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6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55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抽样调查的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空间抽样技术在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抽样要素(抽样率、抽样调查单元尺寸及布局)对于抽样精度的影响至关重要。该文以湖南省晚稻为研究对象,设计了9种抽样调查单元和31种抽样率水平,以晚稻面积百分比为分层标志进行空间分层抽样,分析抽样格网大小、抽样率及样本空间分布格局对面积估算精度的敏感性及控制途径,并建立3种影响因素对面积估算的综合评估模型。结果表明:1)作物面积估计的平均抽样误差随抽样格网尺寸的增加而增加(R2=0.92),当抽样格网控制在5 km以内时,平均误差基本限制在5%以下,标准差变幅稳定在0.12以内;2)作物面积估计的平均抽样误差随抽样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R2=0.82),当抽样率达到0.4%时,平均误差基本限制在5%以内,标准差变幅稳定在0.12以内;3)在抽样率确定的情况下,样本的空间分布是影响抽样精度的重要因素,随着样本空间分布由近似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再向集群分布变化,作物面积估计量的平均抽样误差逐渐增大,当样本空间分布的方差均值比指标0.7时,平均误差控制在5%以内,标准差变幅稳定在0.1以内;4)得到3种影响因素对面积估算精度的定量评估模型。该成果揭示了农作物种植面积抽样过程中样方尺寸、抽样率和样本空间分布对精度影响的敏感性,为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空间抽样方案的选取以及确定特定的抽样方案可以达到的面积估算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2.
玉米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方案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样比、样本空间布局及抽样单元尺度是组成空间抽样调查方案的基础要素。为进一步改善现行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效率,该文以吉林省德惠市为研究区,以玉米种植面积为研究对象,选取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单元,通过空间分析、"3S"技术与传统抽样方法相结合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方案优化设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抽样单元间空间自相关性随单元尺度的增大而增大,两者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抽样单元尺度为500 m×500 m时,抽样单元间空间自相关性几乎不存在。遵循传统抽样理论要求样本间相互独立原则,选取500 m×500 m作为最优抽样单元尺度;对抽样单元内玉米种植面积与耕地面积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为提高玉米种植面积空间分层抽样效率,可选取耕地面积作为分层标志;以抽样外推总体相对误差(r)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空间抽样效率评价指标,在4种(简单随机、系统等距、分层随机及分层系统等距)样本空间布局方式中,选取分层系统等距抽样作为最优样本布局方式;在7种抽样比(0.5%、1.0%、1.5%、2.0%、2.5%、3.0%、3.5%)设计水平中,选取1%作为最优抽样比。该文可为提高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效率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93.
传统农业统计野外调查方式的调查效率、数据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统计调查数据及时精准的要求,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新的农业统计调查方法对提升我国农业统计调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充分了解基于遥感抽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遥感抽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野外调查系统,将农作物面积测量野外调查的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采集、任务分配、调查进展实时监测等整个业务流程集成为一个数字化系统平台,并基于可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了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的核心系统功能。2016年基于遥感抽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野外调查系统已广泛应用到31个省区和1 100个粮食大县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测量工作中,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满足农作物面积遥感抽样调查的业务要求,能够显著提升野外调查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94.
针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出菇期出现的主要病害,分析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并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从菌种选择、培养基制作、菇房环境控制及菇房处理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95.
以番茄“MEISHUAI”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河北省廊坊市春茬番茄温室内气温的影响因素、番茄生长与气温的关系及温室管理措施。结果表明:温室内日平均气温与温室内日平均10cm土壤温度、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及温室外日平均气温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0.693、0.432和0.759;番茄的茎粗、株高和果实橫纵径的生长量与积温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针对温室内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室外气温调控指标和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96.
为改善宁夏地区传统的苹果管理模式和方法,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快速建园丰产,切实提高苹果的品质和效益,笔者通过对宁夏地区基于矮砧密植苹果定植、水肥一体化、省力化整形修剪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宁夏地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97.
[目的] 探讨自然降雨条件下甘蔗种植方式(宿根和新植)对坡地的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特征的影响,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甘蔗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以10°赤红壤植蔗坡地为研究对象,设置甘蔗宿根和新植两种种植方式,测定自然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侵蚀量及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量,获得自然降雨条件下宿根蔗和新植蔗坡地土壤侵蚀特征和氮素流失的特征。 [结果] ①2021年5-10月宿根蔗和新植蔗地分别发生侵蚀性降雨40场和43场,累计侵蚀性降雨981.8 mm和1 013.0 mm。蔗地径流、侵蚀量及氮素流失量均集中在6月,径流和侵蚀泥沙中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随地表径流流失,占径流侵蚀氮素流失总量的96.0%以上;径流中的氮流失以硝态氮为主(>70.0%),而侵蚀泥沙中则以铵态氮流失为主(>80.0%)。宿根蔗坡面径流、侵蚀量较新植蔗减少了31.8%和83.5%,径流中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量减少了56.7%和51.9%,侵蚀泥沙中则减少了85.4%和60.2%。 ②次降雨条件下,蔗地坡面径流、侵蚀和氮素流失随降雨量波动变化,宿根蔗和新植蔗地的径流、侵蚀量及氮素流失量主要发生在2021年6月3-24日降雨中,且整体上均表现为宿根蔗小于新植蔗。随着甘蔗的生长,蔗地坡面径流、侵蚀及其携带氮素流失量均逐渐减小。 ③最大30 min降雨强度(I30)和降雨量是影响蔗地径流中和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因子;最大60 min降雨强度(I60)和I30分别是影响宿根蔗和新植蔗坡面径流侵蚀的最主要降雨因子。 [结论] 蔗地坡面土壤径流、侵蚀泥沙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以地表径流中的硝态氮流失为主;与新植蔗相比,宿根蔗在甘蔗苗期和分蘖期可以有效降低坡面径流侵蚀及氮素流失,伸长后期二者差异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