胀、崩解等细胞病理变化。研究认为,病毒感染造成皮下组织血管损伤出血,是虹彩病毒感染的大菱鲆发生"红体病"的原因所在。虹彩病毒感染所致的机体严重贫血是患病大菱鲆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主要器官组织的病变使得病鱼器官功能衰竭则可加速鱼的死亡。  相似文献   
925.
926.
鱼类粘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桂文 《水产学报》1999,23(4):403-408
鱼类粘液细胞(mucouscells)是普遍存在于鱼类上皮中的一种腺体细胞,主要分布在鱼的皮肤、鳃及消化道的上皮中,能分泌大量粘液。粘液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粘多糖、糖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各种水解性酶类等,对鱼的许多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对粘液细胞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对鱼类生长、发育以及自我保护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而且在鱼类的养殖和病害防治中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关鱼类粘液细胞的研究,国外开展得较早,也较广泛,已对多种鱼类的粘液细胞进行了研究。但是,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结合本实验室…  相似文献   
927.
为解决木材细胞纤维图像分割中的某些图像分割不连续的现象,引入了基于形变模型(DeformableModels)的水平集(LevelSet)方法对木材细胞图像进行分割,并用Matlab实现了基于该形变模型的窄带(NarrowBand)快速算法。对针叶材和阔叶材的显微图片进行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对具有分支、突触以及拓扑结构变化的木材细胞图像进行快速精确分割,不但具有全局优化的能力,而且可以检测出模糊或离散状边界,对噪声也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28.
黄芪多糖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黄芪多糖(900μg/mL)组细胞分泌NO量在1 h和3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6 h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黄芪多糖(450μg/mL)组细胞分泌NO量在1 h和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3 h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黄芪多糖可引起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分泌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929.
《作物学报》2025,51(6)
适度卷叶有利于异交结实和提高作物群体光合效率, 在杂交水稻制种及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从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体库中鉴定到1个稳定遗传的内卷叶突变体acl3 (adaxially curled leaf 3), 该突变体表现出株高和结实率降低、千粒重极显著提高。石蜡切片表明, 叶片上表皮维管束间的泡状细胞数量减少和面积变小是导致acl3极度内卷的主要原因。遗传分析表明, acl3的突变性状受1对单隐性核基因调控, 初步定位在第7染色体Indel标记07g89和07g498之间409 kb的物理范围内。对突变体acl3及其野生型西大1B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利用IGV软件查找acl3定位区间的序列差异, 发现注释基因LOC_Os07g01240/SRL1/CLD1在第6外显子上存在1个G到A的碱基替换, 初步确定为候选基因。通过构建互补载体转化突变体acl3, 表型鉴定结果显示互补植株的卷叶、株高、籽粒大小等突变性状均恢复至野生型水平, 表明ACL3是SRL1的一个新等位基因, 并具有“一因多效”的特性。qRT-PCR分析结果显示, 卷叶相关基因REL2和NAL7极显著上调; 进一步分析生长素(IAA)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 生长素合成基因YUCCA2、应答基因ARF1和ARF7、原初响应基因IAA10、IAA21、IAA22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 这表明ACL3可能通过生长素途径调控水稻株型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30.
旨在探究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1(myosin binding protein C1,MyBPC1)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成肌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MyBPC1在细胞分化和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西门塔尔胎牛原代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诱导成肌分化模型模拟牛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yBPC1的细胞时序表达谱。试验分为两组。在RNA水平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 μL;在蛋白水平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 μg。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转染MyBPC1的过表达效果,并进一步检测细胞增殖期标志因子Pax7、Ki67以及细胞分化期标志因子MyHC、MyOG的表达变化情况,观察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肌管形成状态。结果,MyBPC1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前后表达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后MyBPC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增殖期(P<0.01)。过表达MyBPC1后,细胞分化形成的肌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增殖标志因子Pax7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分化标志因子MyHC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过表达MyBPC1可以促进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成肌分化,为进一步开展MyBPC1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