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0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523篇
基础科学   522篇
  970篇
综合类   2644篇
农作物   309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545篇
园艺   233篇
植物保护   838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消除葡萄东西行向种植双膜覆盖越冬膜上雪被不足的顾虑,2014—2015年冬季在新疆阜康进行了东西向、南北向膜下和土埋的温度逐日观测。结果表明,寒冷期最低温度东西向较高。整个冬季东西向有大于土埋的补偿温度,而南北向是低于土埋的亏缺温度。在-25.6℃的最低气温日,东西向是-3.0℃、南北向-5.4℃、土埋-4.6℃。经推算,在-37℃极端最低气温时,分别是-9.6℃、-13.6℃、-10.4℃。两种行向都经得住极端最低气温和长期低温的酷寒,东西向好于南北向。最高温度、平均温度也是东西向较高,温差则反之。10℃萌发生长的日期东西向比土埋提前37天,南北向提前35天。东西向还较南北向高产优质,生长旺盛。东西向因为优越的光照条件,可不再担忧雪被不足的问题。若采用篱架式南北向栽培,双膜越冬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2.
营养液膜技术栽培牧草净化循环流水水产养殖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泮进明 《水产学报》2005,29(5):695-699
为研究植物生态净化技术集成至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的可行性,构建了4个(4重复)3.0m×0.5m×0.05m(长×宽×高)的植物滤器处理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高密度养殖废水。每个植物滤器生长0.8m2NFT(营养液膜技术)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L.)。废水每周更换一次,每次25.4L,连续运行40d。7d循环灌溉处理后,NO3--N、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6.1%、86.2%、90.5%、88.7%,pH从6.4升高至8.4,而水体积只消耗29.7%。除UIA由于pH升高而超标外,所有水质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牧草日增长仅2.3mm,显著低于用商品营养液培育的牧草生长速度(日增长13.2mm)。鲜草TAN和NO3--N含量分别为107.9和42.5μg.g-1,试验结束时收获鲜草582.9g.m-2,烘干后得到干草102.5g.m-2,干湿比0.176。结果表明,植物滤器能解决生物滤器引起的N、P、COD累积以及pH下降等问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处理方法。为使牧草良好生长,建议定期将牧草返回培育系统用商品营养液培养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993.
以自然光为对照(CK),采用不同颜色聚乙烯薄膜覆盖的棚架人工种植药用蔬菜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分析不同颜色棚膜下叶片光谱特性,并对紫苏的生长动态及矿物质的吸收与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有色膜覆盖下,400-700nm可见光的光谱占比均较自然光下显著提高(P<0.05),其中蓝膜、紫膜的提高幅度最大,而350-400nm紫外光以及700-900nm红外光波段的光谱占比均较自然光下有所降低;(2)除绿色膜之外,其它有色膜均显著提高单株紫苏的叶片总鲜重(P<0.05),以黄色膜下叶片鲜重最高,红色膜次之;(3)K、P、S、Cu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含量以绿色膜下最高,Ca、Mg、Mn元素含量以蓝色膜下最高,各有色膜处理较自然光下均提高了K、Na、S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含量而降低了Fe元素含量;(4)K、Cu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累积量以红色膜处理最高,P、Ca、Mg累积量以黄色膜处理最高,各有色膜处理较自然光下均提高了K、P、Ca、Na、S、Zn、Cu等7种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累积量而降低了Fe元素累积量;(5)自然光下紫苏叶片中的常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值约为K:Ca:Mg:P:S:Na=107:93:27:15:7:1,微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值约为Fe:Mn:Zn:Cu=524:21:7:1。综上,有色膜覆盖可以作为一种定向优化露地栽培紫苏生长或矿质品质的设施工程手段。  相似文献   
994.
地膜覆盖时间对新疆棉田水热及棉花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该文主要研究不同的地膜覆盖时间对棉田水热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了6个地膜覆盖时间:40 d(J1)、55 d(J2)、70 d(J3)、85 d(J4)、100 d(J5)和140 d(全生育期覆盖,CK),2016和2017年在阿克苏绿洲典型滴灌棉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耗水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_c)、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可影响土壤水热状况。随着地膜覆盖时间延长,0~80 cm土层含水率逐渐增加,ET_c持续降低,WUE呈增加趋势,但超过100 d后对ET_c及WUE无显著影响。J1、J2、J3和J4处理在揭除膜后,土壤含水率迅速降低,土壤深层水快速消耗,进入铃期后处理间差异才逐步开始缩小。地膜覆盖时间小于100 d会显著减少单株成铃数,降低单铃质量,最终造成减产。J1~J5覆盖时间中,J5处理产量(2 a平均为6 800 kg/hm~2)和WUE(2 a平均为11.5 kg/(hm~2·mm))最高(P0.05),且J5与CK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地膜覆盖100 d较适宜。该研究结果可为绿洲棉区合理地使用地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残膜回收及降解地膜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5.
