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61篇
  免费   1621篇
  国内免费   2373篇
林业   2997篇
农学   1703篇
基础科学   1086篇
  4002篇
综合类   9486篇
农作物   1197篇
水产渔业   1812篇
畜牧兽医   1624篇
园艺   507篇
植物保护   2341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740篇
  2021年   821篇
  2020年   834篇
  2019年   955篇
  2018年   722篇
  2017年   979篇
  2016年   1159篇
  2015年   991篇
  2014年   1263篇
  2013年   1345篇
  2012年   1710篇
  2011年   1672篇
  2010年   1351篇
  2009年   1382篇
  2008年   1246篇
  2007年   1324篇
  2006年   1100篇
  2005年   864篇
  2004年   733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530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Markers, old and new, for examining Phytophthora infestans diversity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ate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 , is an ongoing threat to potato and tomato crop production worldwide and considerable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the long-term aim of improved disease control.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processes and rates of P. infestans evolu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edict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durability of new management practices. A range of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tests has been applied to achieve this goal, but each has limitations and new methods are sought. Recent progress in P. infestans genomics is providing the raw data for such methods and new high-throughput codominant biomolecular markers are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that have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the study of P. infestans population biology, epidemiology, ecology, genetics and evolution.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key applications, recommends some changes in approach and reports on the status and potential of new and existing methods for probing P. infestans genetic diversity.  相似文献   
32.
杉木林杆材阶段能量积累和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多以干物质量作为指标 ,这对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效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把生物量与能量结合起来 ,因为生物量和能流的研究 ,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最主要的一环 ,是研究物质生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关于森林各组织器官的热值和能量的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刘世荣等 (1990 )研究了落叶松 (Larixgmelinii)林群落能量积累、分配、固定和转化的规律 ;陶金川等 (1990 )探讨了银鹊树 (Tapisciasinensis)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的现存量 ;张文其等 (1995 )对鹤山…  相似文献   
33.
对2005年1~12月在贵州省息烽县鼠情监测点捕获的258只小家鼠标本,以胴体重为指标,参照繁殖状况,用胴体重频次分配方法将小家鼠划分为4个年龄组,其划分标准为,幼年组(Ⅰ):胴体重≤6.49 g;亚成年组(Ⅱ):6.50~9.99 g;成年组(Ⅲ):10.00~13.49 g;老年组(Ⅳ):≥13.50 g。不同年龄组繁殖力差异显著,胴体重随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各年龄组胴体重与体重、体长、尾长均呈正相关性,且与体重相关性达极显著。研究认为,采用胴体重划分小家鼠年龄是可行的,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河北省太行山刺槐种群乔木层生物量、各组分量及种群密度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刺槐种群自人工造林伊始,其种群总生物量、各组分量、种群密度(断面积表示)即表现出速增性,约至12a生达到峰值,基本符合Logistic规律。此后随个体间竞争的加剧,自疏作用加强,种群呈不稳定状态,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下降,由一个同龄纯林逐渐趋向于具有多代个体年龄结构稳定的群体,并使种群生物量回复到一个相对稳定水平。本文还建立了生物量及各组分量与种群年龄、密度的相关模型,及W~f(A,G,H)多元线性回归议程。  相似文献   
35.
Two mungbean varieties, Guj-1 and PIMS-1 differing in their productivity potential, were examined to investigate their photosynthetic system at various stages of growth in relation to yield with two different dates of sowing. Vertical leaves were found to be beneficial. On the other hand, excessive leaf area during the later stages of growth may be detrimental to yield. Lower LAD at seedling stage and overall high NAR values may be reflected in higher grain yield. NAR declined as season progressed and this, in turn, may be related with increase in LAI. The grain yield was considerably more at the first date of sowing as compared to second date of sowing, the effect was being more pronounced in var. PIMS-1 .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corded at two different dates of sowing and at various stages of growth indicated that these factors may have influenced the yield potential at two different dates of sowing.  相似文献   
36.
RAPD技术对地方鸡种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RAPD技术对4个地方鸡种和1个引进鸡种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筛选的5个随机引物OPH-02、OPH-05、OPH-13、OPH-16、OPG-07对5个鸡种的池DNA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引物共产生条带61个,扩增产物片段的长度一般从150bp-4kb。  相似文献   
37.
本文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丰宁“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探讨了性状相关和各主要性状的组配情况,分析了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频数分布及种群特征和优种分布范围。认为丰宁的“中国沙棘”是以主干型、桔黄扁圆果、褐色种子植株为主体的多态型种群系统,是品质较好的种质资源,是沙棘树种改良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38.
Frazier和Jawerth系统地研究了分布空间的离散变换,即变换,本文讨论了f~aq,[f_p~[aq]]上的投影算子,得到了‖{sup_〔Q_b〕〔f〕}_Q‖■_p~[aq]与‖{sup_[Q_b]}Q‖■_p_[aq]的等价性以及‖f‖F_p~aq[b]与‖f‖F_p~[aq]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光合作用参数的测定,详细的研究了中系8541和8240两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水稻品种的光合特性.论述了在含等量叶绿素的条件下,中系8541和中系8240之间在对光谱的吸收、叶片的光合作用量子转化效率,叶绿体的PSⅡ(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_0)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等的主要区别.实验结果说明,上述各光合作用参数中系8541都优于中系8240.不仅如此.在Mg~(2+)作用下,Fv/Fo和Fv/Fm比值的提高以及Mg~(2+)对两个光系统激发能分配的调节能力中系8541也强于中系8240.  相似文献   
40.
合理调整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是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一项国策。调整国民食物结构是一个科学性,政策性很强,社会涉及面广,地区人群民食习惯差别大的极为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作者针对山西省情实际,从追朔我国饮食传统,膳食民习,食物资源及演变趋向探求,提出合理调整山西人民食物结构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