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7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478篇
基础科学   168篇
  414篇
综合类   724篇
农作物   224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245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27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子结构法中,土-结构系统运动方程的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与频率相关。工程中通常采用系统的基本频率来计算地基的动力阻抗以简化运动方程的求解。对于土-桩-结构系统,本文提出一种时域中的精确解法来考察这种近似解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本文重点研究保障房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的交互模式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群众之间信息的交互模式,通过对保障房信息模型以及交互功能研究,重点分析保障房实现统一信息发布、信息咨询、意见反馈、信息归纳处理,保障房建设的位置、规模、进度安排等信息的发布,保障房申请条件、程序等相关政策信息的发布和咨询,群众对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的反馈、对反馈的信息的归类整理等相关内容,通过对电子政务信息模型以及交互功能研究,对研究和应用保障房信息交互技术、促进保障房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3.
考虑梁的几何非线性动力问题,研究了其动力分析的中剪力和轴力相互影响的重要性,提出了剪力和轴力的相互影响是考虑系统非线性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现在也逐渐重视教学设计环节及其理论的研究,尤其是教学模式的研究。应充分将传统构成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工具相结合。为传统色彩构成教学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催化出更加的合理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5.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模型, 分析了7个苦瓜亲本及其21个F1代在春、秋两个栽培 季节8个经济性状的数据, 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 单株前期产量(单株前产) 、单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和果形指数等6 个性状主要由加性效应控制, 加性方差的比率分别为45.2%、70.7%、89.4%、38.1%、41.2%和22.0% , 均达极显著水平; 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则以加性×环境效应占优势(加性×环境方差的比率分别为24.5%和38.1% ) 。除单株结果数外, 其余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和普通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单株结果数的互作狭义和互作广义遗传率最高, 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6.
白菜型油菜双显性核不育896AB恢复系基因型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振生  刘创社 《作物学报》1999,25(2):193-198
以白菜型油菜双显性核不育896AB为材料,采用成对兄妹交和相应可育株自交,验证显性不育基因的遗传;用恢复系与全不育系测交,测交一代与临保系复交,验证显性恢复基因的抑制作用,并区分F2代育性分离为3:1和13:3的遗传类型。经4个年度的研究认为,育性是由一对显性不育基因MSMS和一对显性可育基因RfRf互作控制,且显性可育基  相似文献   
67.
试验采用4因子最优混合设计,设置重复。通过微机建立培两优特青的高拟合度产量函数模型,明确了高肥高产和低肥高产两条途径,并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8.
Abstract –  Many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prey fish increase in body size with an increase in piscivore abundance, and this change may be explained mainly by two processes: release from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because of a reduction in the prey fish population and size-dependent selection by the piscivore. However,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i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Here, we first show the body-size dynamics of the semelparous gobiid fish Gymnogobius isaza , which is one of the prey fishes of the introduced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 The data show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goby body size might have changed in parallel to the number of largemouth bass from 1975 to 2002,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of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size and predation rate. Furthermore, we explored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consider a body-size change of semelparous fish from an evolutionary viewpoint. The model provided the following qualitative predictions: (1) the optimal assimila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predation pressure; (2) a rapid large-scale increase in predation pressure may exterminate the prey fish because of delayed evolution of the assimilation rate; and (3) the optimal assimilation rate increases when the prey fish is more likely to die through predation than through natural mortality or when it is difficult to grow larger because of low resource availability or insufficient foraging efficiency. Moreover, we propo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over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69.
采用子结构法对地基-高层筒体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地基阻抗采用拟合数值结果得到的近似公式,上部结构采用有限条法计算结构侧向刚度矩阵,综合考虑基础与结构的动力平衡条件导出地基-结构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文中对一栋21层筒中筒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讨论了不同场地,不同地震输入以及基础埋深等因素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水稻是世界上的重要谷类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一直都是育种学家关注的重点,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水稻粒型主要包括粒长、粒宽、粒厚等,是受多基因控制的重要数量性状,不仅直接影响水稻产量,还与水稻品质密切相关。深入了解水稻粒型的形成与调控机理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水稻单株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组学的研究为探究水稻内部调控机制带来了新的变革。大量水稻粒型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成功被鉴定与解析,并验证了与之有关的基因功能。目前,已有几条调控粒型的通路得到鉴定,如泛素 - 蛋白酶体降解途径、G 蛋白信号途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转录因子调控途径、植物激素途径以及表观遗传途径等。然而,粒型调控网络极其复杂,多数基因上下游的调控组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甚至影响粒型的各条通路间均存在一定的交叉互作。本文综述了影响水稻粒型的不同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及关键粒型基因间的互作关系,总结了近年来粒型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情况,并提出结合多组学解析水稻粒型的调控机理研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分子设计育种,为开发新的高产优质稻育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