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9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716篇
林业   674篇
农学   345篇
基础科学   356篇
  2019篇
综合类   2386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351篇
畜牧兽医   196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748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基于安徽省5个基础碳源数据,结合LMDI模型,测算其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2006-2015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逐渐增加,从2006年的356.53万t增长至2015年的449.03万t;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与总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从2006年的87.28 t/km2增长至2015年的107.37 t/km2;从市域空间来看,2015年安徽省北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总量高于南方地区;LMDI模型的因素分解表明,与2006年相比,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累计实现减排527.90万t,其中效率因素影响力度较强,而结构因素、经济因素总体上对累积CO2排放量变动存在正向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92.
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演化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淘宝村"的出现,标志着农村电子商务进入了集聚发展阶段。基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创新机制、选择机制和扩散机制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农村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的演化路径。在三种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创新者的创新行为、市场竞争、模仿者的跟进四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崇明岛河流氮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迁移情况,以不同时空条件下崇明岛河网水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崇明岛水体氮营养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岛内河流氮营养盐污染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崇明岛内河流水质恶化日益严重,不同级别河流的总氮(TN)含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处于富营养化发生的风险范围,岛内不同级别河流的氮营养盐均值在不同降水期变化显著。溶解态无机氮(DIN)是崇明岛氮营养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中以硝态氮为主,平均占到DIN的50%以上。同时,不同空间条件下水体氮营养盐含量变化复杂,氮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为农田径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994.
随着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展与土地资源局限性矛盾的日益突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显得极为重要。针对新疆昌吉市建设用地扩展现状,利用建设用地审批矢量数据,运用GIS统计分析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对昌吉市建设用地扩展数量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对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昌吉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与强度在2010-2011年呈现增加趋势,2011-2015年呈现下降趋势;(2)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分析得出,四、五、六及十方向扇区建设用地发展指向性较突出,表明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布局的区域指向性特征较明显;(3)国内生产总值是建设用地扩展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第二产业贡献率与建设用地的扩展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采用等扇分析方法与STIRPAT评价模型可以清晰刻画出不同扇区建设用地变化规律及其与各驱动因子间相互契合程度,对未来较好地实现土地资源集约优化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小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毛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群落中主要种群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Levins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空间分布格局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栗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81,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为0.50;毛栗与其他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在0.33~0.72。毛栗的生态位重叠值比较大,群落中由于利用相同资源位而产生的竞争相对较大。6个样地中毛栗群落的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样地3中的毛栗群落聚集强度最低,样地4中的毛栗群落聚集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996.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空间流动及格局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婷  李晶  王彦泽  曾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0):3953-3969
【目的】量化区域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以下简称"固碳服务")的供需平衡状况,模拟固碳服务的空间流动,揭示区域固碳服务功能转变的空间规律,并据此给出区域固碳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为引导区域的低碳发展提供直观的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模型模拟人口空间密度,进而估算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需求量;使用CASA模型计算研究区生物碳库的固碳服务供给量,在此基础上结合遥感碳循环过程模型估算土壤碳库的固碳服务供给量;使用流动比率量化区域固碳服务的供需平衡状况,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梳理固碳服务从供给区到受益区的流动过程;基于贝叶斯原理计算环境变量对固碳服务供给的状态条件概率,将其可视化表达为条件概率像素图,通过熵减模型筛选关键变量,利用关键因子最优状态子集分布探讨固碳格局的不确定性,并给出固碳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结果】(1)研究区固碳服务总体上供大于求,供需平衡空间差异明显,需求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的人口高度聚集区,供给的高值区则主要沿秦岭山脉和北山山系分布。(2)根据流动比率分布,研究区大致可分为三大碳源集聚中心:以天水市区为中心的碳源集聚中心(Ri0.04),以彬县为中心的碳源集聚中心(Ri0.04),以及以最高值西安市为中心的多级碳源集聚中心(Ri0.20)。其空间流动则可分为四组供需对应区域:秦岭中段、东段及北山的永寿县等流向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秦岭西段流向天水市,麟游县、旬邑县等流向彬县,铜川市、澄城县、华县等流向蒲城县。(3)根据条件概率和熵减度计算,研究区可取{DEM=3,PET=1}作为生物碳库的关键变量最优状态子集,该子集主要分布在宝鸡市南部秦岭山脉和天水市西南角,该区域中生物固碳状态为最优的概率可以达到54.36%;取{NPP=3,DEM=3}作为土壤碳库的关键变量最优状态子集,该子集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沿线、天水市西南角和咸阳市东北角,这些区域中土壤固碳状态为最优的概率高达92.84%。与现有固碳格局对比得出,生物碳库的适宜优化区主要分布在天水市武山县和秦州区,土壤碳库的适宜优化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中段各区县。【结论】研究区固碳服务总体上需求小于供给,区域内存在较明显的固碳服务空间流动,未来的固碳格局优化中以天水和秦岭中段作为固碳功能优化的主要区域,能够得到良好固碳格局优化成效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997.
