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0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1386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25篇
  176篇
综合类   809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对1块6.5年生的湿加松无性系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试验表明,开展湿加松无性系选育是可行的、有效的.具体结果如下:(1)控制湿加松生长变异的因素中,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大约各占50%;而对遗传因素的影响强度,主要为家系效应,其次为无性系效应.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平均遗传力分别为0.967,0.88...  相似文献   
162.
We assessed the succ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bove- and belowground ecosystem biomass and carbon (C) pools in an age-sequence of four White pine (Pinus strobus L.) plantation stands (2-, 15-, 30-, and 65-years-old) in Southern Ontario, Canada. Biomass and C stocks of above- and belowground live and dead tree biomass, understorey and forest ground vegetation, forest floor C (LFH-layer), and woody debris were determined from plot-level inventories and destructive tree sampling. Small root biomass (<5 mm) and mineral soil C stocks were estimated from soil cores. Aboveground tree biomass became the major ecosystem C pool with increasing age, reaching 0.5, 66, 92, and 176 t ha−1 in the 2-, 15-, 30-, and 65-year-old stands, respectively. Tree root biomass increased from 0.1 to 10, 18, 38 t ha−1 in the 2-, 15-, 30-, and 65-year-old stands, respectively, contributing considerably to the total ecosystem C in the three older stands. Forest floor C was 0.8, 7.5, 5.4, and 12.1 t C ha−1 in the 2-, 15-, 30-, and 65-year-old stand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n increase during the first two decades, but no further age-effect during the later growth phase. Mineral soil C was age-independent with 37.2, 33.9, 39.1, and 36.7 t C ha−1 in the 2-, 15-, 30-, and 65-year-old stands, respectively. Aboveground ecosystem C increased with age from 3 to 40, 52, and 100 t C ha−1 in the 2-, 15-, 30-, and 65-year-old stands, respectively, due to an increase in aboveground tree biomass. Belowground ecosystem C remained similiar in the early decades after establishment with 37, 39, and 39 t C ha−1 in the 2-, 15-, and 30-year-old stands, but increased to 56 t C ha−1 in the 65-year-old stand due to an increase in root biomass. The difference in total ecosystem C between the 2- and 65-year-old stand was 116 t C ha−1.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successional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system C pools, when estimating C sink potentials over their complete life cycle.  相似文献   
163.
利用桂南地区收集的人工实生林分标准地材料和优势解析木杉木93株,马尾松162株,建立优势高生长Richards模型。用参数预估法编制桂南地区的杉木、马尾松实生林多形地位指数表。杉木、马尾松各指数级曲线拟合平均剩余标准差分别是0.2943m和0.2323m;经另外68株和52株优势解析木检验,预报误差分别为0.487m和0.506m,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64.
人工老化过程中柔枝松种子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柔枝松(Pinus flexilis James.)种子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实验,研究种子在老化过程中MDA含量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掌握不同种源种子的生活力.结果表明:在发芽过程中,5个柔枝松种源种子丙二醛(MDA)含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正常种子胚乳中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胚根中则相反;经过人工老化处理,丙二醛(M DA)含量明显增加,以种源Rs和Rg增加较多.通过实验判断柔枝松种源Rsd和Rsi种子的品质较好,膜脂受损程度较小.同时也为国内林木种子活力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5.
红松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文章考证了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及红松林在世界上的地理分布。红松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东部、俄罗斯远东南部及朝鲜半岛,日本岛的四国及本州也有零散分布。整个分布区的北界在52°N(俄罗斯);南界在33°50′N(日本);东界在140°20′E(俄罗斯);西北界在49°28′N,126°40′E(中国);西南界在41°20′N,124°E(中国)。红松林的分布以中国东北东部为中心,北到51°N(俄罗斯),南至39°N(朝鲜半岛),森林面积约50万km~2。红松林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递增表现出组成的分异;且随着纬度的递增,红松林垂直分布的海拔高度逐渐下降。人为因素的干扰是导致红松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6.
我国松材线虫病研究人员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89~2005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松材线虫病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将发表2篇以上松材线虫病研究文献的第一作者定为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松材线虫病研究人员的地区分布、人员数量的年际变化、核心作者群和作者所在单位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松材线虫病文献分布的规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松材线虫病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7.
木腐菌及病死木中的真菌对松材线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松材线虫病的病死木分离出的真菌中,松材线虫可以在无孢菌和待鉴定的3株有孢菌上大量繁殖.在曲霉、青霉、短梗单孢霉、头孢霉的菌落上不能大量繁殖,在木霉、轮枝霉的部分菌株的菌落上也不能大量繁殖.引入了8种木腐菌,毛柄金钱菌(Flammulinavelutipes),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us),香菇(Lentinusedodes),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拟管革裥菌(Lenzitestrabea),粘褶菌(Gloeophyllumtrabeum),洁丽香菇(Lentinuslepideus),杂色云芝(Polyporusversicolor),测试了它们对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可在其菌落上大量繁殖的只有毛柄金钱菌,而其他真菌都对松材线虫具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其中在粘褶菌和糙皮侧耳菌落上松材线虫完全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168.
本文通过对分布于世界6个地区的松属28个种的染色体组型分析和染色体组型分析和染色体臂比模糊聚类分析,结合其地理分布及其它方面资料,探讨了松属的起源,变异及其系统演化的过程,并对松属一些在形态分类上有分歧意见的种,进行了细胞分类的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9.
火炬松林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对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站9年生火炬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测方程进行了比较,对比了不同密度火炬松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并结合定位站研究的历史资料及其它报道,对不同年龄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本相同立地条件下,利用胸径这一因子就能使估测火炬松生物量方程达到相当的精度;树干的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重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枝和叶的变化趋势与干相反,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不同林龄阶段的火炬松林分的生物量可以用统一的生物量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170.
莫梅英  冷扬  张志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7,25(3):250-251,260
目的利用微核试验了解松木刨花和枫木刨花的遗传毒性。方法80只NIH种小白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其中3组分别以100、50、12.5g/kg剂量的松木刨花水提取物染毒,另3组分别以100、50、12.5g/kg剂量的枫木刨花水提取物染毒,1组(阳性对照组)以环磷酰胺50mg/kg染毒,1组((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染毒。染毒方法均是先经口染毒,24h后以同样剂量再次灌胃。6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制片,观察并计数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结果以松木刨花及枫木刨花水提取物染毒的各组小白鼠的微核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木刨花和枫木刨花的水提取物对小鼠的骨髓细胞未见有何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