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风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沙尘暴多发区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的土壤风蚀量情况,利用集沙仪进行了中、小尺度条件下的沙尘暴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在中尺度下,主要地表类型沙漠、过渡带和绿洲土壤输沙量、降尘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与覆盖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小尺度下观测的结果表明,不同地表类型输沙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同高度下平均覆盖度82%的农田输沙量不足沙漠输沙量的10%,沙漠观测点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2.39%,弃耕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7.90%,而覆盖农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减少2.24%,说明提高植被覆盖对减少当地土壤风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强沙尘暴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3—4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次强沙尘暴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低槽、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是本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强沙暴过程属于地面冷锋和蒙古气旋共同影响的类型;(2)分析高低层温压场与涡度平流发现,动力因子(涡度平流)和热力因子(温度平流)的共同作用,推动了蒙古气旋的东移发展;(3)垂直螺旋度分布特征是上负下正,表明沙尘区域上空高层为辐散区,有下沉运动,中低层为辐合区,有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3.
风沙地防护林滴灌技术应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滴灌技术应用于风沙地防护林,并对其应用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均高于常规灌溉,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等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我国西北不同地区近50年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区沙尘暴活动特点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五十年来我国西北沙尘暴发生总体呈波动减小趋势,这主要与新疆和内蒙古等沙源区向暖湿方向发展有关,而1999—2002年沙尘暴活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气候要素中的降水量变化与沙尘暴的发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气温的高低也与沙尘暴的发生呈负相关,但没有与降水量的关系明显。在沙尘暴多发的60—70年代,沙尘暴日数减少与春季降水量的增加关系密切;而在80—90年代,冬干气候对沙尘暴日数增加作用明显。在沙尘暴多发的60—70年代,拉尼娜年对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减少作用;相反,在沙尘暴较少的80—90年代,厄尔尼诺年对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大学 《草地学报》2008,16(2):105-109
开垦草原、过度农垦和撂荒、过度利用水资源、超采地下水,导致干旱区土地沙化、沙尘源面积扩大;草原持续超载过牧,滥采滥挖草原的植物资源,无序开发草原矿产资源,人为破坏草原植被,造成草原沙化;超越水土资源承载力,追求高产出的不当农业经营方式,违反自然规律的生态建设,造就了新的沙尘源,助长了沙尘暴的暴发。通过采用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降低草原和土地利用强度、恢复干旱草原以牧为主的经营方式等措施,可以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裸露旱作农田、撂荒地等沙尘源面积,从而减少沙尘暴的暴发次数,减轻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宁夏盐池1980-2006年春季局地沙尘暴资料的分析表明,盐池春季局地沙尘暴呈减少的趋势,局地沙尘暴占沙尘暴总次数的三分之二,71%的局地沙尘暴持续时间在3小时以内,最大风速集中在5.1~15.0m/s之间,未达到大风标准,引起局地沙尘暴的风向集中出现在N、NNW、WNW、W方向。土壤湿度与局地沙尘暴次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两者相关系数通过0.01信度检验;干土层深度与局地沙尘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通过0.01的信度检验。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抑制局地沙尘暴的发生,干土层深度深有利于局地沙尘暴的发生和持续。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荒漠化与战略性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阿拉善高原地处内蒙古西部,与新疆、甘肃和宁夏交界,50年来发生了严重的生态退化,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沙尘源区之一。我国东部特别是华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天气,70%以上与该区的生态状况有关。沙尘(暴)现象不但影响我国2.00×10~6km~2以上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健康、财产甚至生命,而且还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甚至北美地区。阿拉善的生态退化问题需要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建议中央政府高度关注阿拉善地区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考虑设立"阿拉善国家生态战略保护区",给予该区特殊的政策和支持,从根本上协调阿拉善地区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源头上缓解或削减沙尘(暴)形成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并为整个西部生态和环境建设探索出一套新的体制和模式,促进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近13年内蒙古地区沙尘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1995-2007年13年内蒙古地区118个地面测站的沙尘暴、能见度、风速风向观测资料,确定了不同范围、不同强度沙尘暴标准,给出了特强、强、次强和弱沙尘暴日的个例谱;对地理分布、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3年内蒙古地区有5个沙尘暴多发中心,强和特强有2个高发区。年变化显著,1995年沙尘暴开始减少,1999年开始增加,2001年达到最多,之后开始减少,2003年沙尘暴次数最少,2004年开始呈波动增加趋势。在一年内,沙尘暴、强和特强沙尘暴集中出现在春季的3~5月份,4月份最多,沙尘暴下旬相对集中,上、下旬是大、小范围强和特强沙尘暴易发时段。  相似文献   
19.
铧式犁耕作对沙尘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沙尘暴起因及危害的分析,表明沙尘暴70来源于表面裸露疏松的耕地,而铧式犁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最大根源.因此,必须改革铧式犁耕作,推行以"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这是预防和减轻沙尘暴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艾比湖地区的输沙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红军  杨青  何清 《干旱区研究》2003,20(4):322-325
利用艾比湖地区 5个气象站 196 1- 2 0 0 1年的观测资料分析输沙势变化 ,结果表明 :(1)艾比湖地区合成输沙势春季最大 ,平均是 131.4VU ,夏季次之 ,是 89.9VU ,冬季最小 ,是 4 5 .4VU。四季合成输沙势在 2 0世纪 6 0年代最大 ,90年代最小 ;春季、冬季从 6 0~ 90年代一直减小 ;夏季、秋季在 80年代有次高出现。各季的最大值出现年代不同 ,最小值均出现在 90年代 ;(2 )年合成输沙势从 6 0 - 90年代减小 ,8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减小较快 ,最大值是 1977年的 12 4 .3VU ,最小值是 1999年的 4 5 .8VU ,平均是 87.7VU ;(3)沙尘暴、扬沙在 6 0 - 70年代年出现日数较多 ,70年代中期达到最多 ,随后开始下降 ,90年代初达到最少 ,之后 ,稍有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