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7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620篇
林业   1126篇
农学   513篇
基础科学   315篇
  1262篇
综合类   2865篇
农作物   347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459篇
园艺   114篇
植物保护   25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南美白对虾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太阳能干燥量(1、2、3、4 kg)对南美白对虾干燥速率、水分活度、硬度、弹性、咀嚼性、色泽、收缩率、复水率等品质特性和干燥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量越大,干燥速率越慢,干燥时间越长;不同干燥量干燥初期,南美白对虾的水分活度变化不明显,不同干燥量间差异不明显,当干燥到一定程度(干燥到5 h时),不同干燥量下水分活度出现显著差异(P<0.05);干燥量为3 kg与4 kg 时,南美白对虾干燥产品咀嚼性分别为137.41 mJ和131.06 mJ,显著优于其他干燥量(P<0.05);不同干燥量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干燥后的色泽变化趋势不明显;干燥量3 kg与4 kg,干燥后的南美白对虾收缩率分别为22%和21.2%,复水率分别为73.0%和76.5%,收缩率显著低于、复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干燥量(P<0.05);干燥量为3 kg,干燥时间为7 h时,总干燥能耗最低,为10.25 kWh,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干燥量3~4 kg时,南美白对虾干燥产品的咀嚼性、色泽、收缩率、复水率等理化特性优于其他干燥量,干燥能耗低,适于干燥南美白对虾产品。  相似文献   
42.
对3年生竹柳、苏柳172、苏柳795、苏柳799进行造纸材性测定,结果表明:4个柳树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在0.324~0.368 g/cm3之间,纤维长度在0.866 9~0.928 8 mm之间,纤维宽度在21.349~22.683μm之间。4个柳树无性系木材纤维的长宽比、壁腔比及腔径比等指标均符合造纸原料要求,而且纤维长度、宽度均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44.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业,力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切身利益能够得到强有力的维护,并且在众多改革试点中成效非常明显,全面加强后续管理就成为今 后最突出的任务。为此,文章就在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基础上,从立足改革的目标、 目的、范围,明确后续管理工作的关键;强调组织成员身份与股权管理,体现后续管理的核心所在;全 面强化后续管理的保障措施,后续管理方案大力推进三个方面出发,针对后续管理方案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5.
李嵩  韩巍  张凯  依艳丽 《玉米科学》2020,28(6):101-106
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对旋耕、翻耕、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翻耕和旋耕相比,深松显著增加了玉米田土壤耕层厚度和降低了犁底层厚度。在中下层土壤,深松还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改善了土壤的孔隙状况,有利于玉米根系向下生长,使得中下层土壤的玉米根系不仅更丰富,而且占总根系量的比例也更高,最终提高了玉米产量。本研究表明,深松耕作有利于改善辽西褐土区土壤结构和促进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46.
The increasing need to prolong the shelf life of buckwheat has prompted the use of roasting techniques in buckwheat processing. For effective roasting, the responses of common buckwheat (CB) and tartary buckwheat (TB) to the process should be explored. Herein,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nutrients, pasting,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raw and roasted buckwheat flours (roasted at 200 °C for 50 s) from two CB and three TB varietie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roasting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TFC) and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 of TB. The TPC of CB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roasting, whereas the TFC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i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TPCs. Additionally, the colour deepened as the amount of antioxidant compounds increased. Unexpectedly, roasting enhanced the protein and fat contents of CB and decreased those of TB. Roasting improved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CB, and opposite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B. In conclusion, CB was more suit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oasted specialty products with nutritional applications than TB. We suggest that differences among variet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irst in the buckwheat roas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47.