废弃物的高效和资源化利用是现代渔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以海带渣和养殖固废为原料开展了两相发酵产沼气效果试验研究,探讨了中温条件下(35±1℃)料液TS浓度和接种率对混合水解酸化特性以及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带渣与养殖固废混合水解酸化过程启动很快,第2天乙酸浓度即达到峰值,5 d后丙酸和丁酸浓度增幅较快,水解酸化过程中甲酸产量相对较低。不同TS浓度(6%、8%和10%)和不同接种率(10%、20%和30%)的料液水解3 d,乙酸的酸化度分别为42.6%、50.0%、49.8%和50.7%、44.3%、40.3%;主要有机酸(乙酸+丁酸+甲酸)的酸化度分别达到61.7%、68.7%、62.2%和69.4%、57.5%、58.0%。料液TS浓度为8%~10%、接种率为10%~20%和p H值为6.0~7.0时,海带渣与养殖固废在中温条件下混合水解2~3 d,即可获得后期发酵产沼气所需的酸化料液。此外,发酵产沼气结果表明,每天按与产沼气接种污泥质量比为1:7~1:9的比例添加酸化料液,在p H值为7.0~8.0和35±1℃的条件下厌氧发酵产沼气,产气系统启动很快,而且8~13 d即进入稳定产气阶段,产气率保持在489.4~581.5 m L/g VS,所产沼气中的甲烷体积分数达到82.7%~84.9%,而且料液不会出现酸化现象。海带渣与养殖固废混合水解酸化、批量填料发酵产沼气工艺明显提高了产气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氯虫苯甲酰胺和毒死蜱在水稻中的分布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LC-MS检测技术,系统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毒死蜱及其代谢物(3,5,6-TCP)在两种水稻各器官的动态消解规律与分布特征,旨在为两种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后期稻米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在穗期施药后定期分析水稻各器官中农药及代谢物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及代谢物在水稻甬优各器官中的残留量高于中浙优,在水稻中的残留量均呈叶 > 籽粒 > 茎 > 根的分布规律,根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茎、叶和籽粒中的残留量随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毒死蜱在水稻各器官降解速率较快,在施药后14 d降解率达99%以上;稻壳和糠承载90%左右农药及代谢物残留;高剂量施药使两种农药及代谢物在籽粒各部位的含量增高,但对其分布特征无影响。研究表明选择种植水稻品种中浙优的同时降低施药剂量既可达到防治效果也能降低稻米食用风险。  相似文献   
997.
In this experiment, weed management was studied in zero tillage (ZT)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wheat with and without crop residue and nitrogen (N). The treatment ZT with crop residue retention (R) and 75% of required N plus GreenSeeker? (GS)-aided N management (ZTRNGS)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of density and dry weight of weeds compared to CT and ZT without residue. Sequential application of pendimethalin and sulfosulfuron (PMT-SSF) reduced the weed density and dry weight compared to the weedy check (WC). Importantly,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indices were high in ZTRNGS and in WC treatments. Greater wheat grain (5.11 t/ha) and biomass yield (13.31 t/ha) were observed in ZTRNGS than CT without residue and blanket split application of N (CTN). The treatment ZTRNGS recorded 14.1% and 16.9% higher gross and net returns, respectively, over CT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surface retention of crop residue in ZT is more useful than residue incorporation under CT for effective weed control, improving crop yield and profitability.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全膜种植模式中覆土装置覆土质量差引起的易受风力破坏、烧苗、出苗受阻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全膜覆土机具的跨越式刮板升运链膜上覆土装置。为提高覆土机构的工作性能,构建了覆土装置的实体模型,运用离散单元法模拟仿真试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曲面法,借助DesignExpert软件处理试验结果,建立了覆土宽度和覆土厚度合格率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即链速与机组前进速度比为1.38、排土口高度为200 mm、排土口宽度为120 mm,并依此进行田间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离散单元法模拟出的覆土宽度值和覆土厚度合格率接近田间重复试验均值,且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河北省韭菜主产区基于日晒高温覆膜措施对韭菜迟眼蕈蚊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就覆膜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并采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覆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晒高温覆膜技术对韭蛆各龄期幼虫的防治效果达到100%,覆膜12 d后韭菜株高、茎粗、叶宽、色泽、百株鲜重及根长等生长发育指标与未覆膜的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影响;覆膜后土壤中全磷量显著增加;根据Biolog-ECO培养第144 h的AWCD值计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迟眼蕈蚊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韭菜生长及韭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为明确噻虫嗪在节瓜上的残留行为,于2015年在广东和上海两地进行了噻虫嗪在节瓜上的规范田间残留试验,建立了节瓜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HPLC-MS/MS 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噻虫嗪在节瓜上的消解半衰期为4.98~5.84 d;采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WG),分别按有效成分75和112.5 g/hm2 的剂量于幼果期开始施药,施药2~3次,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10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3、5、7 d 采样测定,节瓜中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残留量分别为0.010~0.422 mg/kg和 <0.010~0.020 mg/kg。膳食摄入风险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其风险商值 (RQ) 为0.044,表明噻虫嗪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目前中国尚未制定噻虫嗪在节瓜上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 (MRL) 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建议中国可将噻虫嗪在节瓜上的MRL值暂定为1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