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3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730篇
林业   974篇
农学   459篇
基础科学   272篇
  1356篇
综合类   3054篇
农作物   310篇
水产渔业   197篇
畜牧兽医   522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507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81.
针对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发展实际,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从资源、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详细介绍了在三峡库区柑橘、生猪、沼气产业基础上建立的循环农业成功模式——"猪–沼–橘"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2008~2009年累计在三峡库区的江津、长寿、开县等十余个沿江柑橘重点区县共计推广6700hm2,合计增收节支1.2亿元,解决了2万余劳动力就业,改善三峡水库水质、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等效果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82.
在三峡库区有代表性的重庆万州地区选择4种典型利用方式,运用土壤质量演化指数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土壤质量演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旱地转变成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质量均向良性方向演化,而且果园改善最大,菜地次之,撂荒地也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983.
河南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永芬  边传周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60-3061,3074
对河南省32个县市的9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质粒的分析,并对其中12株100%耐庆大霉素(GM)的菌株进行耐药质粒的转化试验,成功获取了2个转化子。质粒检测结果表明:9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分为49种质粒图谱类型,质粒电泳条带最多6条,最少1条,其中质粒图谱为1条条带的菌株占测试菌株的45.16%;同一地区、同一鸡场菌株的质粒图谱相同或相似,不同地区菌株的质粒图谱不同,但它们之间会有相同或相近的少量流行质粒存在。质粒转化结果表明:同一质粒可编码1个至数个抗药性基因,不同质粒可以携带相同或不同的抗性基因,证明了质粒可以传递多种耐药性,细菌的抗药性与抗药性质粒的转移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84.
余昊  王运兵  王国昌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10-6411
应用地质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分析了中黑盲蝽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黑盲蝽种群在三叶草坪上为聚集分布,空间相关范围为3.6 m;采用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模拟了中黑盲蝽种群分布状况,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85.
对辽西地区玉米高产品种和技术模式进行筛选研究,提高辽西地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之间的产量性状各异,产量以辽单565最高,为11980.50kg/hm2;中农4号最小,为5 692.50 kg/hm2。不同技术模式对辽单565株高和产量性状影响各异,以双层施肥处理最大,为11005.50kg/hm2;双珠定向处理最小,为7480.00kg/hm2。  相似文献   
986.
稻田增氧模式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考查水稻产量形成和灌浆动态对不同稻田增氧模式的响应特征,于2008年和2009年,以国稻1号和秀水09为材料,长期淹水田块为对照(CK),采用过氧化尿素(T1)、过氧化钙(T2)和干湿交替灌溉(T3)的稻田增氧模式,监测并采用Richard方程模拟水稻籽粒灌浆过程。 国稻1号产量依次为T3>T1>T2>CK,秀水09产量依次为T3>T2>T1>CK。2008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1.6%、8.5%和13.6%,秀水09增产6.6%、9.2%和9.4%。2009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6.8%、14.4%和23.0%,秀水09增产14.6%、17.2% 和17.4%。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灌浆过程的影响表现为:1)灌浆过程均符合Richards方程(拟合度>0.989);2)强、弱势粒的最大粒重均有提高、粒重差异减少、灌浆同步性提高;3)两水稻品种的弱势粒均得到充分灌浆,其中增氧延长了国稻1号弱势粒的灌浆时间、增大了秀水09弱势粒灌浆速率。增氧模式下,弱势粒充分灌浆和结实率提高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7.
吉能源甜菜1号是以单胚品系DTN 162-3-11为母本,二倍体多胚品系HRR7为父本,按3∶1比例自然杂交而成。该品种在2008—2010年吉林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根产量为45627.6kg/hm2,比对照品种HYB74增产7.5%;含糖率为17.2%,比对照高1.6度,差异显著;产糖量为7836.5kg/hm2,比对照提高16.9%;乙醇产量4411.5kg/hm2,比对照提高18.2%。吉能源甜菜1号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于东北西部及蒙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88.
989.
为了克隆条锈菌诱导上调表达的小麦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并研究其在小麦感病、抗病单株苗期抗条锈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以大麦(Hordeum vulgareL.)SAMDC全长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采用电子克隆、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RT-PCR方法,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CYR32侵染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抗条锈病新种质NR1121中分离出1个新的小麦SAMDC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TaSAMDC2(GU016570)。TaSAMDC2基因cDNA序列全长2 003 bp,5′非翻译区区域和一个带有Poly(A)的3′非翻译区区域长分别为553和283 bp;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167 bp,编码388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酶原剪切位点和PEST结构域。基因组序列全长2 539bp,位于5′UTR存在一个526 bp长的内含子序列,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同源序列分析表明,TaSAMDC2与来自大麦、水稻(Oryza sativaL.)、玉米(Zea maysL.)、一粒小麦(TriticummonococcumL.)4种植物SAMDC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95.0%、85.0%、80.0%和80.0%。半定量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TaSAMDC2的表达受条锈菌诱导,小麦苗期经条锈菌侵染后,在抗病材料中,该基因于48 hpi上调表达至最高水平,而在感病材料中先下调、上调表达至最高水平明显滞后。结果提示,分离到的是一个条锈菌CYR32诱导后上调表达的小麦SAMDC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小麦的抗条锈病反应。  相似文献   
990.
内蒙古多伦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内蒙古多伦县2000年TM影像和2008年SPOT5影像及地面调查资料,在ArcGIS和ERDAS等软件支持下,获得多伦县2期景观类型数据,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多伦县2000-2008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多伦县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荒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长最快,增长了12.09倍,年变化率为1.51%,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破碎度指数和分维数减小;沙地面积减小最为明显,减小了16107 hm2,占2000年沙地总面积的85.1%,年变化率为0.11%,随着斑块数量的增加破碎度指数呈增加趋势,沙地景观类型重心向西北方向转移21.13 km。草地斑块数呈减少趋势,但是斑块面积增加了36150 hm2,占2000年草地总面积的16.4%。综上所述,表明多伦县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