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7篇
  免费   872篇
  国内免费   1069篇
林业   1626篇
农学   1193篇
基础科学   497篇
  1763篇
综合类   7599篇
农作物   847篇
水产渔业   417篇
畜牧兽医   1563篇
园艺   527篇
植物保护   123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679篇
  2015年   579篇
  2014年   922篇
  2013年   803篇
  2012年   1238篇
  2011年   1220篇
  2010年   1000篇
  2009年   1025篇
  2008年   835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832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517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评估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湿度60%~80%,光周期16L:8D)研究了20、24、28、32℃下腰带长体茧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和20、24、28℃下腰带长体茧蜂的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在20~32℃内,腰带长体茧蜂对亚洲玉米螟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相同温度下,随着寄主亚洲玉米螟密度的增加,腰带长体茧蜂寄生量增加,但当寄主密度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寄生量趋于稳定。24℃的寄生效能最大,20℃最小。随着寄主亚洲玉米螟密度和腰带长体茧蜂密度的增加,搜寻效应逐渐降低。采用Hessell干扰模型,发现28℃时的搜寻常数Q和干扰效应m均为最大,腰带长体茧蜂个体间的干扰效应降低了其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有效防止空气中的大肠杆菌附着在食物等表面对人和动物造成腹泻等肠道疾病。以聚四氟乙烯制作的驻极体薄膜为试材,用控制变量法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带负电和带正电的驻极体薄膜对大肠杆菌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带负电的驻极体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正常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到70.82%;带正电的驻极体薄膜促进了大肠杆菌的生长,最高促进率达到54.65%。进一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在带正电的驻极体薄膜下处理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生长密集,带负电的驻极体薄膜处理后的菌落生长稀疏。驻极体薄膜对大肠杆菌生长造成影响的机制主要是静电场影响了大肠杆菌分子的膜电位,进而影响大肠杆菌的生长。带负电的驻极体薄膜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为生产与驻极体灭菌有关的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比较3种1.5%除虫菊素水乳剂对温室黄瓜蚜虫防治效果。[方法]施用3种试剂,并在处理前及处理后1、3、7 d分别调查蚜虫数量。[结果]三保奇花-1.5%除虫菊素水乳剂、清源保-1.5%除虫菊素水乳剂和碧琪-1.5%除虫菊素水乳剂,药后7d对黄瓜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0.26%、81.82%和70.42%。[结论]三保奇花-1.5%除虫菊素水乳剂作为生物农药表现出优异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4.
晚稻机收留高茬紫云英迟播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双季稻田晚稻机械收获留高茬后紫云英迟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紫云英播种技术相比,晚稻机械收获留高茬紫云英迟播显著缩短了紫云英的生育期,但其盛花期能保持与传统播种技术一致,对下茬早稻作物的种植没有影响;两种播种方法对盛花期鲜草产量、植株养分含量和养分积累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迟播播种能达到与传统播种一样的肥田目的;迟播对紫云英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没有明显影响,与传统播种技术相比可节约劳动力成本约45元/hm2,且可避免传统播种方法对晚稻植株的伤害。在现代双季稻种植条件下,晚稻机械收获留高茬紫云英迟播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5.
Urban heat island (UHI) often cause negative impact and has been linked to heart stroke rate, morality, human comfor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ir pollution. Fortunately, urban green spac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element to mitigate UHI through their cooling effect. However, further empirical research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guide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urban green space. We observed the impacts of urban park's tree, grass and waterbody on microclimate inside the Olympic park of Beijing during summer day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n average, the park was 0.48–1.12 °C cooler during the day, as well as increased air humidity 2.39–3.74% and reduced human comfort index 1.02–2.43 to generate more comfortable thermal environment. Urban park's cluster trees with short ground vegetation generated higher cooling effect than single trees, grass and waterbodies; proper irrigation regime enhanced the cooling effect of grasses, even the irrigated grass have similar cooling effect with small waterbody on sunny, windless summer days. Therefore, we advise to increase undergrowth coverage and grass irriga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take advantage of cooling effect of urban parks.  相似文献   
116.
