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7篇
  22篇
综合类   14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沙棘种源苗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省关帝山沙棘园对13个沙棘种源进行了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不仅室内发芽率不同,而且在苗高、地径、主根长及根鲜重上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综合评估显示,山西省和顺、五寨、隰县和陕西省富县四个种源优于当地种源,生长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12.
中国沙棘带小枝采果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开展中国沙棘资源和果实特性调查,研究了带小枝采果新方法,于2003年11月组织培训农民实际应用,科学有序地采收沙棘果实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3.
陕西省沙棘主要害虫危害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陕西省沙棘昆虫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陕西沙棘害虫的危害及分布特点,并对区域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为陕西省沙棘病虫害防治及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杨涛  杨仕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51-10653
沙棘是一种良好的经济林木,沙棘一变种——木里高沙棘具有分布广,产量高,经济寿命长,抗逆性强等特征。合理开发、持续利用该类资源,对带动木里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民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上要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保护天然资源与扩大人工种植并重、科学研究与加工并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沙棘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迪马CLC-ODS反相柱,以0.1%H2C2O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采用外标法测定沙棘产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维生素C的平均回收率为99%。  相似文献   
116.
中国沙棘 青海云杉和中国沙棘 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最大截留量、枯落物持水量和稳渗速度明显高于其纯林。17年生华北落叶松 中国沙棘林最大截留量较华北落叶松纯林高23.9%,枯落物持水量高26.3%,稳渗速度高2.4倍。退耕地所有中国沙棘林分最大截留量分布范围为1.43~2.02mm,较农作物高O.80~1.41mm,也高于退耕地种草、种药的O.23~O.43mm;退耕还林地表形成稳定的枯落物层,退耕栽植沙棘林枯落物层持水量较农作物十分明显;中国沙棘林地土壤的稳渗速度较农耕地的高5.5~19.5倍。退耕还林还草后,中国沙棘等人工植物群落较农作物的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7.
本研究对2个沙棘杂交子代群体、亲本群体及对照实生中国沙棘在不同时间的沙棘叶游离黄酮和部分叶样的水解黄酮甙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坝口子和九城宫2个基地7个群体的沙棘叶分析表明:沙棘叶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及桑色素等黄酮组分均处于非游离状态,而只有芦丁以游离态存在。从2个基地研究群体的游离总黄酮变化来看,6月初到7月中旬叶中总黄酮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坝口子群体变化在800~1000mg/100g,九城宫各群体叶中游离总黄酮含量变化在900~1380mg/100g之间。对九城宫的杂交子代群体和当地中国沙棘2群体的叶水解黄酮甙进一步分析发现,沙棘叶中主要有3种黄酮甙、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该2群体叶中槲皮素的含量集中在6月1日到8月15日之间,变化在0.3~0.4g/100g,异鼠李素含量变化在0.27~0.38g/100g范围内;山奈酚2群体叶中含量接近,变化范围在0.6g/100g~0.2g/100g,水解总黄酮甙含量则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群体变化范围在1.3g/100g~0.79g/100g。  相似文献   
118.
为筛选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高效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14种杀虫剂对其4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栎黄枯叶蛾4龄幼虫均具有高致死能力,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值介于0.199~2.046 mg/L;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也有较高的杀虫活性,LC50值在2.733~6.470 mg/L;苦参碱对幼虫的毒力水平最低,在测试的质量浓度梯度内试虫校正死亡率均小于45%。除苦参碱外,其他13种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杀虫双、甲维虫酰肼、马拉硫磷。综合考虑药剂残留及沙棘作为果叶兼用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用于栎黄枯叶蛾幼虫大发生时的应急药剂,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等生物源农药可作为常用药剂,在高效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同时兼顾环境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9.
以良种沙棘“实优1号”的水培茎尖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定芽及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表明,水培茎尖在1/2M S 6-BA 1.0 m g.L-1 IAA 0.5 m g.L-1上可诱导出大量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继代转接可获得丛生芽。幼苗茎段在1/2 M S 6-BA 2.5 m g.-L 1 IAA 0.2 m g.L-1上可诱导腋芽增殖,但倍数较低;水培叶在1/2 M S 6-BA 0.5 m g.L-1 KT 0.2 m g.L-1 NAA 0.02 m g.L-1上诱导效果好,不定芽多,分化速度快,30 d平均分化不定芽9.1个,分化率达94.1%。继代苗在1/2 B5 6-BA 0.3 m g.L-1 IBA 0.4 m g.L-1上有较高的生根率,达到87.5%。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对河北涿鹿地区的6种中国沙棘的果实,在成熟期的4个不同阶段的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棘含油量在12月5日的样品中达到高点,种子油为6.9%~11.4%,果肉油为6.1%~8.9%。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在12月5日的样品中达到高点,含量的总平均值为86.6%,其中维生素F占59.8%。而果肉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总平均值为64.8%,但其中的维生素F仅占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