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SUMMARY: An inhibitory effect of Kunitz and Bowman-Birk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 (K- and BB-SBTI) was investigated on tryptic and chymotryptic proteinases of a brood of tiger puffer Takifugu rubripes and yellowtail Seriola quinqueradiata . These assist to comprehend the differences in dietary soybean meal (SBM) utility by fish species and to develop low cost SBM diets with low contents of fish meal. The K-SBTI strongly inhibited tryptic proteinase and weakly inhibited chymotryptic proteinase from the hepatopancreas and intestine including pyloric ceca of the fishes. The BB-SBTI strongly inhibited both proteinases of the fishes. The K-SBTI inhibition for tryptic protease and the BB-SBTI inhibition for tryptic and chymotryptic proteases were relatively constant in tiger puffer with growth of 12–199 g bodyweight. In yellowtail with growth of 7–672 g bodyweight, the K-SBTI inhibition for tryptic protease and the BB-SBTI inhibition for chymotryptic protease were also relatively constant. The BB-SBTI inhibition for yellowtail tryptic protease typically fell in the stage from 7 g to 57 g bodyweight, and then decreased slightly or was maintained constant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inhibitory modes of K- and BB-SBTI and there is inter- and intraspecific diversity of tryptic protease co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相似文献   
32.
采用原核表达方法高效表达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防御素db-1基因,并获得该基因的重组表达产物。通过RT-PCR扩增获得红鳍东方鲀防御素db-1基因成熟肽编码序列,将其连入pET32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 DB-1,然后将其转入至大肠杆菌表达菌株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该蛋白,并利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该蛋白,最后以Anti-Mus defensin Beta2抗体为探针的Elisa反应鉴定该蛋白。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db-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纯化得到了这种重组防御素融合蛋白。本研究中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获取重组防御素蛋白的方法,可为其应用和生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3.
红鳍东方鲀6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及基因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法,对2龄野生红鳍东方鲀的肌肉、肝脏、肾脏、心脏、眼、鳃6种组织中的苹果酸酶(ME),乳酸脱氢酶(L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葡萄糖脱氢酶(GLCDH),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酯酶(EST)共6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上6种同工酶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LDH在除肝脏外的5种组织中活性很强,GLCDH只在肝脏中表达,鳃组织中的GLCDH和肌肉组织中的EST表达活性都很弱。6种同工酶共检测到12个基因位点,其中ME和PGM有两个基因位点编码,EST有5个基因位点编码。本试验还检测到Ldh-1、Est-1、Est-2、Est-3和Est-4共5个基因位点具有多态现象(P0·99),多态位点比例为41·67%,在12个基因位点共观察到17个等位基因表达,平均每个位点表达的等位基因数为1·417个。同时在红鳍东方鲀眼组织中发现,AB3型和B4型LDH间有一条酶带弱表达。  相似文献   
34.
张伟  付云  张煜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7):119-123
利用斑马鱼的SREBP-1 的氨基酸序列NP_001098599.1 为探针,对红鳍东方鲀基因组数据库进行BLAST 分析,获得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protein-1,SREBP-1)的cDNA 序列及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结构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红鳍东方鲀SREBP-1 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3 330 bp,共编码1 109 个氨基酸;红鳍东方鲀SREBP-1 的氨基酸序列与黄斑蓝子鱼、大西洋鲑、斑马鱼、人、牛及原鸡的同源性分别为81%、73%、72%、55%、55%、54%和54%;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SREBP-1 与黄斑蓝子鱼的进化关系最为密切,亲缘关系最近;红鳍东方鲀SREBP-1 蛋白中α-螺旋较多,该蛋白质氨基端包含1 个bHLH-zip 的结构。  相似文献   
35.
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pH值为7.5~7.7,溶氧7 mg/L,盐度32,温度(24.3±2)℃条件下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鱼体质量为(8.5±0.5)g。急性试验设定氨氮浓度梯度为0、56.99、64.89、73.84、84.10、95.74、109.00m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0.95、1.08、1.23、1.40、1.59、1.81 mg/L。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氨氮对红鳍东方鲀产生了毒性,暴露24、48、72、96 h LC50分别为97.61、87.22、78.62、72.38 mg/L,安全浓度为7.24 mg/L。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1.62、1.45、1.31、1.20 mg/L,安全浓度为0.12 mg/L。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建立1种准确、快捷、高效的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方法]以泥鳅、红鳍东方鲀和德国镜鲤的单个胚胎作为材料,通过秋水仙素、低渗、卡诺固定等操作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3种鱼类均获得大量形态清晰、长度适中、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结论]以鱼类肌肉效应期为材料可成功制备染色体标本,为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纯的影响,在18个200L圆形流水水槽中各放养体重大小接近的红鳍东方鲍幼鱼20尾,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5.77%、7.71%、8.93%、11.89%、13.75%、16.42%的饲料,每个脂肪梯度设3个重复。56d饲养试验结束后,结果显示,东方纯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脂肪水平为5.77%~13.75%时,饵料系数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脂肪水平的进一步升高,饵料系数保持平稳,高脂肪组和低脂肪组差异显著(P〈0.05)。肝体比和脏体比都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肥满度的最大值出现在8.93%组,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体成分分析表明,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都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各组间显著升高(P〈0.05)。8.93%脂肪组血糖含量最高。各组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脂肪水平为8.93%的配合饲料对红鳍东方纯幼鱼的生长代谢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38.
随机采集体长18~20cm、体重200~250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44尾,解剖观察并记录性腺组织外观,然后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鉴定个体的性别。结果表明:性腺为细长条状且呈乳白色的个体为雄性个体,而性腺为袋状且呈淡红色的个体为雌性个体,且样本群体中的雌雄性别比例为1∶1。本研究结果为通过性腺外观形状和颜色即可准确鉴定体长为20cm左右的红鳍东方鲀的性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贡献率分别为46.776%、27.668%和7.122%,3个主成分累积的贡献率为81.566%,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各变量对判别函数的贡献大小,筛选出两个比例性状,即体宽/体长、体周长2/体长,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起红鳍东方鲍的雌、雄判别模型,对雌、雄共72个个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1.9%;T检验结果显示,体宽/体长在红鳍东方鲍两性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周长2/体长在红鳍东方鲍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雄性与雌性相比,体形较宽,体周长2较长.红鳍东方鲀雌、雄的形态差异为繁育和选育过程中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查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测定了其在不同水温[15.2、20.2、25.6(对照)和30.4℃]、盐度[0、10、20、32(对照)和40]和溶氧[2.14、4.10、5.81和7.36 mg/L(对照)]条件下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结果表明,水温和溶氧含量均显著影响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P0.01)。随水温和溶氧含量升高,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均逐渐增加。水温(T,℃)与临界游速(U_(crit),cm/s)和最大游速(U_(max),cm/s)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095T 2+5.450T-47.79,R~2=0.995(P0.01)和U_(max)=-0.018T 2+2.204 T-12.27,R~2=0.981(P0.01)。溶氧含量(DO,mg/L)与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也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230DO2+1.561DO+5.84,R~2=0.995(P0.01)和U_(max)=-0.806 DO2+11.10DO-3.919,R~2=0.985(P0.01)。不同盐度下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低温和缺氧会降低红鳍东方鲀放流苗种的游泳能力,进而降低其放流后的捕食成功率,提高被捕食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