2014—2016年,以‘黄冠’梨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从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春季施用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树期(2014—2015年)梨树生长以中心干和粗根等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生长量相对较小;进入结果初期(2016年)后树体生长表现为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枝梢等营养器官生长与产量形成并存,生长量大幅增加。整个试验期间,树体贮藏器官的标记氮素吸收量较大,其中幼树期中心干吸收量最大,结果初期粗根吸收量最大。0~100 cm土层标记氮素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和施用年限增加逐渐降低,其中,施用标记氮素后第1年(2014年),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较高,残留率达63.61%,梨幼树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3.25%。随后两年(2015—2016年)土壤残留量较低,树体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0.51%和0.80%。试验结束时,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标记氮素的累计利用率为4.57%,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为20.34%,损失率达75.07%。  相似文献   
117.
沙型盐碱地水产养殖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修复西北地区沙型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提升盐碱土地的利用效率,以景泰县盐碱地区为试验区域,创新采用水产养殖生态修复技术,并综合评价了该技术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水产养殖生态修复技术后盐碱地区的盐度,氯化物和硫酸盐等指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改善了当地的土壤环境,提升了盐碱土地的利用效率。发展水产养殖业也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提升了养殖户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积极性,起到了良性发展的效果。本文为盐碱土地的修复治理提供一种高效生态的修复方法,并为全国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8.
轻简化和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本文于2 0 1 3 —2 0 1 5 年连续进行了常规人工栽插、机械直播、机械栽插等3种栽培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研究,旨在为农业轻简、机械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比较3 种栽培模式下的水稻螟虫(二化螟为主, 大螟较少) 发生和为害可知,机械直播田的螟虫前期株为害率较高,且后期仍维持较高的为害率,明显高于人工栽插和机械插秧田(p<0.05)。分析原因,很可能是机械直播水稻暴露在大田的时间要稍长于栽插模式(机械插秧和人工栽插),有利于二化螟的提前入田为害。因此在推广机械直播时,应考虑调整播期,尽可能地避开或减少螟虫为害。  相似文献   
119.
麦秸秆和沼液配施对水稻苗期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等量氮素肥料处理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结合化肥(S-CF)、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结合沼液(S-BS)和全量化肥(CF)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氮磷积累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幼苗生长明显被促进,其中CF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好,其次是S-BS处理。S-BS处理的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其叶片含氮量也明显高于CF处理。CF处理的土壤细菌总量明显高于S-BS处理,而S-BS处理的土壤细菌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不施肥)和S-CF处理;其中CF处理变形菌门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CK和S-CF处理的真菌总量明显高于S-BS和CF处理,S-BS处理的真菌总量最低,其中,CK土壤优势真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CF处理土壤的壶菌门真菌相对丰度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CF和S-BS处理的细菌Chao1丰富度指数和香农(Shannon)多样性指数要明显高于CF处理和CK,而S-CF处理的土壤真菌的Chao1指数和香农指数要明显高于CK,CF处理的土壤真菌Chao1指数和香农指数最低。秸秆、沼液短期替代化肥的处理下水稻植株生长低于全化肥处理的,但秸秆、沼液、化肥结合施用对水稻幼苗的促生作用依然很明显,尤其是秸秆还田结合沼液灌溉的全量替代化肥处理。全量替代化肥处理下,即秸秆和沼液处理的土壤质量和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即使在短期施用条件下也被明显促进。  相似文献   
120.
Yekun ZHANG  Rui TIAN  Jia TANG  Hang LI 《土壤圈》2020,30(6):844-852
Specific ion effects (Hofmeister effects) have recent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oil scientists, an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onic non-classic polar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ecific ion effect in soil. However, this explanation cannot be applied to H+.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specific ion effect of H+ on variably charged soil (yellow soil) colloid aggregation. The total average aggregation (TAA) rate, critical coagulation concentration (CCC), activation energy, and zeta potential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compare the specific ion effects of H+, K+, and Na+. Results showed that strong specific ion effects of H+, K+, and Na+ existed in variably charged soil colloid aggregation. The TAA rate, CCC, and activation energy were sensitive to H+, and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H+ changed the TAA rate, CCC, and activation energy markedly. The zeta potenti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pecific ion effects of H+, K+, and Na+ on soil colloid aggregation were caused by the specific ion effects of H+, K+, and Na+ on the soil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In addition, the origin of the specific ion effect for H+ was its chemical adsorption onto surfaces, while those for alkali cations were non-classic polarizat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H+, which occurs naturally in variably charged soils, will dominate variably charged soil colloid aggre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