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0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林业   281篇
农学   260篇
基础科学   239篇
  731篇
综合类   1535篇
农作物   23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We evaluated the influence of amount and crude protein (CP) supplementation frequency (SF) on nitrogen (N) use by wethe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late-gestation beef cows. In exp. 1, seven Western whiteface wethers (31.8 ± 1.4 kg) were used in an incomplete 7 × 4 Latin square to evaluate intake and N use. Wethers received one of the seven treatments in a 2 × 3 factorial design containing two levels of supplemental soybean meal offered at a rate of 100% (F) or 50% (H; 50% of F) of the estimated CP requirement daily, once every 5, or once every 10 d, plus a non-supplemented control (CON). Low-quality cool-season forage (4.9 % CP; dry matter [DM] basis) was provided daily for ad libitum intake. Experimental periods lasted 30 d. In exp. 2, 84 Angus × Hereford cows (560 ± 35 kg) were stratified by age, body condition score (BCS), and expected calving date and allocated to 1 of the 21 feedlot pens (three pens per treatment). Pen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the same treatments as in exp. 1 and cows had free access to low-quality cool-season forage (2.9% CP; DM basis). Cow body weight (BW) and BCS were measured every 14 d until calving and within 24 h after calving. In exp. 1, supplementation did not alter total DM and organic matter (OM) intake (P ≥ 0.26), but both parameters linearly decreased as SF decreased (P = 0.02).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d DM, OM, an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digestibility (P ≤ 0.02). Additionally, F feeding linearly increased DM, OM, and NDF digestibility as SF decreased (P ≤ 0.04). Digestibility of N, N balance, and digested N retained were greater with supplementation (P < 0.01), and N digestibility linearly increased as SF decreased (P = 0.01). Mean plasma urea-N concentration was not only greater (P < 0.01) for supplemented vs. CON wethers but also greater (P = 0.03) for F vs. H. In exp. 2, pre-calving BCS change was greater (P = 0.03) for supplemented cows. A linear effect of SF × supplementation rate for pre-calving BCS change was noted (P = 0.05), as F-supplemented cows lost more BCS compared with H as SF decreased. When considering supplementation intervals greater than 5 d, reducing the quantity of supplement provided, compared with daily supplementation, may be a feasible management strategy to maintain acceptable nutrient use and animal performance while reducing supplement and labor costs.  相似文献   
42.
杨林  陈默  李海燕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21,30(1):181-188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降雨格局变化能够对各类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虎尾草为退化盐碱草地恢复的主要先锋种植物之一,降雨格局变化如何影响其分株和根系等特征对于全球变化背景下退化盐碱地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格局变化试验,设置了3个降水量(减少30%、不变、增加30%)和2个降雨间隔(1、2 d), 研究了虎尾草地上分株和地下根系形态特征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降雨格局的变化对虎尾草有性生殖特征几乎无影响,随着降水量增加或降雨间隔延长营养繁殖特征具有增加的趋势。2) 降雨间隔和降水量对虎尾草根系影响程度不同,降雨间隔为主要影响因素,且二者相互依赖。降水量一定时,随着降雨间隔的增加,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根直径显著降低。3) 降水量和降雨间隔均影响虎尾草生物量的积累,降雨间隔为主要影响因素,随着降雨间隔的增加,根、茎、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叶和花序生物量具有减小的趋势,但是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3.
锌是动物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动物生长发育和健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甘氨酸锌作为有机微量元素具有生物利用率高、减排环保等优势。综述了甘氨酸锌对动物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免疫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探讨了动物对甘氨酸锌的需要量,旨在为动物生产中科学利用甘氨酸锌改善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基于2018年6~9月野外采集的数据,采用野外观测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天祝地区金强河流域典型灌丛: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硬叶柳(Salix sclerophylla)、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灌丛的降雨截留特征,分析了降雨对灌丛的穿透雨量、茎干流量和截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观测到降雨22次,总降雨量为322.2mm。6种灌丛的茎干流量、穿透雨量和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观测的雨量范围内,茎干流率与穿透雨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而截留率则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最后也趋于稳定;6种灌丛的茎干流率和穿透雨率随着雨量级的增加而增大,而截留率则随之减小。在所有雨量级中,山生柳的茎干流率最大;在>20mm雨量级中,千里香灌从的穿透雨率最大,绣线菊灌从的截留率最大。  相似文献   
45.
以2BYFGJ-4型玉米苗带秸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机机架为主要优化分析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出该机机架设计的薄弱环节。根据前几阶模态频率和振型,提出机架的优化方案,并以模态频率为衡量指标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架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可为下一轮样机制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
利用不同地下水埋深的地中仪进行地膜棉的灌溉试验,分析了地膜棉不同生育期时蒸发、入渗的变化特征:受地膜棉的蒸腾作用,灌溉入渗量随其日耗水量增加而显著减少;棉花根系吸水影响深度与其日耗水强度成指数关系,其根系吸水最大影响深度为2.76m;棉花根系利用地下水量随埋深增加而减小,棉田最佳的灌水湿润深度应小于1.0m,当灌水湿润深度超过1.5m时,其根系不能更多利用地下水,即可认为是深层入渗。  相似文献   
47.
阐述了河北省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秸秆还田机械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8.
针对现有秸秆还田机刀具性能的不足,研制了鞭式刀具.同时,在阐述鞭式刀具的结构与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对该刀具破茬瞬时的加速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刀具作用于根茬时刀头速度大,采用该刀具的还田机既可切碎秸秆,又可以同时入土破茬,并实现了碎茬与土壤的均匀混拌.  相似文献   
49.
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普遍存在的耕作深度浅、秸秆还田深度不满足农艺要求、旋耕部件缠草严重等问题,运用旋耕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设计了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颗粒进行假设,运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颗粒力学模型,应用EDEM软件进行整秆还田仿真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耕深在20 cm时,土壤表层覆盖率为93.87%。通过土槽台架试验得到:在作业速度为1.25 km/h、刀辊转速为237 r/min时,耕深可达到22 cm,地表以下15~20 cm翻埋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0%,秸秆还田率为91.63%,同时刀辊轴不缠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深度达到水整地环节的要求,秸秆还田率较高。通过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相互验证,证明新型整秆还田装置一次作业可实现切土、碎土、埋草、压草及覆土的功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0.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枣林露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2年和2013年叶片湿度传感器(LWS)、温湿度仪、热扩散式探针(TDP)、中子仪实测的露水强度、冠层温湿度、树干径流、土壤水分及气象站监测的气象因子,分析了枣林生育期内露水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其与水资源输入、输出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枣林露水量随生育期变化呈现递增趋势,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露水总量分别为31.31、37.87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蒸腾量和蒸发量的6.87%、10.00%、17.65%和7.90%、15.00%、17.90%,露水量日平均值分别达0.44、0.47 mm。此外,露水量具有发生频率高、稳定性强、重度露水量(大于0.20 mm)比重大的特点。在枣树全生育期内,露水量作为水资源输入项会引起蒸腾量在果实膨大和成熟期显著降低(P0.05),但对蒸发量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露水是该区枣林重要水源,是水量平衡中不可缺少的输入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