European starlings (Sturnus vulgari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dispersal of zoonotic enteric pathogens. However, their role in disseminating antimicrobial‐resistant organisms through their home range has not been clearly establish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starling night roosts served as foci for spreading organisms with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antimicrobials among dairy cattle farms. Bovine faecal pats were collected from 150 dairy farms in Ohio. Each farm was visited twice (in summer and fall) between 2007 and 2009. A total of 1490 samples (10 samples/farm over two visits) were tested for Escherichia coli with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cefotaxime and ciprofloxacin. Using a spatial scan statistic, focal scan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lusters of farms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organisms with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cefotaxime and ciprofloxacin surrounded starling night roosts. Faecal pats 13.42% and 13.56% of samples carried Escherichia coli with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cefotaxime and ciprofloxacin,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spatial clusters of faecal pats with high prevalence of Escherichia coli showing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cefotaxime and ciprofloxacin were identified around these night roosts.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risk of carriage of organisms with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antimicrobials in cattle closer to starling night roosts was higher compared to cattle located on farms further from these sites. Starlings might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spreading antimicrobial‐resistant Ecoli to livestock environments, thus posing a threat to animal and public health.  相似文献   
998.
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载畜率样地(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的土壤水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半变异函数及空间插值分析,旨在研究载畜率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随载畜率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各处理的变异系数(CV)在7.29%~9.79%,均呈弱变异性。2)半变异函数分析显示各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均呈指数模型,不放牧的结构比为74.4%,属于中等程度变异。轻度、中度、重度放牧处理的结构比分别为94.4%、91.2%和96.0%,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3)利用克里格插值法对各样地的未知采样点进行插值分析,发现重度放牧处理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最大,不放牧处理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最低。所以,载畜率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白娜  王立  孔东升 《草业学报》2017,26(5):15-28
通过对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野外调查、土样采集、实验室分析,利用空间分布格局代替时间演替序列,应用描述性统计及线性回归和相关性的分析方法,对该湿地的速效养分、有机质和土壤全盐含量及p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速效氮(AN)含量垂直分异明显且整体趋势先减少后急剧增加;土壤中速效磷(AP)、速效钾(AK)、全盐含量空间分布存在表聚现象,上高下低的分布格局明显;pH值含量空间分布差异不大但该地区土壤呈碱性和强碱性。pH和SOM存在弱负相关性,pH通过抑制植被的生长来间接影响SOM含量;全盐含量和AK含量具有强烈的乘幂和正线性相关性。全盐、SOM、AN、AP、AK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pH为弱变异。黑河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正处于退化阶段,脆弱性和敏感性使该保护区在干旱半干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性减弱,建立当地自然条件特征基础上长期持续的试验研究,保护与恢复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00.
中天山典型内陆河流域水化学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1—2013年不同季节乌鲁木齐河流域6个站点52组地表水化学的测试结果,结合流域气象水文资料,利用水化学分析方法和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地表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地表水各离子间相关性以及流域水化学特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河流域地表水总体矿化度较低,水体呈弱碱性。(2)流域地表水化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即早春融雪季、春末夏初季和秋季融雪季TDS值偏高,夏季TDS值低;同时也表现出较明显的年际差异性:多雨的年份地表水TDS值较低,少雨的年份地表水TDS值较高。(3)控制地表水体的主要离子为HCO_3~-,Ca~(2+),SO_4~(2-),离子质量浓度大小依次为HCO_3~-Ca~(2+)SO_4~(2-)Cl-Na+Mg~(2+)K+CO_3~(2-);不同季节控制水体的主要离子具有差异性:枯水期河水呈Ca~(2+)-HCO_3~-型;丰水期河流离子浓度受降水、冰川水的稀释影响离子浓度低,呈Ca~(2+)-HCO_3~--SO_4~(2-)型。(4)站点1到站点2河水中SO_4~(2-)浓度突然升高,主要是由于此段河水的含水层中分布有石膏夹层,石膏夹层释放了大量硫酸和氯酸。(5)通过对地表水水化学过程的分析显示控制流域地表水化学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岩交互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