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8篇
  免费   862篇
  国内免费   1072篇
林业   1626篇
农学   1198篇
基础科学   497篇
  1766篇
综合类   7599篇
农作物   847篇
水产渔业   417篇
畜牧兽医   1564篇
园艺   548篇
植物保护   1250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565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679篇
  2015年   579篇
  2014年   922篇
  2013年   803篇
  2012年   1238篇
  2011年   1220篇
  2010年   1000篇
  2009年   1025篇
  2008年   835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832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517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The Succulent Karoo, one of two arid biodiversity hotspots in the world, is known for its high plant species richnes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and how it mediates the potentially deleterious effects of grazing. Changes in vegetation species composition, cover and species diversity were examined along piosphere gradients on northerly slopes, bottomlands and low-lying plains on 45 farms. Landscapes differed in the plant speciesand life-form composition, species richness and cover, with the more species-rich, heterogeneous grassy northerly slopes distinct from the plains and bottomlands, which were dominated by Pteronia pallens, Psilocaulon junceum and Drosanthenum spp. with more annual and ephemeral species. Overall, species richness declined linearly with decreasing rangeland condition. A weak grazing effect was detected only on the north-facing slopes, where shrubs and grass decreased with intense grazing. Years of overgrazing have resulted in the widespread dominance of P. pallens, especially on the plains and bottomlands, rendering them insensitive to graz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northern slopes should be maintained and managed such that palatable species can spread to more degraded areas of the landscape.  相似文献   
132.
茯苓发酵液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茯苓(Wolfiporia cocos)发酵液的抑菌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茯苓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茯苓发酵液对人宫颈癌细胞 Hela、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和肝癌细胞 Hep-3B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作用48 h 的半抑制剂量为23.7、15.9和13.7μL。  相似文献   
133.
根据Nicol的线性方程,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一种偶氮与淀粉接枝共聚物在6种溶剂中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吸收波长与溶剂的色散力、诱导力、偶极力有关系,由于这些作用力的相互影响,导致聚合物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34.
上海松江中心城区道路绿化类型及景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洪虎  刘承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16-9517,9521
将松江中心城区道路绿化的配置形式归纳为14个类型,并对各类型的绿化景观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采用典型调查方法,运用问卷调查、农户访问等资料搜集手段,研究各种因素对农业推广方法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推广对象的经济状况、采用创新的不同阶段以及推广对象的文化程度等都影响到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而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推广效果需要综合采用多种农业推广方法.  相似文献   
136.
河西绿洲灌区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的增产节水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设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压倒(NPS40),40 cm立秆(NS40),20 cm立秆(NS20),6 750kg/hm2覆盖(NSB40),3 750 kg/hm2覆盖(NSB20)和传统耕作(CT)7个处理,在节水1 950 m3/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秸秆覆盖量、留茬高度和秸秆处理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不同时期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提高了春小麦的产量,NPS20,NPS40,NS40,NS20,NSB40和NSB20较CT分别增产53.08%,46.59%,40.81%,19.93%,17.33%和4.34%;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提高了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WUE)(NPS20,NS40,NPS40,NS20,NSB40,NSB20分别较CT提高58.02%,43.40%,47.27%,23.78%,20.69%,8.56%),但增加了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支出;不同处理在不同时期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7.
针对甘肃当归病害逐年加重态势,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 分析比较70%噁霉灵WP?50%氯溴异氰尿酸WP和80%代森锰锌WP对当归主要病害防效及经济效益, 以期筛选出最佳防控药剂?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均能不同程度防治当归病害, 其中以50%氯溴异氰尿酸WP 1.86 g/L对褐斑病?麻口病防效最佳, 分别为70.38%~78.75%?84.48%~91.04%, 70%噁霉灵WP 0.34 g/L和80%代森锰锌WP 7.92 g/L次之, 对褐斑病防效分别为59.14%~63.72%?58.14%~62.84%, 对麻口病防效分别为78.61%~83.57%?78.97%~83.57%?50%氯溴异氰尿酸WP 1.86 g/L能很好地抑制当归抽薹, 抑制率达58.63%~63.15%?3种杀菌剂均能明显提高当归药材产量构成因子, 以80%代森锰锌WP 7.92 g/L处理增产增收效果最好, 两年平均增产量高达5 559.91 kg/hm2, 平均经济效益为194 136.65元/hm2, 但投入产出比最低, 为1∶480.63?50%氯溴异氰尿酸WP 1.86 g/L对当归病害防效及抽薹抑制率最高, 投入产出比为1∶634.02,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病害防效和经济效益, 50%氯溴异氰尿酸WP 1.86 g/L可作为生产上防控当归主要病害的主推药剂?  相似文献   
138.
为筛选农用链霉素替代药剂,以其为对照药剂,测定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霉酮和噻菌铜这4种常用细菌病害防治药剂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的抑制活性、对梨火疫病的田间防效及不同药剂处理后梨中的农药残留,并对这4种药剂的作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噻霉酮和春雷霉素对梨火疫病菌有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60、6.64和60.57 mg/L,中生菌素的抑制效果高于链霉素。在连续2年田间试验中,中生菌素1 000倍液和春雷霉素400倍液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均达90.33%以上,噻霉酮500倍液和噻菌铜200倍液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效果均达100.00%,治疗效果均超过86.97%,与对照药剂农用链霉素2 000倍液的效果相当。所有药剂处理后均未检出中生菌素、春雷霉素、高效氯氰菊酯和农用链霉素的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阿维菌素和矮壮素虽有检出,但其残留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花期前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施药,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和噻菌铜对梨花、叶片、枝梢及果实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综合来看,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和噻菌铜均可作为农用链霉素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