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7篇
  22篇
综合类   14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宁夏六盘山北侧的半干旱区,研究了华北落叶松林、沙棘灌丛、虎榛子灌丛、草地植被类型的冠层截留与再分配、枯落物持水及土壤蓄水等水文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冠层截留能力相差较大,其中,沙棘灌丛的截留率最高(24.80%),华北落叶松林略低(21.40%),虎榛子灌丛最低(9.25%);与此相反,树干茎流率以虎榛子灌丛为最高(33.18%),超出大多数干旱半干旱区灌木树干茎流范围(2%~10%)。从季节变化上看,不同植被群落的截留率均为6月份最大,7—9月份持续下降,10月份出现回升;但截留量均为7月份最大。枯落物持水性能以华北落叶松林样地为最高,其次为虎榛子灌丛、沙棘灌丛和草地,这与各植被类型枯落物层贮存量的大小排序一致。1 m土 层的土壤容重以虎榛子样地为最小(1.03 g·cm-3),然后依华北落叶松(1.07 g·cm-3)、草地(1.08 g·cm-3)、沙棘(1.16 g·cm-3)的顺序增大。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以华北落叶松林样地为最高,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以虎榛子样地为最高,非毛管孔隙度以草地为最高;这几项指标均以沙棘样地为最低。综上所述,从林冠截持、枯落物持水性、土壤物理性质等总体来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存蓄水、调水能力最强,其次为虎榛子灌丛和草地,沙棘灌丛最差。  相似文献   
72.
沙棘平茬复壮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沙棘林不同龄组、不同季节平茬复壮效果的研究表明:沙棘林栽植后5~7a进行平茬更新效果最佳,萌蘖株数达到3.89万株/hm2,幼树生长旺盛,在平茬时间上以春季平茬效果最佳。沙棘根部萌蘖的苗木生长格外旺盛,雨季平茬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3.
以利用发挥沙棘的饲用价值为根本,兼顾考虑其生态效益的发挥,按照综合、可测、科学合理的指标确定原则,采用分级复合方法建立了饲用型沙棘品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生态效益指数、饲用适宜性指数、营养价值指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饲用型沙棘品种引种试验的观测数据,筛选出饲用性能好的沙棘品种.  相似文献   
74.
沙棘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几年的调查,我们发现沙棘象对沙棘种实的危害相当严重。1987年延安南泥湾林场沙棘的种实因该虫为害颗粒无收,在榆林、铜川也有类似情况。为此,1987-1989年我们在陇县关山对其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一、分布、形态特征及为容(图1) 沙棘象(Curculio hippophes Zhang)分布于陕西省的陕北、渭北和关山等地区,沙棘种子被害率达20-80%。成虫除产卵时在果实上留有产卵孔外,还啃食果皮作为补充营养,使果实失去利用价值。幼虫蛀食种仁并引起大量落果。  相似文献   
75.
不同型号及浓度的ABT生根粉对沙棘扦插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不同型号及浓度的ABT生根粉对沙棘插穗进行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8.0×10-5的ABT7号处理后的效果尤为明显,质量分数为8.0×10-5的ABT6号次之,质量分数为3.0×10-5ABT8号处理的较差,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最差。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在朝阳县十二台苗圃对沙棘种不同催芽程度后播种试验研究表明 :在催芽过程中 ,待有 70 %~ 90 %芽伸长 2~ 4mm时进行播种 ,出苗率 85 % ;90 %以上种芽伸长 5~ 10mm时播种出苗率 98% ;30 %~ 4 0 %种子裂嘴和5 0 %~ 70 %种子长出胚芽后进行播种出苗率均很低  相似文献   
77.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沙棘种群表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铨  佟金权 《林业科学》1993,29(3):257-261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是个遗传结构十分复杂的种群。树型、棘刺、果色、果形、果实大小、种子大小等,均有幅度很大的变异,尚未从种群表型结构角度系统研究。为了探明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各种性状变异的幅度和性质,以及性状变异之间的关系,1988年秋,对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沙棘天然林,从表型上对其种群结构作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探索中国沙棘的种群分化和演进,为在生产上对中国沙棘进行遗传调控和育种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8.
熊正英  刘小杰  唐量 《沙棘》2004,17(2):14-17
目的 :通过测定运动小鼠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 ,观察超微结构变化 ,探讨服用沙棘油对小鼠能力影响的生物化学机制。方法 :70只雄性 ICR小鼠随机分为六组 :安静对照组、安静沙棘组、训炼即刻组、训练即刻沙棘组、训练恢复 2 4 h组和训练恢复 2 4 h沙棘组。经过 6周游泳耐力训练后进行一次力竭性游泳 ,分析比较了各组脑组织 SOD、MDA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各组脑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 :各组 SOD活性除安静对照组与相应沙棘组 ,训练即刻沙棘组与训练恢复沙棘组间无显著差异外 (P>0 .0 5 ) ,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MDA含量除训练即刻组与相应沙棘组及恢复组间无显著差异外 (P>0 .0 5 ) ,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沙棘组脑细胞中线粒体、肌浆网、肌丝等结构均比相应对照组完整 ,病变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 :沙棘油能提高脑组织抗自由基氧化的能力 ,同时还对脑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减轻运动对脑细胞的损伤程度并可延长运动至疲劳的时间。  相似文献   
79.
吴振林 《北方园艺》2012,(15):43-45
以大果沙棘新生绿枝为试材,研究了在插后不喷水和每天只喷1次水与每天多次弥雾或每天喷水2~3次扦插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在简易扦插环境下不喷水和每天喷1次水的方法,大果沙棘5~25cm长多片叶绿枝扦插生根率仍高达90%以上,成苗高40cm以上,根系发达;并且比普通采用的自动间歇弥雾绿枝扦插方法生根率高1倍以上,且投资少;比每天喷水2~3次扦插方法用工少、生根率无显著差异,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0.
"新垦沙棘2号"是由新疆农垦科学院选育出来的优良沙棘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为长椭圆型、早果、丰产、萌蘖力强、性状稳定等特点;果实棕色,果柄长度0.25~0.30cm,果实横径为0.8~1.0cm,果实纵径为1.1~1.2cm,含糖量6.84%,含酸量0.95%,维生素C含量497.4mg/100g;在北疆8月上旬成熟。2010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