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3篇
  75篇
综合类   21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531.
硫藤黄链霉菌St-7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和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本研究获得一株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放线菌菌株,探索其对白叶枯病的防效和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为生防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梯度稀释涂布法、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拮抗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的放线菌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利用共培养法分析目标菌株的抗菌谱;通过96孔板微量稀释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微生物粘附碳氢化合物法等探究目标菌株的抑菌作用;通过发酵滤液浸种与菌液喷洒土壤的方法探究其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利用盆栽试验探索目标菌株发酵滤液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不同生境土壤中分离出140株放线菌菌株,最终筛选得到一株对Xoo具有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St-79,其发酵滤液抑菌圈直径为64 mm,并鉴定其为硫藤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thioluteus)。菌株St-79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大豆细菌性斑疹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glycines)、油菜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均有拮抗作用。其乙酸乙酯粗提物具有良好的抑制Xoo生长的效果,粗提物对Xoo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 μg/mL,最低杀灭浓度为32 μg/mL;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粗提物对Xoo细胞有很强的损伤作用;粗提物还能改变Xoo细胞内膜通透性,降低Xoo细胞的疏水性。促生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t-79发酵滤液能够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t-79发酵滤液对水稻白叶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日本晴、甬优15、甬优1540上的相对防效为65.95%~87.23%,病斑抑制率为69.85%~95.8%,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结论】获得一株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放线菌,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促进水稻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32.
由于水域的不断污染,皖西部分农村地区原有的“鱼米之乡”已经悄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解决农村生态问题,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转变成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从传统的发展观转变为科学发展观。如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再造“鱼米之乡”的新农村,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兴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等措施,既能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又能促内需、保增长,更能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  相似文献   
533.
为提高生防菌在酸性土壤中对烟草青枯病的生防效果,采用室内酸性平板快速筛选法从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嗜酸性拮抗细菌,应用Biolog GENⅢ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并采用室内琼脂扩散法在pH 5.5和pH 7.0培养条件下比较其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制活性,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及对烟草的促生作用,通过测定胞外酶活性和铁载体含量分析其生防特性。结果表明:从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具有高拮抗活性的嗜酸性细菌,命名为CLB-17,并将其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pH 5.5条件下,菌株CLB-17的拮抗活性最强,其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带宽度为7.11 mm,而在pH 7.0条件下抑菌带宽度为6.37 mm;在pH 5.5条件下,CLB-17菌株的铁载体相对含量(2.12)及蛋白酶活性(40.12 U/mL)、葡聚糖酶活性(142.52 U/mL)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6.42 U/mL)均高于pH 7.0条件下各指标(1.51、36.14 U/mL、110.24 U/mL和6.11 U/mL);该菌株在pH 5.5条件下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为76.99%,高于在pH 7.0条件下的防效66.18%;且烟草株高、整株干重、根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pH 7.0处理和空白对照。表明枯草芽胞杆菌CLB-17在酸性条件下的生防活性高,在酸性土壤中对烟草青枯病的生防效果更好,且对烟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34.
为了提高春季大棚辣椒的种植效益,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结合多年生产实践,通过采用3层膜覆盖技术进行大棚春季促早熟栽培,利用“银灰色地膜+小拱棚”形成小环境,可增加温度10℃左右,以满足早春大棚辣椒前期生长需要的温度,提早定植时间,从而实现提早上市10~15 d,每667 m2效益增加0.5万~0.8万元,为春季大棚辣椒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5.
根际促生菌的生防机理及用作生防制剂的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际促生菌是一类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生活力或植物抗病害能力的天然土壤细菌,除可经由多种途径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与物质积累、提高植物的各项生长参数与生理生化指标外,其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植物病害加以防治。根际促生菌的生物防治活性依赖于其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并经由特定生防活性物质的分泌、对植物系统抗性的诱导来加以实现。利用根际促生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可对植物病害病原菌的生长造成抑制,这对于一些难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植物病害十分关键。本文论述了根际促生菌的生物防治机理,并探讨了将根际促生菌用作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剂的可能性,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36.
以太子参品种‘三泓1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CK(自来水)、T1(2.00g氮磷钾复合肥水溶液)、T2(3×108CFU/mL促生菌KTS-1-1菌悬液)、T3(0.25g氮磷钾复合肥+3×108CFU/mL促生菌KTS-1-1菌悬液)、T4(0.50g氮磷钾复合肥+3×108CFU/mL促生菌KTS-1-1菌悬液)和T5(1.00g氮磷钾复合肥+3×108CFU/mL促生菌KTS-1-1菌悬液)6个处理,探究不同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与促生菌KTS-1-1配施对太子参生理特性、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处理,T2、T3、T4处理均能显著改善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和防御酶活性,提高植株生物量,增加块根多糖、氨基酸、钙和钴元素含量,尤以T4处理最为明显,与CK处理相比,叶片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82.14%、54.55%和94.16%;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基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50.20%、19.72%和40.24%;株高、平均叶面积、块根鲜重及块根干重分别显著提高了10.20%、28.05%、70.62%和54.95%;块根多糖、氨基酸及钙、钴元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5.38%、68.14%、29.17%和21.56%。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在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叶片防御酶活性及块根生物量方面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综上说明,T4处理为太子参生产中肥料使用的推荐方式。  相似文献   
537.
为实现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资源化利用以及作物增产,本研究从该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中筛选具有促生功能的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与吲哚乙酸(IAA)分泌量测定,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促生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普沙根瘤菌(Rhizobium pusense),命名为X2。小麦秸秆降解和玉米盆栽初步试验结果显示,X2菌株经液态发酵15d后小麦秸秆降解率为16.1%,较对照显著提升65.4%;接种该菌株后盆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72.7%,植株根系的平均直径、表面积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22.0%、28.6%和33.3%。为进一步提高该菌株的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X2菌株在装液量为25 mL/250 mL、氮源为酵母粉、pH为6.0时生长和产IAA能力最优,产酶的最适pH为5.0。综上,所筛菌株X2具有秸秆降解和玉米促生能力,可在砂姜黑土地区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