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82篇
林业   201篇
农学   98篇
基础科学   270篇
  345篇
综合类   712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本文研究了川西南山地安宁河流域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的水分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的年降水量分别为1 067.95 mm和1 371.73 mm,年降水量的90%以上集中在6月~10月的雨季和夏秋季节;(2)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蒸发量为1 280 mm和1 089.75 mm,春夏蒸发占年蒸发量的65%和66%,旱季蒸发占年蒸发量的58%和61%,4月~6月是蒸发旺季,其次是7月~8月;(3)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水分盈余量分别为43.6 mm和481.95 mm,均存在季节性水分匮缺期,7月~10月、夏秋季节和雨季均是水分盈余期,其余为水分匮缺期;(4)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干燥度分别为1.205和0.8,表明该地区分别为半湿润和湿润性气候,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7月~10月、雨季和夏秋季节气候湿润,其余时期为半湿润或干旱气候;(5)干性森林在年降水量和水分盈余量上高于干热河谷,在年可能蒸发量和干燥度上明显低于干热河谷,这种差异还体现在水分参数的月分配、四季分配、旱雨季分配上;(6)干热河谷湿润程度差于干性森林,干热河谷植被和干性森林对各自水分收支状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7)封山育林需要注意旱季防火,人工促进还需要考虑土壤水分平衡规律和适地适树,进行"适度"造林。  相似文献   
52.
福建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及应急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划分了福建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类型,总结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特点,并针对灾害发生形势和防控存在问题,阐述了应急管理的必要性,综合提出应急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原木板材的颜色纹理检测以及分类是木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本文讨论分析了板材检测分类系统的硬件设计和系统涉及的算法,在分析不同聚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最大最小距离聚类法实现板材聚类,并对有关算法进行了软件设计和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银杏雄株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从泰安和郯城共5050株银杏雄株中筛选出的26个优良单株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这些单株具有花期长、花粉量大及花粉生活力强等特点。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花期逐渐延长,但小孢子叶球数/短枝下降。每米长枝上的短枝数最高达45个。短枝长与小孢子叶球数/短枝呈极呈著的正相关。3年生枝段短枝开花率最高,达96%。每个短枝上小孢子叶球数最高达645个,每个小孢子叶球最多含花药58个,每个花药含有花粉粒最高达23×104个,平均每个小孢子叶球含花粉粒达65×104个。14#单株出粉率达683%。一株45年生雄株可产花粉165g。花粉生活力平均为92%。授粉后座果率90%,有胚率91%。  相似文献   
55.
闽东桉树品系造林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鸿燊 《热带林业》2006,34(1):33-36
选择福建省有一定栽培面积的7个桉树品系,在永泰县的三个海拔带分别采用随机区组,3次重复的试验设计,运用多目标决策原理,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永泰山地造林综合指标表现最好的为尾赤桉201;其次为尾园桉184、尾巨桉3229、赤桉9号、巨尾桉C6、;比较差的为巨桉A5、柳窿桉9号。在本地区,包括整个闽东Ⅱ08桉树引种小区,发展桉树宜提倡使用尾赤桉201。  相似文献   
56.
根据四川盆地浅丘区农林复合系统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系统内天空散射辐射令布特征。提出了在林带和地形(坡度变化)的双重影响下的林带间平均相对辐照成分布特征,为农林复合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除林带本身产生“光胁地”外,地形变化即坡度的增加,叶“光胁地”效应有增强作用,对其范围有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57.
The soil structure was expressed with fractal dimensions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 (ASD), and soil pore size distribution (SPD). The effect of soil fractal features on soil infiltration velocity and process was studied. The result of the fractal feature shows that fractal dimensions of PSD are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ASD and SPD, and in different soil genetic horizons,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ASD has the greatest variability, and shows a downtrend on the top-to-bottom genetic horizon. According to the soil infiltration process curve,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1) the initial phase (0–5 min), (2) the transition phase (5–30 min), and (3) the stable phase (30–180 min). In the initial phase of infiltration, the soil structure of soil genetic horizon A was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 in the transition phase of infiltration, the pore distribution of soil horizon AB and soil structure of horizon B were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stable phase of infiltration, the soil structure of horizon C was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 to the infiltration velocity. Soil infiltration process is influenced comprehensively by soil PSD, ASD, and SPD. In the overall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the infiltration in shrub forest land was much faster than that in other land uses, and in the initial infiltration phase, arable land soil infiltration was much faster than that in forest land, and in the stable infiltration phase, the infiltration velocity in forest land was faster than that in arable lan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6, 28(3): 73–78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58.
本文描述了红皮云杉的最佳播种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播种为15kg/mu.这不但可以节约种子,而且还可以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59.
花生油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的污染。针对AFB1的传统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时效性差等问题,利用荧光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花生油中AFB1含量。首先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确定最佳激发波长,使用K-means和自组织映射(Self organizing map, SOM)聚类算法对花生油中AFB1含量进行超标与否的定性鉴别,准确率均达95%以上;其次使用2种预处理算法和2种降维算法,选出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为最佳的波长选择方法;随后将回声状态网络(Echo state network, ESN)用于AFB1的定量建模,同时与其他模型作比较,结果显示CARS-ESN模型获得了最佳AFB1含量预测效果;最后将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用于对ESN参数进行寻优,最终预测集决定系数达0.984,均方根误差达2.13μg/kg。结果表明了荧光光谱技术结合ESN预测花生油中AFB1含量的可行性,为在线检测食用油中真菌毒素含...  相似文献   
60.
针对茶叶病害检测面临的病害尺度多变、病害密集与遮挡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自注意力茶叶病害检测方法(Multi-scale guided self-attention network, MSGSN)。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VGG16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以获取茶叶病害图像在不同尺度下的局部细节特征,例如纹理和边缘等,从而有效表达多尺度的局部特征。其次,通过自注意力模块捕获茶叶图像中像素之间的全局依赖关系,实现病害图像全局信息与局部特征之间的有效交互。最后,采用通道注意力机制对多尺度特征进行加权融合,提升了模型对病害多尺度特征的表征能力,使其更加关注关键特征,从而提高了病害检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多尺度自注意力的茶叶病害检测方法在背景复杂、病害尺度多变等场景下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2.15%。该方法可为茶叶病害的智能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