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6篇
  免费   818篇
  国内免费   447篇
林业   2715篇
农学   450篇
基础科学   39篇
  1108篇
综合类   3239篇
农作物   342篇
水产渔业   1330篇
畜牧兽医   994篇
园艺   366篇
植物保护   93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685篇
  2011年   736篇
  2010年   622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528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972.
BACKGROUND: The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is one of the most aggressive and invasive species in the world. The trail pheromone Z,E‐α‐farnesene (91% purity) was prepared, and disruption of worker trail orientation was tested using an ethanol‐based aerosol formulation presenting a single puff of this compound by airbrush and compressed air. Trail‐following behaviour was recorded by overhead webcam and ants digitised before and after presentation of the aerosol treatment at four rates (1.6, 16, 160 and 1600 ng cm?2). RESULTS: Ants preferred 110 ng cm?1 over 11, 1.1 and 0.11 ng cm?1 for trail following. Within seconds of presentation of 1600 ng cm?2, the highest dose tested, trail disruption was observed. Disruption was evident as reduced arrival success and reduction in the trail integrity statistic (r2), as well as increased deviation from the trail (deg). The distribution of walking track angles was also flattened. CONCLUSION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erosol for delivery of trail pheromone was demonstrated, but the need for high purity combined with the difficulty of commercial supply makes this technique impractical. However, the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Z,E‐α‐farnesene of high purity by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r from (E)‐nerolidol may be possible in future, which would facilitat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rail pheromone disruption of S. invicta.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973.
概述了主要观赏虾的分布,介绍几种观赏虾包括水晶虾、拳师虾、清洁虾、蜜蜂虾和蓝魔虾的形态、色泽、行为特征、水质要求等特性,并分析观赏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74.
董东平  姜罡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31-3035,3044
为查清河南省禹州市大鸿寨山野生黄栌种群的生态学特征,解决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植物群落野外调查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大鸿寨山野生黄栌的种群类型、生态特性.结果表明,大鸿寨山野生黄栌有3个变种;有5种植被型,其中1种为纯林,4种为混生灌丛,经种群数量特征量化分析,属于大鸿寨山山地旱生生境的优势生态类群大多分布于山顶、缓坡上,具有耐土壤干旱、耐寒、种子萌发力强等特点,既可以做山地次生林改造时的保留树种,又可以当园林绿化观赏、药用、化工原料等资源型植物,具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应用价值,应加快其野生引种技术的研究,兼顾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75.
对采集自我国12个不同分布区的105个野生披碱草属(Elymus)牧草居群的14项穗部形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穗部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内多样性指数(H′)在0.784~1.65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96;居群总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36,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27.89%。14项穗部形态性状在居群内多样性、居群总多样性以及变异系数变化不完全一致,居群内H′最高的为旗叶与穗基部长度(1.648),居群总H′最高的为小穗长(2.054),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第一颖芒长(58.932%),平均变异系数为31.22%,表明穗部形态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F检验差异极显著。引起居群形态差异的性状与种子产量密切相关,主要包括穗长、穗宽、第一颖芒长、第一外稃长、第一内稃长、第一外稃芒长、每穗轴小花数、第一颖长和第一颖宽。我国野生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是相关的,我国西北部是野生披碱草属牧草分布中心,也是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中心。此外,提出了我国披碱草属牧草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976.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华林  龙翠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87-3990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槽谷、漏斗、坡地3种典型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对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槽谷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漏斗森林,而坡地森林物种多样性最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漏斗森林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槽谷森林,坡地森林养分含量最少;相关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77.
木本油料树种中国黄连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系统收集中国黄连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生理适应性、培育技术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黄连木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在良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和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对今后黄连木的发展方向及开发利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8.
李罡  沈宏宇 《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63-164,198
调查了阜阳市乡土树种的种质资源和开发应用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利用、开发野生乡土树种资源的应用策略;为在新一轮绿道建设中,对适宜的乡土植物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9.
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寄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季节动态及优势寄生虫种的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6种寄生虫,分别为维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vistulae Prost)、西伯利亚副双身虫(Paradiplozoon homoion homoion Bychowsky et Nagibina)、双穴吸虫幼虫(Diplostomum sp.)、绦虫幼虫(Cestode sp.larva)、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和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 Wang),隶属于3门,5纲,6目,6科,6属。春、夏、秋三季,均发现双穴吸虫幼虫,夏季及秋季的感染率高于春季;维氏指环虫春季的感染率高于夏季,而秋季没有检出;西伯利亚副双身虫、对盲囊线虫、绦虫幼虫和椭圆尾鲺仅在夏季发现,且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980.
新疆南疆杏树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至8月对新疆南疆杏树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南疆杏树现有10种病害,叶部病害有真菌性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黄化综合症、褪绿卷叶病;枝干病害有流胶病、腐烂病及立木腐朽病;根部病害有苗木根腐病;果实病害主要有裂果病、果斑病(病原同穿孔病)及贮藏期果实霉烂。穿孔病、流胶病普遍发生;褪绿卷叶病仅分布于轮台,扩展蔓延速度快。南疆杏树主栽区流胶病平均发病株率为94.8%,平均病情指数为45.5,病情较严重,轮台杏园发病相对最轻,库车杏园的病情最严重,和田、喀什介于两者之间。最后分析了流胶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