李萍  陈小娥  方旭波  刘妍  竹琳  余辉  郭健  员立萍 《核农学报》2020,34(5):1002-1011
为改善乌贼墨黑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性能,以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墨囊为原材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乌贼墨黑色素,研究不同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0、40、80、120、160、200 MPa)均质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DHPM处理使乌贼墨黑色素聚集体解聚,浊度增加、平均粒径减小,粒度分布更加集中和细微化,同时改善了其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溶解性;在压力作用下表现为粘度、空间色度值均有所增大;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表明,乌贼墨黑色素在120 MPa下热变性温度为90.70℃,焓变值为0.45 J·g-1,且该压力下其贮藏稳定性最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特定压力处理范围内,DHPM处理使乌贼墨黑色素分子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样品颗粒在120 MPa处理后颗粒尺寸最小。因此,DHPM改性技术改善了乌贼墨黑色素的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苜蓿秸秆压缩仿真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了提高苜蓿秸秆压缩过程中离散元仿真研究所用参数的准确度,该研究采用物理试验和仿真优化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首先,以接触参数物理试验结果为仿真参数选择依据,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初始参数进行显著性筛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秸秆-苜蓿秸秆静摩擦系数、苜蓿秸秆-苜蓿秸秆滚动摩擦系数、苜蓿秸秆-45钢静摩擦系数对仿真休止角影响显著。进一步以休止角的相对误差值为评价指标,对3个显著性参数进行最陡爬坡试验,优化显著性参数取值范围,并基于Box-Behnken试验建立休止角与显著性参数的二阶回归模型,以物理试验得到的38.88°休止角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得到最优组合:苜蓿秸秆-苜蓿秸秆静摩擦系数为0.45、苜蓿秸秆-苜蓿秸秆滚动摩擦系数为0.08、苜蓿秸秆-45钢的静摩擦系数为0.54。最后利用T检验得到P0.05,表明仿真休止角与物理试验值无显著性差异,验证了最优参数组合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上述各优化试验来标定离散元仿真参数是可行的,同时标定的参数可为苜蓿秸秆的其它仿真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磁化水处理技术对长期保护地栽培土壤矿质养分、生物酶活性、物理结构等土壤理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减缓保护地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进程及土壤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磁化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山东省寿光市洛城镇长期保护地栽培土壤和尖椒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设置磁化水灌溉处理,以非磁化水灌溉处理为对照,测定0~15cm土层中土壤全量养分、有效性养分和交换性养分含量、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颗粒以及pH等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磁化水灌溉提高了尖椒果实中维生素C、花青素、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比例分别为1.76~46.85%;降低了果实中有机酸含量。(2)磁化水灌溉处理促进了Fe、Cu、N和P在叶片中的累积,其含量高于果实,而Mn和Zn含量则略低于果实中含量;Fe含量提高比例最高,在叶片和果实中平均值为57.20%,其次为全磷含量,平均值为53.49%;且磁化水灌溉处理尖椒果实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非磁化水灌溉处理。(3)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中N、P、Mn和Zn等元素全量含量降低,为2.04%~20.61%;Fe和Cu等元素全量含量提高为4.64%-6.48%;土壤交换性K、Na和Ca等离子含量降低,为2.15%~4.95%,而交换性Mg离子含量则提高;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等有效性养分含量提高。(4)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等生物酶活性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为0.27%~24.75%。(5)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黏粒和粉粒等细小颗粒含量增加,而砂粒含量则有所下降。[结论]综上所述,磁化水处理技术有利于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对土壤有效性养分累积和供应强度以及土壤生物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尖椒果实的鲜食品质;并通过调整交换性离子含量和组成以及土壤pH的调节,减缓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叉地带,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为了给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作用提供实物证据,对甘肃民乐东灰山和西灰山现有材料采用遗址剖面土壤样本浮选、分拣、鉴定和理化分析方法,以现代作物种子为对照,确定遗址炭化作物籽粒的种类、性状差异及年纪。结果显示,东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大麦、谷子(粟)、糜子(黍、稷)、黑麦、荞麦和燕麦籽粒,以及胡桃壳、枣核等;西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谷子、糜子和大麦籽粒;两个遗址的作物种植结构基本一致。东灰山和西灰山发现的作物以小麦最为古老,距今在3 800~3 600年之间,西灰山小麦种植历史稍早于东灰山。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河西走廊的粮食生产已有比较合理的作物种类结构,包括小麦、大麦、谷子、糜子、黑麦、荞麦和燕麦等。炭化小麦籽粒较小,且大小不均匀,说明人工选育程度低。如对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和植物遗存开展系统性发掘,可能还会有更多新发现或新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