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7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林业   2652篇
农学   445篇
基础科学   35篇
  1120篇
综合类   3161篇
农作物   341篇
水产渔业   1349篇
畜牧兽医   906篇
园艺   386篇
植物保护   90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496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recent upsurgence ofBemisia tabaci (Genn.) as an important insect pest and vector of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is directly linked to serious damage to tomato crops grown throughout Japan. The molecular genetic 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12B. tabaci populations collected from representative locations in Japan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 (mtCOI) sequenc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whitefly mtCOI sequence indicated that both the invasive B and Q biotypes now occur in Japan. The Q biotype was found at four locations: Mihara in Hiroshima, Nishigoshi in Kumamoto, Miyanojo and Okuchi in Kagoshima prefectures; the remaining eight collec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B biotyp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Q biotype in Japan. http://www.phytoparasitica.org posting July 21, 2006.  相似文献   
142.
通过对紫花苜蓿田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辽地区紫花苜蓿田有13科31种杂草,以一年生杂草为主;优势杂草藜、酸模叶蓼、打碗花、稗、反枝苋等呈集群分布;主要杂草发生时间在紫花苜蓿播种后10d左右进入出苗高峰期;一年生杂草大量发生时间在5~6月份,二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易常年发生;以禾本科稗草,阔叶类杂草藜、反枝苋、酸模叶蓼、打碗花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3.
中国地方胡萝卜品种资源的核心样品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340份我国地方胡萝卜品种为材料, 通过对4个数量性状和9个质量性状的评价进行聚类分组, 设定适宜的阈值, 以靠近阈值最近的材料作为候选样品, 分别按10%、15%和20%比例初步构建了胡萝卜3个核心种质。对3个核心样品13个性状基本参数与总体资源比较的结果表明, 3个核心样品的β - 胡萝卜素、干物质及维生素C的含量平均值均与总体资源存在显著差异, 但核心样品的4个数量性状与总体资源符合度(表型保留比例) 比较好。核心样品9个质量性状表现型频率与总体无显著差异, 符合度均达到了100%。随着取样比例的减少, 核心样品的地域分布迅速减少, 10%核心样品的分布省市数比总体资源减少了8个, 资源主要来源省市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0%降到了35%。因此, 建议以15%~20%作为构建小规模胡萝卜资源核心样品的适宜比例。  相似文献   
144.
白菜耐光氧化能力鉴定及其与活性氧代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俊  吴震  郭世荣 《园艺学报》2006,33(5):979-984
 采用人工光氧化技术对30个常见白菜栽培品种进行光氧化处理, 以总叶绿素存留率作为评价指标,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划分为5个级别(1~5级) 。其中耐光氧化能力强的品种有青优4号、暑绿、抗热605、绿扬青、矮抗6号、华王; 不耐光氧化的品种有四倍体矮脚黄、绿星。在此基础上, 以耐光氧化品种抗热605与不耐光氧化品种绿星为材料, 研究了光氧化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光氧化条件下, 白菜叶片内的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受光氧化诱导升高, 但光氧化敏感性品种绿星的酶活性很快下降, 耐光氧化品种抗热605的酶活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 绿星的O2·生成速率、H2O2 含量及MDA的积累量均高于抗热605, 最终导致品种绿星在光氧化下总叶绿素存留率低。表明抗热605植株内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对提高耐光氧化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5.
近10年来甘肃省在全省48个县、区对农田害鼠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了本省农田的主要害鼠有27种,隶属2目6科14属。根据动物地理区划原则,可将本省农田害鼠分布划分为4个生态区域。①陇东旱塬区,农田害鼠有15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和大仓鼠;②陇南阴湿山区,有12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③中部干旱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中华鼢鼠和褐家鼠;④河西走廊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和五趾跳鼠。  相似文献   
146.
于炜  王恩  黄芳 《江西植保》2006,29(3):99-104
杭州地区有蝶类113种,隶属于12科76属。其中古北东洋共有种48种,东洋种42种,古北种17种,广布种5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区蝴类以古北东洋共有种和东洋种为主要成份,属东洋区系范畴,并具有由东洋区向古北区过渡的特征。与江、浙其他地区的蝶类资源进行相似度分析,杭州地区与宁波地区的蝶类资源相似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7.
秋季叶面喷施IAA、6-BA或GA_3对草莓植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秋季草莓苗植株质量的调控,以法国3号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 cv.French3)为材料,研究秋季叶面喷施50mg/L IAA、50mg/L6-BA或25mg/L GA3对草莓苗叶片光合作用、活性氧代谢和植株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秋叶面喷施这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b含量,提高了SOD和CAT酶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和活性氧含量。另外,这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显著增加草莓茎和根系的干重,使根冠比增加,IAA和6-BA处理还显著提高平均单株花量。因此,秋季叶面喷施50mg/LIAA和50mg/L6-BA可提高草莓苗植株质量。  相似文献   
148.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贺兰山高山草甸进行数量分析。主要的结果如下:(1)贺兰山高山草甸可分为三个群系,分别为珠芽蓼群系、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而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群系,不同群系(或亚群系)的群落结构和环境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2)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之间的界限约为海拔3200m,而珠芽蓼群系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偏阴坡,与海拔关系不大;(3)14个频次大于50%的物种在排序图上的空间分布反映了这些物种最适宜生境的位置,而且与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49.
为初步了解水貂隐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作者于2005年11月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了河北省肃宁县某水貂养殖场的469份粪便样品。结果,8份粪便样品为隐孢子虫阳性,总感染率为1.71%(8/469)。其中,白貂感染率为2.15%(5/233)、灰貂感染率为2.08%(1/48)、黑貂感染率为1.06%(2/188)。所查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均来自5~6月龄的水貂,表明幼龄水貂容易感染隐孢子虫病而老龄水貂不易感染。另外,8份阳性样品多数来自雄性水貂,显示水貂的隐孢子虫感染可能存在性别的差异性。根据卵囊形态和大小将水貂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同时,利用所收集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了小白鼠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水貂源隐孢子虫不感染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昆明系小白鼠。  相似文献   
150.
福建黄兔开发利用及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黄兔是福建省优良地方畜禽品种,2006年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福建黄兔具有耐粗饲、繁殖性能好、抗病力强等优点,其野性强,肉质口味好,药用价值高,但因其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影响了经济效益和保种利用。通过研究养殖配套技术:中草药免疫调节剂的研究应用、高产优质牧草栽培生产技术、福建黄兔的保健功效开发研究、实施“兔-沼-草(果)”工程模式,探索一条提高养兔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保种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