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45篇
  免费   1559篇
  国内免费   2166篇
林业   3353篇
农学   1652篇
基础科学   2941篇
  3584篇
综合类   10586篇
农作物   1035篇
水产渔业   555篇
畜牧兽医   1854篇
园艺   613篇
植物保护   3697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93篇
  2022年   788篇
  2021年   956篇
  2020年   933篇
  2019年   1019篇
  2018年   618篇
  2017年   887篇
  2016年   1195篇
  2015年   972篇
  2014年   1491篇
  2013年   1483篇
  2012年   1964篇
  2011年   1973篇
  2010年   1515篇
  2009年   1609篇
  2008年   1290篇
  2007年   1538篇
  2006年   1353篇
  2005年   1051篇
  2004年   972篇
  2003年   837篇
  2002年   664篇
  2001年   649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451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365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农户防鼠密闭储粮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立荣 《粮食储藏》2001,30(5):20-22
筛选出了防鼠效果良好的微胶囊化的放线菌酮及其最佳使用浓度,并用其制出了用维纶聚氯乙烯双面涂塑为材料的具有良好防鼠性能、防潮、密封性好,便于防治害虫、重量轻、容量大、成本低的农户储粮袋。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大岛樱中国引种点危害较严重的4种病害和2种害虫进行观测和种类鉴定,指出了各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和发生发展规律等,并试验或介绍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3.
对鞭角华扁叶蜂进行5年防治试验,在幼虫危害盛期用1:3000~2000倍20%氰戊菊酯乳油、1:1000倍50%甲胺磷乳油喷雾防治,幼虫越冬期的当年11月~次年2月对受害林地进行深翻,成虫羽化高峰期用1:1500倍50%甲胺磷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混合液喷雾防治均能达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74.
纵带球须刺蛾是多种农林作物的害虫。在广州1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茧内越冬,幼虫一般为7~8龄,幼虫感染核多角体病毒后,常成为流行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进行防治试验表明,90%敌百虫晶体40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00000倍液和50%杀螟松乳剂100000倍液等,以及2.3×10~(5-7)浓度的核多角体病毒,均对幼虫有较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75.
对新疆地区啤酒花上的土耳其斯坦叶螨 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ov et Nik-lski 的生物学、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该螨寄丰广,为害啤酒花叶片和球果。在啤酒花的毛蕊期和球果生长期有2个发生高峰。本文以啤酒花越冬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害螨和天敌发生特点,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76.
在对河北省几座已建虹吸式进水口水电站的虹吸控制方式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采用液气射流泵将虹吸体抽成“低管”正虹吸,用“Y”形管中的水封保持真空,事故时利用“高管”自动补气破坏真空的控制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特点,给出了设计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7.
中层拖网的水层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结合门源县当前畜禽疫病防治现状,对影响畜禽病防治的制约条件进行了研究,表明群众防疫意识的淡薄和防疫费收取困难是首要制约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滞后居次位,监督工作较弱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9.
基于一般可更新资源动态的微分方程模型,在适当假设下,应用经济学原理推导出了一个偏微分方程,该方程能够进一步推导出变分法中著名的Euler方程,但它不等价于Euler方程。用修改的Richard模型研究林分蓄积动态,对来自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很满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用了本文所得到的偏微分方程求解林分最优经营问题,对最优经营策略控制林分蓄积动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The repeated application of pig slurry to agricultural soils may result in an accumulation of salts and a risk of aquifer pollution due to nitrate leaching and salinization. Under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 a field experiment on a sandy loam soil (Typic Xerofluvent) was performed with maize (Zea mays) in 1998, 1999 and 2001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optimal (P1) and excessive rates (P3) of pig slurry on soil salinization, nitrate leaching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The rate of pig slurry wa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optimal N rate for maize in this soil (170, 162 and 176 kg N ha?1 for 1998, 1999 and 2001, respectively). Pig slurry treatments were compared to an optimal N rate supplied as urea (U) and a control treatment without N fertilizer (P0).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lurries showed great variability between years. Mean NO3? leaching losses from 1998 to 2001 were 329, 215, 173 and 78 kg N ha?1 for P3, P1, U and P0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The amount of total dissolved salts (TDS) added to the soil in slurry application between 1998 and 2001 was 2019 kg TDS ha?1 for the P1 treatment and 6058 kg TDS ha?1 for the P3 treatment. As a consequenc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of the slurry‐treated soil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soil. The EC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sodium concentration of the soil solution. Over the entire experimental period, 2653, 2202 and 2110 kg Na ha?1 entered the aquifer from the P3, P1 and P0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The P3 treatment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grain production in 1999 and 2001 compared with that achieved with the optimal N rate treatment (P1). This behaviour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pig slurry that will reduce the risk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