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3篇
  75篇
综合类   21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健康辣椒根际土壤筛选具防病促生功能的菌种并应用于生物障碍土壤,可为辣椒提质增产和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优质的菌剂资源。本研究以辣椒根腐病的病原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优良生防菌株,对其固氮、溶磷、解钾、分泌3-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利用酚酸类连作障碍物质等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田间原位栽培试验检测其生防和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从设施连作抗病辣椒根际土中获得6株具有抑菌作用的放线菌,通过定性、定量测试发现菌株G-1拮抗效果最强,其对设施蔬菜5种常见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抗菌谱广,且具有分泌IAA、产铁载体、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溶解有机磷、利用酚酸类化感物质等特性。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进化树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田间原位栽培试验显示,G-1菌剂对辣椒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可显著降低根腐病的病情指数,促进辣椒根系生长,且可使辣椒增产31.04%。研究表明,弗氏链霉菌G-1具有优良的防病促生功能,其固体菌剂的田间应用对辣椒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可作为辣椒益生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52.
外源溶磷菌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大豆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溶磷菌在多种土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两株溶磷菌对黑土及盐碱土种植大豆的促生效应。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大豆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生物量、氮磷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菌处理可增加植株Pn,显著降低R6、R8两时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R2~R8时期大豆株高和根干重,混合土壤中加菌处理也可提高植株地上部分氮、磷及植株全磷、全氮含量。添加wj1和混合菌处理的植株干重优于添加wj3的处理。黑土加混合菌可显著提高大豆R2期叶片WUE,增加V3、R2和R8这3个时期大豆地上、地下部分氮、磷及植株全氮、全磷的含量。黑土加wj1与混合土壤加菌处理的大豆株荚数、总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均高于未加菌处理。添加外源溶磷菌,对黑土及盐碱土栽培大豆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能明显增强大豆在混合盐碱土壤中的适应性,增加植株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和产量,且混合菌处理对大豆的促生效应优于wj1及wj3单一菌株处理。  相似文献   
53.
Since the discovery of penicillin in 1928 and throughout the ‘age of antibiotics’ from the 1940s until the 1980s, the detection of novel antibiotics was restricted by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y of antibiotic producers in nature. The discovery that a phenazine compound produced by Pseudomonas bacteria could suppress soilborne plant pathogens, and its recovery from rhizosphere soil in 1990, provided the first incontrovertible evidence that natural metabolites could control plant pathogen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opened a new era in biological control by root‐associated rhizobacteria. More recently, the advent of genomics,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ly sensitive bioanalytical instrumentation, and the discovery of protective endophytes have accelerated progress toward overcoming many of the impediments that until now have limited the exploitation of beneficial plant‐associated microbes to enhance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Here, we present key developments that have established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microbes in the control of pathogens, discuss concepts resulting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classical model systems, and highlight advances emerging from ongoing investigations. © 201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54.
以1999-2013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数据为样本,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经济规模、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文化产业财政支出这3个要素对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提升文化产业内涵;注重消费者诉求,开拓需求市场等对策来提升福建省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55.
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4种不同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生防菌剂,采用盆栽生物量测定、温室和田间小区试验对辣椒主要病害进行抗病效果及促生增产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对辣椒的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72.2%、78.3%、71.9%和59.7%,枯草芽胞杆菌-粉红粘帚霉复合菌剂对辣椒4种病害的防效分别达到60.5%、62.1%、60.5%和50.9%;而淡紫紫孢菌菌剂只对辣椒炭疽病具有很好防效(77.5%)。同时,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植株生物量均有显著促生作用,其中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及枯草芽胞杆菌-粉红粘帚霉复合菌剂在盆栽试验中鲜重和干重增幅分别为132.79%、190.35%和211.80%、293.84%;两者在温室及田间小区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82.3%、152.7%和65.0%、23.9%。本研究表明,生防菌剂可以替代化学药剂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同时还能够促进作物植株生长,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6.
为可溶性表达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与猪干扰素α1(PoIFNα1)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分别提取鸡、猪肝脏细胞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ChGM-CSF和PoIFNα1基因,经linker连接上述两种基因后将其克隆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DE3)菌株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在ST细胞/VSV病毒测定系统以细胞病变抑制法滴定该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同时用MTT法检测其对鸡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PCR扩增并融合后的ChGM-CSF和PoIFNα1融合基因约为1000bp,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后,诱导表达的rChGM-CSF-PoIFNα1融合蛋白分子量约55ku,主要存在于破碎菌体的上清中,表达量较高。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分别能够与ChGM-CSF多抗和PoIFNα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其抗病毒比活性约为1.1×10^6IU/mg,并且具有促进鸡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本研究为rChGM-CSF-PoIFNα1重组融合蛋白的研制及其相关活性的测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7.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多种致病链霉菌侵染引起薯块表面结痂导致薯块外观品质下降的病害,防控困难,生物防治是其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筛选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可为马铃薯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健康马铃薯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JYC 688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和纸碟法筛选验证菌株拮抗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种属地位,并检测其产生水解酶和嗜铁载体的能力。结果表明,菌株JYC 688是侧孢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其菌株培养液能够显著抑制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酸性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和肿胀疮痂链霉菌S.turgidiscabies的生长,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7.86 mm和31.90 mm;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早疫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也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菌株JYC 688能够分泌β-1,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嗜铁素等多种抗菌相关物质,可溶解大豆卵磷脂、碳酸钙、碳酸镁3种难溶性化合物,有利于磷、钙、镁3种元素的释放,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58.
一种贝类作为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种贝类(ASL)不仅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全面,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甜菜碱含量高达289mg/g。向饲料中添加1%的ASL粉,发现其对金鱼的诱食活性不仅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且显著高于化十香组;饲料中添加03%的ASL粉,异育银鲫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六周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33%,这些结果表明ASL作为水产动物诱食剂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以辣妹子和新羊角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施用根际促生菌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P1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对2个品种辣椒植株株高、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促进作用均显著高于其它4个菌株处理,并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