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02篇
  免费   3733篇
  国内免费   5192篇
林业   3869篇
农学   4146篇
基础科学   3028篇
  23786篇
综合类   20476篇
农作物   2062篇
水产渔业   1347篇
畜牧兽医   2482篇
园艺   1170篇
植物保护   4061篇
  2024年   381篇
  2023年   1449篇
  2022年   2005篇
  2021年   2098篇
  2020年   2168篇
  2019年   2489篇
  2018年   2020篇
  2017年   2990篇
  2016年   3540篇
  2015年   2569篇
  2014年   2900篇
  2013年   3961篇
  2012年   4960篇
  2011年   4004篇
  2010年   3059篇
  2009年   3123篇
  2008年   2788篇
  2007年   3019篇
  2006年   2563篇
  2005年   2199篇
  2004年   1712篇
  2003年   1457篇
  2002年   1186篇
  2001年   1098篇
  2000年   985篇
  1999年   747篇
  1998年   634篇
  1997年   662篇
  1996年   562篇
  1995年   565篇
  1994年   527篇
  1993年   415篇
  1992年   349篇
  1991年   348篇
  1990年   261篇
  1989年   211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荔枝生产相关的水分生理指标远程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远程监测系统对荔枝园中的大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大气蒸汽压差(VPD)等环境因子和茎干直径微变化、果实生长、叶片温度等树体生理指标进行了监测,发现该系统能准确及时并无伤害地记录他们的实时和周期性变化。据获得的数据初步表明,当果实处于快速膨大期,主茎的加粗生长明显缓慢,一旦果实采收后,茎干加粗生长则有一个迅速上升的变化;当土壤湿度高于33%(v/v)时,主茎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VPD白天上升,夜间下降,当夜间VPD始终高于0,就形成所谓的“夜间干燥”,VPD的这种变化对荔枝主茎和果实的生长以及叶气温差(LATD)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主茎和果实的日间收缩量随VPD的增大而增大,夜间空气干燥不但抑制了主茎生长,也使日最大LATD下降。据此认为,果实和茎干的生长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土壤湿度过高或者夜间空气干燥对荔枝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02.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地膜 秸秆覆盖3种覆盖物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调节土壤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在棉花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棉株的光合能力从而防止棉花早衰,增加铃重,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03.
土壤中氮营养斑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营养斑(nutrient patch)在土壤中是普遍存在的。从70年代以来,国外就通过各种模拟方式对土壤中营养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以对氮营养斑研究居多。研究表明:氮营养斑对新生根系的繁殖影响较为明显,但不同植物反应不一样,影响机理还不很清楚。营养斑也是生物活性较强、种群数量较多区域,在养分循环体系中起着特殊作用。营养斑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可能有很大的影响,但这方面的研究很欠缺。本文主要对土壤中氮营养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外源甜菜碱对作物的抗旱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小麦浸种、水培、大面积喷施和茄子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甜菜碱对作物的抗旱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外源甜菜碱浓度为25~50mg/L时可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光合作用强度[达7.07~7.57μmol/(s·m~2)]及生物学产量增加;在外源甜菜碱浓度100 mg/L时小麦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达到35.23μg/(g·h),同时小麦抗旱性增强。数学模式寻优结果表明:在外源甜菜碱浓度26.4~68.9mg/L,土壤水分含量12.6%~20.7%时,可获得最佳的茄子生物总量。  相似文献   
105.
对从国内外引进的31个苜蓿品种分枝期—结英期的冠层温度及其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冠层温度与分枝期和现蕾期的茎叶比、开花期的叶面积和产量间存在显著的偏相关关系,可作为产量高低的间接或直接指标;由于农艺性状指标间互相关的影响,冠层温度与农艺性状指标间的单相关系数可靠性差,且与偏相关系数有明显的差异;排除农艺性状指标间互相关影响后,偏相关系数可靠性大,可作为变量间关系密切程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6.
长期培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25a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地中土壤养分和有关酶活性研究表明:耕种和不同的培肥方式均能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明显地改善土壤的生物活性,其中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影响明显,多酚氧化酶显著性则较差。对土壤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这两种酶与有关主要土壤肥力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揭示出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用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07.
阜康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与肥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电导、可溶性总盐含量和pH作为指标,将阜康绿洲的盐渍化类型划分为9种,其中以强盐渍土和盐土为主,在纬度梯度上从南至北,即从洪积扇下部到沙漠按照中盐渍土-强盐渍土-盐土-强盐渍土-盐土-非盐渍土的顺序依次分布。而土壤含水率却是从洪积下部至扇缘溢出带逐渐升高,在细土平原地区差异较大,在沙漠中又迅速降低。通过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全量N、P、K和速效N、P、K的分析,结果表明阜康荒漠自然状态下土壤肥力很低,各养分含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纬度梯度上逐渐升高又在沙漠中降低。通过水盐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P和速P与含水率、电导、总盐均具有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H成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由于盐生植物的多样性,在盐渍土和盐土土壤肥力并无显著降低,只是土壤溶液的高盐浓度限制了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因此防止和治理土壤盐渍化是发挥土地生产潜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盆栽和小区试验的方法,经3年试验发现,坡耕地土壤结皮对作物的出苗、生长、产量和生物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出苗率、苗高、最大苗高、产量和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2.06%、4.60%、6.86%、1.16-9.84%和0.74-6.98%;结皮虽对玉米出苗影响不大,但延长了出苗期,使产量和生物量降低了5.66—9.17%和7.17—11.25%,而且随结皮厚度、强度和地表坡度的增加,其影响更为明显。因此,通过增加地面覆盖和雨后人工耕锄以消除结皮,增加产量和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109.
新疆石河子地区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沙漠 ,绿洲 ,空气的比热等热性能不同 ,形成沙漠夏季温度明显高于绿洲 ,进而对绿洲地区增温 ,称沙漠增温效应。石河子地区 1 0 0 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增温平均 1 .76℃ ( 1~ 2℃ ) ;根据绿洲距沙漠的远近与气温间存在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y=2 7.5 2 97- 0 .0 335 x。 r=- 0 .881 3*。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业有多方面作用 ,形成夏季富照高温、秋季大日较差以及促成棉花在夏季的“冷害”等 ,深刻地影响绿洲特色农业、栽培技术及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10.
土壤水分研究进展及简要评述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回顾了土壤水分研究的进程及取得的一些成就:从最初的形态学观点到现在的能量观点;从简单研究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再到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日趋理论化同时注重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研究领域的扩展等等。同时指出了当前土壤水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土壤水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